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曲约成于公元718~720年间,关于它的来历,则有三种说法:
第三种则折衷前两种说法,认为此曲前部分(散序)是玄宗望见女儿山后悠然神往,回宫后根据幻想而作;后部分(歌和破)则是他吸收河西节度使杨敬述进献的印度《婆罗门曲》的音调而成。
一是说玄宗登三乡驿,望见女儿山(传说中的仙山),触发灵感而作;
霓裳羽衣曲,是唐代大曲中法曲的精品,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直到现在,它仍无愧于音乐舞蹈史上的一颗璀灿的明珠。《霓裳羽衣曲》是唐玄宗作曲,在开元、天宝年间曾盛行一时,天宝乱后,宫廷就没有再演出了,后失传。
第二种说法则是根据《唐会要》记载:天宝十三年,唐玄宗以太常刻石方式,更改了一些西域传入的乐曲,此曲就是根据《婆罗门曲》改编;
五代时,南唐后主李煜和昭惠后曾一度整理排演,但那时宫廷传存的乐谱己经残缺不全。南宋年间,姜夔曾发现商调霓裳曲的乐谱十八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