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国学小百科书系·书法小百科 作者:李诚 近现代)

章节目录树

石门颂 汉/佚名

上一章 下一章

在陕西省汉中市北十七公里处,有一段长二百五十公里的峡谷,因为这里旧属褒城县,所以叫褒斜道。石门就位于峡谷南端的一段隧道。峡谷东西两壁和褒河两岸,凿有汉、魏以来大量题咏,通称《汉魏十三品》,其中包括著名的《鄐君开通褒斜道碑》《石门铭》《杨淮表记》等,其中,以《石门颂》最为著名。

《石门颂》就是摩崖刻石中最成功的一个。

1971年,为了兴修水利,整治褒河,在石门一段修建褒河水库,包括《石门颂》在内的所有摩崖刻石都将被水淹没。为了保护这批珍贵文物,便将《石门颂》等重要刻石十七件移入汉中市博物馆珍藏。

据清代叶昌炽《语石》说,在商、周以前,就已经有摩崖出现,“山颠水涯,人迹不到,且壁立千仞,非如断碑之可砻为柱础,斲为阶甃,故其传较碑碣为寿”。但是,也正因为它是刻在自然山崖石壁之上。石壁凸凹不平,又是空中作业,刻凿非常艰难,所以法度一般不像碑刻那样森严,往往奔放纵逸,奇趣天成。

摩崖刻石,尤其是《石门颂》,将隶书的整饬变为灵动,把规整变为奔放。它的笔画,逆入逆出,含蓄蕴藉,横画不平,竖画不直,行笔处又遒劲有力,如挽舟逆行,力逾千钧。转折处或方或圆,又往往断笔另起。笔画横竖撇捺粗细变化不大,就是燕尾或捺画的末端,也不过分加重。其线条之流畅遒劲,在古代刻石中都是不多见的。

我们常见的碑碣,是取石打磨成形,再刻文字(或图画)的。还有一种石刻文字,是利用天然石壁,稍作铲削,即镌刻文字的。后来,就称这种刻于天然石壁的书法文字称为“摩崖”(一作“摩厓”)。因为它们多在崇山峻岭之中,不易被人破坏,但又往往受风雨侵蚀。

《石门颂》,全称《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摩崖书。在陕西省褒城县东北褒斜谷石门崖壁。隶书。东汉建和二年(148)刻。二十二行,行三十字、三十一字不等。有额,隶书“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九字。汉中太守王升撰文,内容是嘉赏司隶校尉杨孟文开凿石门通道的功绩,所以又名《杨孟文颂摩崖》。

《石门颂》的结体最为人称道。捭阖开张,于古拙中又见变化。字画间那种偃仰向背,接引呼应,看似信手拈来,却是匠心独运。有时如长枪大戟、金戈铁马,有时又如春花秋月、暮雨朝云。杨守敬说它“其行笔真如野鹤闻鸣,飘飘欲仙,六朝毓秀一派皆从此出”。

章节插图(汉)佚名《石门颂》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