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国学小百科书系·书法小百科 作者:李诚 近现代)

章节目录树

兰亭序 晋/王羲之

上一章 下一章

《兰亭序》有冯承素摹本,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临本。他们都是对着真迹临摹的。尤其是冯承素本,因为是摹本,所以和王书原貌最为接近,被元代郭天锡《题跋》称为“书法秀逸,墨彩艳发,奇丽超绝,动心骇目,毫铓转折,纤微备尽,下真迹一等”。

五、定武本。欧阳询临本。因于北宋庆历年间发现于河北定武而得名。

三、黄绢本。褚遂良的另一摹本。

章节插图(晋)王羲之《兰亭序》(唐冯承素摹本)

历代文人书家对《兰亭序》无不顶礼膜拜,明方孝儒说:“书家视《兰亭》,犹学道者之于《语》《孟》。羲、献余书非不佳,惟此书得其自然,而兼具众美。”(《逊志斋集》)把它和《论语》《孟子》相提并论,评价非常高。

展开《兰亭》,扑面而来的,是一股风流倜傥、卓荦不群的俊逸之气。黄庭坚论书,首重“韵”字,而后人最推崇晋人书法,称其以“韵”胜。什么是“韵”?“情无奇而自佳,景不丽而自妙”(陆时雍《诗镜总论》),“而有深远无穷之味”(范温《潜溪诗眼》),就是“韵”。东晋时的士人,追求一种风流潇洒而又温文尔雅的名士风度,王羲之正是这种名士风度的代表人物。《兰亭序》的书法,那种含而不露的中锋行笔,那种盼顾生姿的俊秀结体,那种风度翩翩的潇洒行气,无不散发出一种神游物外、迷濛空灵的韵味。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上巳,王羲之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参加的人有四十一人之多。在进行了传统的修禊活动,饱览了山川秀色之后,人们来到蜿蜒的溪水边坐下,让盛满美酒的羽觞顺水漂流,羽觞停在谁的面前,谁就饮酒赋诗。然后,把这些诗集在一起,编为《兰亭集》,王羲之为之作《序》。最后,王羲之用蚕茧纸、鼠须笔,如有神助地乘醉写下了这篇震烁古今、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一”的《兰亭集序》(习惯上称《兰亭序》)。

唐人五大摹本从不同层面表现了“天下第一行书”的神韵,是后世以虞本、褚本、冯本、黄绢本为宗的帖学体系和以定武本为宗的碑学体系的两大体系的鼻祖。虞本、褚本、冯本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黄绢本、定武本现藏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如果有一件书法作品,初看似乎平淡无奇,但是越看越美,让你终日流连忘倦;如果你是书法爱好者,对它朝暮临习,越是临习,越是感到它的不可企及,它就是《兰亭序》。

围绕着《兰亭序》,有太多的故事,尤其是唐太宗。是他派御史萧翼从智永的弟子辨才那里把《兰亭序》真迹骗到手,不然,也许这一无与伦比的旷世奇珍将永远不见天日。也是他,把这一件稀世珍宝带进了坟墓。所幸的是,此前他曾经让许多名家临摹,并得以流传下来。

《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行书。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东晋王羲之书。传世有五大摹本。

四、神龙本。冯承素摹本,因卷引首处钤有“神龙”二字的左半小印,称“神龙本”。

一、天历本。虞世南临本。因卷中有元天历内府藏印,故称“天历本”,是最能体现《兰亭》魂魄的摹本。

《兰亭序》严格的中锋行笔、绵里裹针似的内刚外柔、流畅飘逸的线条、婀娜俊秀的结体、龙翔凤舞般的行气、和而不流的气势以及被后人所津津乐道的全篇二十余“之”字,“变转悉异,遂无同者”,无不让我们感到震惊。

《兰亭序》的美还远不止此。

二、米芾诗题本。褚遂良临本。因卷后有米芾题诗,故称“米芾诗题本”。

《兰亭序》的美,是一种浑成的美。如果把《兰亭序》中的字取出一个,似乎都没有什么惊人的地方,但是,从整体结构来看,每一个字放在那里都是不愠不火、恰到好处,长短肥瘦、疏密大小、欹侧俯仰、参差错落,一点都改变不得,一点都移动不得。匠心独运而又不留一点斧凿痕,平淡中透着奇崛,刚健中含着婀娜,达到了历代书家梦寐以求的最高境界。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