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时期,有一件震动朝野的大事。
丰坊(约1494-?),字存礼,又字存叔、人翁,号南禺外史。鄞县(今属浙江)人。少警敏好学,喜书法。嘉靖二年(1523)进士,授礼部主事。次年随其父偕廷臣谏“大礼仪”事出为南京吏部考功司主事,再降为通州同知。后罢职归里,家居十一年。1537年,其父死在戍所。次年,他竟背父意进京求官,但终未被录用。仕途失意后心灰意冷,归家刻意著述,深研书法,好藏书,尤嗜碑帖,尽卖祖传田产千余亩购求书帖,聚书五万卷,因名其楼为“万卷楼”。篆、隶、行、草、楷五体并善,尤长草书,自成风格,心揣手摹,临古碑能乱真。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说:“坊草书自晋、唐而来,无今人一笔态度,唯喜用枯笔,乏风韵耳。”
明世宗嘉靖皇帝并不是武宗正德皇帝的亲生儿子,他即位以后,想追赠自己的亲生父亲为太上皇,这是不合礼制的。嘉靖三年(1524),首辅杨廷和(杨升庵的父亲)联合三十六位大臣上书反对,丰坊父子也在其中。嘉靖震怒,将反对的大臣廷杖下狱,然后贬谪流放。史称“议大礼案”。对这些被责贬的人,民间评价很高。丰坊却在父亲丰熙死后变节,进京求官,官未求成,世人皆不齿其为人。
他的传世书迹有《唐人诗屏》《谦斋记卷》《秣陵七歌册》《唐诗长卷》《草书诗卷》《古诗十九首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