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国学小百科书系·书法小百科 作者:李诚 近现代)

章节目录树

徐浩

上一章 下一章

徐浩的楷书,变瘦硬为丰腴,成就是很高的。宋朱长文《续书断》说:“浩之为书,识锐于内,振华于外,有君子之器焉。”

唐代书法,也经历了几次变化。唐初,尚二王书,但总体的审美要求是瘦硬。杜甫就说“书贵瘦硬方通神”(《李潮八分小篆歌》)。盛唐时期,审美趣味有些变化,丰腴肥劲的书风受到人们的喜爱。这种风格楷书的代表人物是徐浩和颜真卿。《新唐书·本传》评徐浩的书法是“怒猊抉石,渴骥奔泉”,评价是极高的。肃宗朝,四方诏令皆出徐手。五代以后,他的声名就渐渐不如颜真卿了。究其原因有二:第一,颜氏一门,在“安史之乱”中的凛然正气,影响了后人对其艺术的评价。第二,颜真卿越到晚年,书法越成熟。而徐浩晚年之书气骨有些衰弱了。米芾就说他“晚年力过,更无气骨”(《海岳名言》)。

他的传世书迹有《朱巨川告身帖》《不空和尚碑》《崇阳观圣德感应颂》《大证禅师碑》《虢国公造像记》等。

苏轼千古一人,手眼极高,不管他是不是认真学过徐浩,但书中有徐浩的影子是肯定的。黄庭坚说:“往尝于东坡见手泽二囊中,有似柳公权、褚遂良者数纸,绝胜平时所作徐浩体字。”(《山谷题跋·跋东坡叙英皇事帖》)又说:“此一卷多东坡平时得意语,又是醉困已过后书,用李北海、徐季海法,虽有笔不到处,亦韵胜也。”(《山谷题跋·题东坡小字两轴卷尾》)为什么他和儿子又要矢口否认学过徐浩呢?

黄庭坚曾说:“东坡道人少日学《兰亭》,故其书姿媚似徐季海(浩)。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似柳诚悬(公权)。中岁喜学颜鲁公、杨风子书,其合处不减李北海。”(《山谷题跋·跋东坡墨迹》)又说:“东坡书如华岳三峰卓立参昴,虽造物之炉锤,不自知其妙也。中年书圆劲而有韵,大似徐会稽(浩)。晚年沉着痛快,乃似李北海。”(《山谷题跋·跋东坡书》)但是,苏轼的儿子苏过却说:“俗手不知,妄谓学徐浩,陋矣。”(见《韵语阳秋》)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同时代之人,服膺的大概只有苏轼一人,想来不会乱说。苏过是苏轼长子,又力辨其诬。苏轼自己说得含糊:“欧阳永叔云余书大似李北海,予亦自觉其如此。世或以为似徐书者,非也。”(见《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二)但他又说:“徐家父子亦秀绝,字外出力中藏棱。”(《孙莘老求墨妙亭诗》)倒是清冯班说得有趣,他说:“坡公少年书《圆觉经》小楷,直逼季海。见老泉一书,亦学徐浩。山谷称东坡学徐季海,苏斜川却云不然,我信山谷。”(《纯吟书要》)

徐浩(703-782),字季海。越州人。他活了八十岁,经历了从盛唐到中唐的漫长岁月。本来,他是和颜真卿齐名的书法家,声名甚至还在颜真卿之上,但是,自宋以后渐渐有点被人瞧不起了。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