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帖用笔开展,笔法灵动劲利,潇洒飘逸。用墨枯润有致,浓淡分明。结体秀逸,全篇气脉贯通、痛快淋漓。清吴真贞《书画记》称它为“书法雅正,雄秀惊人,得天然妙趣,为无上神品也”。
王献之是书法的革新者,他在所谓行、草之外另开一门的“一笔书”,有形和意两层含义。从形上讲,是把从张芝以来的章草和王羲之以来的今草字字独立、并不连属变为笔画相连;从意上讲,是指笔断意连,气脉贯通。这两个特色,在《鸭头丸帖》中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王献之所书著名的《鸭头丸帖》就这么寥寥十五个字。
《鸭头丸帖》,行草,晋王献之书,一说唐人摹本,至今尚无定论。绢本,纵26.1厘米,横26.9厘米,十五字,共两行。此帖见于《宣和书谱》著录,钤有宋徽宗内府“双龙”(圆)“政和”“宣和”“政龢”“宣龢”以及“御书”(半印)等印,说明它曾为宣和御府收藏。元代赐柯九思。明代又入内府。近代为叶恭绰收藏。现在上海博物馆。
就是这样信手书写的书札,竟然如此精彩绝伦!
鸭头丸是一味中成药。据《医方类聚》卷一二八引《济生》,配方是:甜葶苈(略炒)一两,猪苓(去皮)一两,汉防己一两,研为细末,和绿头鸭血为丸,如梧桐子大,治疗水肿、面赤烦渴、面目肢体悉肿、腹胀喘急、小便涩少等症。王献之服后大约觉得效果不好,就给朋友写了这封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