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戴建业精读老子 作者:戴建业 近现代)

章节目录树

3、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上一章 下一章

大家都知道“纲举目张”的道理,人们也都有过“振裘持领”的经验,民间也常有“打蛇打颈”的说法,无非是要教人们遇事把握关键,抓住要领。

谁能够持守“大道”或“大象”,则天下百姓都将倾心归往。倾心归往而不相互伤害,于是天下就和平安泰。

精于小技看起来好像是多才多艺,而多才多艺很容易赢得人们的赞叹;通于大道者却自然无为,而自然无为便不可能博得人们的掌声,即使将国家治理得国富民强人民也会说“这实属自然”。然而,君主以小技小智自夸自恃,只使得进谏者望而却步,使得直言者三缄其口,使得君主本人步亡国后尘,丝毫无助于他治国安邦、救民济世。自然无为才是治国安邦的根本,自然无为的君主不用仁义却能养育百姓,不用智巧却能治理国家,不逞威风却能禁暴除奸。

有些领导人事无巨细都要过问,会无大小都要参加,国无远近都去访问,成天忙忙碌碌地东奔西赶,结果是干预得越多就管得越死,会开得越多形式主义就越严重,指手画脚越多造成的损失就越大。

迷于酒色的昏君不用说是无心治国,励精图治的君主其要务不在于骑射之娴熟,不在于言辞之博洽,也不在于文墨之精通,善于这些技能只能说是胜于某项具体工作,并不能保证其治理好国家。道理很简单,小器不可能兼容,小智也不通于大道。

我们曾说过“大象无形”,我们也曾说过“大道”是“无物之象”,“大象”其实就是“大道”的别名。“大道”虽然本身无形无象,但它无所不在而又无物不容,所以我们“形象”地将“无象”的“大道”称为“大象”。

之所以详于小事而忽于大道,明于近物而暗于远图,主要原因是有些具体东西其味甘美,而大道则淡而无味;近处事物的好坏易于检验,而宏远大业的成效难于见到,于是人们惑于甘甜而拒斥平淡,就其所易而弃其所难。美妙的音乐使人入迷,香浓的醇酒使人沉醉,倾城的艳色使人动心,常言说“乐与饵,过客止”,岂止“乐与饵”能使“过客止”,美色也许更能使过客止步,甚至老少贵贱对此概莫能外。《陌上桑》说“秦氏好女”罗敷是个人见人爱的姑娘,不仅让自命不凡的“使君”起了邪念,也使行人和农夫都看傻了眼:“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参见原第35章)

处事能审其轻重,治国能辨其本末,何事不能成,何国不可治?

君主最大的失误莫过于纠缠小事而忽略大道,明察近物而暗于远图,这种治国方法是典型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如此治国的昏君没有不使国家混乱和灭亡的。

“大道”可不像美乐、美酒、美色那样令过客止步,它无形、无声而又无味。无形则视之不可见,因而不能赏心悦目;无味则食之不可尝,因而不能给人口腹之乐;无声则听之不足闻,因而不如丝竹能娱其耳。难怪君主常迷于声色而远离大道,也难怪历朝历代昏君多而明君少了。

“执大象,天下往”主要是告诫统治者治国理政要“崇本息末”,同时也提醒大众为人处世要分清主次。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