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戴建业精读老子 作者:戴建业 近现代)

章节目录树

2、功成身退

上一章 下一章

飞鸟被人射尽了,良弓自然成了主人的废物;狡兔被人捉光了,猎狗的末日也不会太远。他知道自己只是越王用来射杀“吴国”的“良弓”,是他用来实现个人目的的工具,现在吴国已经灭亡,越王的目的已经实现,越王很快将把自己像弓一样折断和扔掉。与越王一起共患难没有问题,同他一起享富贵就有危险。于是,他携着自己心爱的知己荡舟五湖,潇洒地度过了自己的余生,成了历代功臣效法的典范。试想,如果范蠡像韩信那样大模大样地居功自傲,越王还会有好果子给他吃吗?

端着装得过满的茶杯,再怎么平稳小心也容易荡溢出来,倒水时应在盈满以前就停止;锥子捶打得过于尖锐,再怎么小心也容易折断;刀刃磨得过于锋利,再怎么小心使用也要变钝;聚敛的财富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一方面会招来忌妒和觊觎的目光,一方面也易于腐蚀财富的拥有者,怎么谨慎也不可能永远保有满堂金玉;因大富大贵而炫耀骄人,那简直是在自寻灾难,无论如何也躲不过飞来的横祸。当壮志已经实现,当事业已告成功,我们最好是含藏收敛急流勇退。

功成身退说说容易,真的要“退”可就难了。大多数人有点像升空的气球——能上不能下,也有点像过河的卒子——能进不能退。自己亲手打下的天下不好好享受一番就溜?有谁放着一幢豪华住宅不用,却偏偏跑到荒山僻野去睡茅屋?有谁放着一桌美味佳肴不吃,却跑到乡下去啃馒头红薯?

可是,他能率兵打败楚霸王,却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汉立国后韩信被封为楚王,可他觉得这一封赏与他自己的战功不相称,经常不顾场合口出怨言,后来被政敌当作谋反的把柄,他的封爵由楚王降为淮阴侯,接着又因被告与他人勾结谋反叛乱而死在吕后手里。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选择功成身退要目光深远,在轰轰烈烈之际预知潜伏的危险,还要能克制自己的私欲,如果贪婪心重,嗜欲习深,即使无功也希望受禄,有功又如何会身退呢?

天上月圆月缺,地上花开花谢,河中潮涨潮落,四季暑往寒来,不管是自然还是社会,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永远固定不变。就像天上找不到一轮凝固不变的满月,世间也不可能有永远处在生命巅峰的完人;就像登上山顶观看了壮丽的日出便要下山,我们在事业上饱览过人生的“无限风光”也要从功名的顶峰上走下来;就像舞台上的演员不能老让聚光灯照着自己,在事业的舞台上“亮相”以后就应退入后台,否则观众就会给我们喝倒彩。

韩信绝不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一例悲剧,有多少皇帝在自己坐稳天下以后大杀功臣!战功越高越被猜忌,这就是俗话所说的“功高震主”。战国时范蠡比韩信高明,他选择了一条不同于韩信的人生道路,因而他的结局不像韩信那么悲惨。越国被吴灭亡以后,越王勾践痛定思痛,卧薪尝胆,后来在范蠡等人的帮助下终于消灭了吴国,报了昔日的亡国之仇。当越王大赏功臣之际,范蠡却飘然远隐。他从冷酷的历史中总结出了一条同样冷酷的道理:

功成身退符合自然之道,它是一种政治智慧,也是一种明智的人生抉择。中国历朝历代那些功高盖世的英雄豪杰,在政治舞台上遵循这一自然之道就进退裕如,否则,招来的就不是别人喝倒彩而是自己掉脑袋。

看来,功成身退不仅是一种政治智慧,也是一种精神境界。

韩信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的功劳不可谓不大。当刘邦与项羽在荥阳相持不下时,他率军抄袭项羽的后路,为刘邦占据了黄河下游;不久又与刘邦会合,在今天安徽灵壁南面(当时叫垓下)包围项羽,逼得那位不可一世的霸王自刎乌江。韩信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将才,不管多少兵都能从容调度,在刘邦面前称自己带兵“多多益善”,常出奇兵致敌人于死地。

(参见原第9章)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