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张作霖大传:一个乱世枭雄的崛起与殒落 作者:关河五十州 近现代)

章节目录树

北霸天

上一章 下一章

彼时辽西绿林中有“四霸天”一说,张作霖位列“北霸天”,这标志着他已一跃成为像过去冯麟阁那样的江湖老大。不过与冯麟阁等山大王不同的是,张作霖还拥有一个未来枭雄所必须具备的眼光和气度,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喜欢结交名士。

京奉铁路当时只通到沟帮子,剩下的路要从新立屯经过,而新立屯就在张作霖的控制范围之内。张作霖由此心生一计,他将张景惠等部下召集到一起,鼓动他们说:“我们总在绿林中吃黑饭,前途是暗淡的,是毫无出路的。我看不如借助我们现有的这点实力作本钱,向官家讨价还价,混个一官半职,总比这样继续干下去有出路。”

由于成功地保住了八角台,张作霖在绅商们心目中的地位越加高大,他们每月支付近三千两银子作为军饷,帮助张作霖购买枪械,招募人马。张作霖的团练步马队迅速扩充至两百多人,而且有马有枪,并配有洋鼓、洋号和鲜明旗帜。所部列队绕村行走时,阵容甚为雄壮,与正规军队相比,气势上有过之而无不及。

除义父张子云外,八角台的士绅和文人都是张作霖的座上客。举人刘春烺位列“辽东三才子”,虽在官场上不甚得意,却是个很有见识的人。他和张作霖相交甚笃,常常无话不谈,有一次他对张作霖说:“当今之世,民生凋敝,十室九空,商旅不行,将至抢无可抢,绑无可绑之势。不如趁早改变办法,先使农民得活,将来清廷恢复原状时,你可以受到招抚,岂不为善?”

增祺看到后觉得未尝不可以一试,便授命新民府知府增韫具体承办招抚事宜。增韫不敢怠慢,当即派人向各“保险队”宣抚收编。收抚的办法是先是有当地士绅出面担保,保证安心归顺,不出尔反尔。通知一出,各帮却并不像想象中那么踊跃,原因是大家都不知真假,害怕官府以收编为由,趁机将他们解决了。

身为东三省政要,盛京将军增祺实在是倒霉透顶,调任这个职位不过才一年光景,就让俄军占领了奉天。他刚逃到新民府附近,便被哥萨克骑兵给追上截回,并在沙俄的逼迫下,与其签订了《奉天交地暂且章程》,答应将奉天交给俄国军管。此事并未报经北京政府批准,朝廷为此进行了追究,准备将他革职。

增祺的下属、新民府同知(同知为知府的副职)廖彭亦有同感,因为他手中能调动的巡捕队仅有一百六十人,而所要对付的匪盗则多如牛毛。为此,廖彭向增祺上书,建议招抚地方“保险队”,将私团招为公团,他认为通过这种办法既平了匪患又壮大了官军,乃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对于张作霖而言,仅仅拿到入场券还不够,入场之后,你知道人家会让你坐哪里?那些边角旮旯,谁都不待见的地儿,你愿意去?

在部下的襄助下,张作霖逐步对“项傻子”展开主动进攻,并在对方率部抢劫时将其予以包围,一场鏖战下来,“项傻子”被当场击毙。这一仗不仅为张作霖和八角台去一强敌,也对其他蠢蠢欲动的“胡子”和游兵散勇起到了震慑作用,自此再没有人敢来碰硬钉子了。

张作霖开始为“和官家合作”进行准备,比如训练和管理练勇时,都要求保持与官军一致的纪律。“保险区”内,除盗窃案自行管理外,所有民事刑事案件一律解送官府裁决,这些都是为了给官府留下一个好印象。

张子云找来另一名当地士绅杜绊林商议。杜绊林是个秀才,与张作霖的关系很好,当下便答应与张子云一道为张作霖作担保。当年关外有文化的人不高,读书人因此很受尊敬,那些有一点功名的,更被认为是了不起的人物,在社会上的名望和地位都很高。秀才这样的身份,若放到关内也许不值一提,在关外就不一般了。知府增韫对于张子云、杜绊林这两位老秀才一向都特别尊重,有他们两位共同做担保人,起码取得官府的初步信任是没什么问题了。

要说真革掉也就算了,可是因为无人敢出关接替,增祺又只能暂留原职,继续维持地方治安。这可不是一件好干的活,因为他发现,辽西“胡子”(也包括那些打着“保险”旗号的队伍)既多且强,仅靠官军武力剿伐根本就消灭不了。

就像当年宋江日夜盼着朝廷招安一样,张作霖巴巴儿地期待着政府降旨。让他感到高兴的是,没过多久,好消息真的来了。

张作霖平时广交官府和地方绅商,内部消息非常灵通。当其他帮派还在犹豫观望的时候,他已经认定这是一个出头的好机会,下决心归顺朝廷,听候改编。张作霖的决定得到了张子云的支持,在张子云看来,地方太平了,团练就该遣散,但要让练勇们立即放下武器回家种地,也很难安分守己,反而对治安不利,更何况,张作霖这几年在地方上表现不赖,彼此间的私人关系又不错,于情于理都应该帮他找一条出路。

就在张作霖思忖着如何再找点门路,下点功夫的时候,他突然得到了一个重要情报:增祺当初逃往辽东时,曾先把家眷送走。如今他被截回且与沙俄达成了和约,社会秩序也渐渐安定下来,他便打算把家眷重新接回奉天。

张子云与刘春烺观点相似,认为养兵毕竟是国家大事,民团只是应付于一时的地方武装组织,随着社会秩序的恢复,民团终将失去存在的条件。听了他们的建议,张作霖连连点头称是,他也感到“不和官家合作,成不了大事”,只有跟从大清政府,才能拥有强大后盾。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