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画中最令人赏心悦目的是一溪秋水。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画中的山涧,从远山中流出,曲曲折折,或急或缓,使画面具有一种灵动之气。
关仝师法荆浩,是五代宋初的山水画大家。他喜作秋山寒林、村居野渡、幽人逸士、渔市山驿,使见者悠然如在灞桥风雪中,不复有市朝尘俗之状。
画的上部,是一座大山,几乎占据了画面的三分之一,而且不像一般远山,愈远愈淡,而是层层叠叠的山石用较浓的墨色,用他特有的粗笔勾线描绘。但是,由于溪流的蜿蜒和山路的回转将它推得极远,所以并没有头重脚轻的压抑之感。
此图所画,为深秋之际,荒山野岭之中,野店招客、行人赶路的景象。
《关山行旅图》是关仝山水画的代表作。
《关山行旅图》,绢本,设色。纵144.4厘米,横56.8厘米。五代后梁关仝作。现藏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那么,究竟什么是“关家山水”的风貌呢?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论三家山水》中说:“石体坚凝,杂木丰茂,台阁古雅,人物幽闲者,关氏之风也。”欣赏了这幅《关山行旅图》,相信你对“关家山水”会有一定的了解了。
关仝画树,大多“有干无枝”,枯劲萧疏。这幅画中的树木正是如此,很好的表现了“关家山水”的风貌。
画面呈现的是山岳耸峙、溪流婉转的鲜明的北方山水特色。画的近处,溪岸边是一条从山下蜿蜒而上的山路,路两旁有野店数间,驴马鸡犬,活动其间,旅客往来,相见作礼。一条山涧从山上奔流而下,把山石隔为两半。涧上有一小桥,使全画气脉流通。左边山路上有人马行走,桥上也正有行人经过,人物的活动使山水充满生气。据说关仝不善画人物,所画人物多请一位名叫胡翼的画家帮他补上,胡翼也因此留名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