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张作霖大传:一个乱世枭雄的崛起与殒落 作者:关河五十州 近现代)

章节目录树

见面礼

上一章 下一章

既是天意,张作霖也就不再客气,马上让杨宇霆进行筹划。杨宇霆奉命带上军械厂厂长丁超、第五十三旅旅长张景惠前去劫械,在此过程中,他施展交际手段,与运械者花天酒地,结为友好,于不动声色中侦悉了所有运械情况。

袁金铠在这里引用了一个典故,说的是春秋战国时候,晋国人士会被秦国所用,抵御晋军,晋国对此很担心,就使了个计,引诱士会返晋。此计被秦国大夫绕朝识破,但可惜秦国国君听不进他的话,仍然要放士会走。

袁世凯当总统时,中央曾从奉天借过一批武器,一直没有偿还,张作霖这时也旧事重提,称抢来的军械可作为补偿,大家今后算两清了。总之一句话,就是根本不想返还。事已至此,冯国璋也无可奈何,只得以军械暂由奉省代为保管为由,把这件事敷衍掉了。

至清末民初,李虚中的徒子徒孙已遍及天下,奉天的星命业者更是为数众多,仅从生理现象上来看,他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明目术士,也就是视力正常的算命先生;另一类是瞽目术士,都是盲人,此即俗称的“算命瞎子”。

等军械卸岸,装上火车,准备由秦皇岛运往北京时,杨宇霆手持徐树铮所送的领取军械的证件,率奉军将火车拦了下来。一边是黑洞洞的枪口的威逼,另一边人家还有证件,车站站长只好听从其指挥,将火车头掉头开往奉天。

这次张作霖又决定召包秀峰算卦。包秀峰受召进府,经过一番推算后,对张作霖说:“恭喜大帅,这次卦象得吉。”

作为少数派,袁金铠的意见没有得到认可,张作霖最终还是答应徐树铮派兵入关。袁金铠对此深感失望,散会后对别人说:“勿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说的就是今天这件事吧。”

袁金铠其实也不喜欢杨宇霆,认为他和徐树铮只知一味劝张作霖扩军拓地,对奉天地方来说并非什么好事。另一位文臣孙百斛亦持相同观点,甚至当徐树铮被张作霖任命为驻京代表时,他就跌足长叹,说:“吾奉自此多事矣。”

在瞽目术士的高手中,流传着一门独特技能,名为“一掌金”。算命时,在问卜人报出出生的年月日及时辰后,一般算命先生必须查阅《万年历》,才能说出问卜人的生辰八字,掌握“一掌金”的术士不用查,只需屈指一算,就能立即报出八字,然后再判断吉凶,批算宿命。“一掌金”只在瞽目术士中进行师徒传授,绝不传给明目术士,而在奉天,也只有四五家能凭着“一掌金”的本事坐家算命,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包秀峰、张震洲。

等徐树铮讲完,袁金铠站起身表示反对:“东三省地介两强(指日俄),危机四伏,所以奉人都愿意保境息民,蓄余力以御外侮,其他事情,是我们所不愿听到的。”

虽然大多数时候,张作霖对袁金铠都言听计从,但这次是例外,劫械案的得手和奉军的一夜壮大,让他和手下将领们尝足了甜头,已经是欲罢不能了。

奉军截械一案轰动一时,冯国璋盛怒之下,亲自署名给张作霖拍出一封电报,大意是把军械立即还给中央,如确实需要军械,当另行筹拨。张作霖自然不会听信“另行筹拨”之类的话,他以冯国璋自己发布的讨伐令为挡箭牌,说自己响应中央政府的号召,正要实施南征,但是因缺少军火,没法开拔,正好有这批军械,便拿着先用。

士会临行前,绕朝送给他一根马鞭,对他说:“你别以为秦国没有聪明人,我早就知道晋国人的目的,只是我的谋略没有被国君采纳罢了,所以才让晋国人得逞了。”这就是“勿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后人也用“绕朝策”来指代“有先见的谋略”。

据传唐代李虚中精通五行之术,仅凭人的生辰八字,就能推算出一个人的吉凶祸福。韩愈称他为人算命,“百不失一”,可见准确性之高,李虚中也由此被后世奉为星命家之祖。

利用截得的两万七千余件军械,张作霖当即编成了三个混成旅。这些新旅装备精良、枪炮齐全,它们对奉军的发展壮大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此之前,奉军最多也只能在关外闹腾闹腾,在此之后,才有能力向关内扩张,并进一步问鼎中原。因一手策划这次关键的劫械案,杨宇霆从此在奉军中声名鹊起,获得了“智囊”及“小诸葛”的称号,他本人也很得意,特将自己的字“麟阁”改为“邻葛”,意为与诸葛亮比肩。

一笔价值不菲的见面礼,令徐树铮在奉天身价倍增。徐树铮才华横溢,喜饮酒赋诗,且有着出众的口才,“辩才无碍”,一时奉人多为之倾倒,只有作为奉天文臣首领的袁金铠不屑一顾。

袁金铠确有先见之明,奉军入关犹如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十几年间,先是张作霖自己,接着是接班的张学良,父子数番受诱入关,每次看着前面好像繁花似锦,到最后却都只能落得一个雨打风吹去的凄凉下场,当然这是后话。

张作霖每每遇到难以判断的疑难问题,总要找包秀峰、张震洲前去算上一卦。当然这两位专司觑破天机的术士也不会受到亏待,比如被称为“包瞎子”的包秀峰每月都能从张作霖那里得到两百元酬劳,张作霖还让手下称其为“包顾问”。

在徐树铮、杨宇霆的劝说下,张作霖终于起了派兵入关助皖的念头,这对奉天来说是件以前从未有过的大事,因此他特地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徐树铮虽还不是奉将,但也受邀出席。在会上,徐树铮滔滔不绝地列举入关助皖的种种好处,“逞其辞锋,锐不可当”,把包括张作霖在内的许多人都说得心动不已。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