箫在汉代时称为“”、“竖”或“羌笛”。羌笛原为古代居住在四川、甘肃一带的羌族人民的乐器,最初只有4孔,西汉的京房在后面加了一个最高音孔后,成为5孔箫。
可是,春秋时的弄玉吹的萧和黄药师吹的萧可不是一种东西(假设真有黄药师的话)。
萧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被人用竹子制造。箫笛同源,都是源于远古时期的骨哨,历史上萧亦称为笛,到唐代以后才专指竖吹的笛。从秦汉至唐,箫是指编管的排箫。
魏、晋、南北朝时,箫已用于独奏、合奏,并在乐队中使用。
箫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适于独奏和重奏,是我国古代非常普遍也非常受欢迎的乐器之一。萧的历史非常久远,无论是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历史资料中,有关萧的传说都很多,从春秋战国的弄玉吹萧引凤到八仙之一的蓝采和吹萧,再到金庸《射雕英雄传》中一支玉萧纵横江湖的黄药师,真是俯拾即是。
到了清代,箫的形制与现在就完全一样了。
唐代以前,笛箫通常不分,至唐代,出现了前面六孔、旁边一孔,加有竹膜的笛子,此时笛箫概念基本分开,横吹为笛,竖吹为箫。也就是说,宋朝黄药师吹的萧才与现在的差不多。
西晋乐工列和、中书监荀勖所改革的笛为6孔(前5、后1),其形制与今天的箫已非常相似了。东晋的桓伊,擅长音乐,他有一支蔡邕的柯亭笛(箫),是江南数第一的吹箫名手,地位和声望都已很高。他曾为素不相识的王徽之吹奏过三段乐曲,在历史上被传为佳话。
也就是说,弄玉吹的萧就是排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