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自己看不清自己的主要原因,就和身在庐山反而看不清庐山真面目是一个道理。要使自己对自我有自知之明,还得让自己跳出自我的小圈子之外,站在旁观者的立场来分析和评价自己,曾参称他每天反省自己三次。反省就是自己把自己作为对象进行审视,让自己成为自己的审判官。鲁迅先生也曾说过:“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这样才能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
做人难不仅难在要能认清别人,更难在能清楚地认识自己。怎样才能既不盲目骄傲又不妄自菲薄呢?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事者迷。”苏东坡在《题西林壁》一诗中也说:
有自知之明的人为人处事都有主见,听到别人吹捧既不会飘飘然,受到别人打击也不至于垂头丧气,就像庄子所说那样:“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参见原第33章)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这需要我们进行广泛的社会交往,人也和任何事物一样,是在相互比较中获得对自己的正确认识的。如有人谈到自己的能力时说:“不前不后处中游”,“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一认识就是通过比较得来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进行广泛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修正对自己的认识。有位朋友天性好动,喜欢蹦蹦跳跳,从小就想当一名跳高运动员,上初中一年级后,一次体育老师上课时让大家跳高,这时他才发现自己不是跳高的料子,爱蹦蹦跳跳并不等于有跳高才能,他的弹跳力和爆发力都不行。如果不到操场上去试跳几次,只在房里空想当跳高明星,那他很可能长期还蒙在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