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向来不用人做事则已,一用就信任不渝,而且对于所委派的事情,一般都只听结论,不听过程和经过,即便对于日籍顾问如町野之类也是如此。町野回去复命时向张作霖只说了一句“事办好了”,张作霖也只说“好”,而根本没问经过,更不问钱的用途。
1925年3月,孙中山因肝病在京逝世,曾经的“三角同盟”就此寿终正寝。
此后张作霖曾去探病,医嘱不能多谈,因此孙、张所谈只是寒暄问病,并未再涉及政治云云。然而孙中山有病固是事实,其左右不是还有汪精卫等人可以全权代表吗?明眼人都能看出,“医嘱”不过用于掩饰,之所以不谈政治,实在还是双方之间已没有什么可谈了。
受张作霖委派,日籍顾问町野前去为段祺瑞就执政之位铺平道路。临走前,张作霖除了交给他一百万元作为活动费用外,其他什么也没说。町野的事情办得很顺利,但到段祺瑞这一关时反而变得麻烦起来,段祺瑞周围一帮谋士幕僚,全都是在政坛上混的聪明人,所谓安福系政客。他们强调必须十八省的三分之二以上同意,要合法等,啰里啰唆一大堆,町野听得头疼,于是便来了句狠的:“吴佩孚还在渤海,我们还是请曹锟继续做大总统好了。”这句话一抛出,谁也不言语了,事情就此定了下来。
不过冯玉祥又不像张作霖那样铁定拥孙,他虽敬孙,但亦不恶段。换言之,拥孙拥段都行,若孙、段能合作入主中央,那是更好了。当然孙、段的政治主张和世界观也是南辕北辙,根本不可能合作,既然如此,张拥段,长江各省实力派也一致拥段,冯玉祥便随风转舵,跟着捧起了段。
自己的要求被拒绝后,已经一再碰壁的孙中山显然极受打击,谈话过程中就脸色铁青。他与张作霖等人会谈的当天,外面天很冷,但屋里又很热,孙中山原来身体就不好,从此就病倒了。
冯玉祥的最早设想倒是拥孙,他倒戈时在北京与之里应外合的黄郛是早期革命党人、蒋介石的结义兄弟。在黄郛的引导下,据说冯玉祥已读过三民主义的有关书籍,而且很感兴趣,对孙中山也不止一次表示过敬仰。他们进行倒戈,其名义之一就是发动“首都革命”,迎接孙中山来京执政。
1924年11月15日,张作霖、冯玉祥等人根据天津会晤的结果,发出联合通电,一致推举段祺瑞出任临时执政。这些人从商议到最后做出决定,都撇开了他们的盟友、那位被他们认为“书生不知兵”的党人领袖。孙中山自11月13日动身北上,路上就已经得知了段祺瑞出线的消息,也就不再紧赶慢赶了。11月17日,他抵达上海,随后转道日本,一路宣传自己的政见,希望能获取更多的支持。
12月4日,孙中山一行辗转抵达天津,与张作霖、冯玉祥、段祺瑞等人进行会晤。这时段祺瑞已在北京宣誓就职并组织了内阁,会晤过程中,孙中山提出召开国民会议以及“拒绝承认一切不平等条约”,但段祺瑞和张作霖都认为很难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