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7月29日,基辛格率代表团秘密访华,进行打破中美中断20年外交僵局的谈判。来华前,尼克松总统曾不止一次地为他们设想这次会谈的情形,以为中方会大拍桌子叫喊“打倒美帝国主义”,勒令他们退出中国台湾地区,滚出东南亚。为此,基辛格一行非常紧张。
周恩来总理能做到这一点,是事前大量细心准备的结果。他先对基辛格一行的工作、生活资料作了一定的了解,准确地找出他们在外交场合一般不为人所提及的细小之处,同时对他们来华的心理作了大致分析。这样才会有外交场上出色的表现、亲切的言辞。
担任企业资源开发公司总经理的麦克斯·卡雷在当年创立销售和市场服务公司时就曾经历过步履维艰的困窘。当时,他的手下只有一个临时雇员。按他的话说:“大的成功离我们太遥远。我们几乎感受不到任何激励。”他想出了一个决定:每次获得一个小成功都要自己庆贺一番。
在这个时候,员工如果得到哪怕是只言片语的表扬,那也会令他兴奋不已,从而也就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心,促使他努力把事情做好。
卡雷出去买了一个警报器,还配了扩音器,这样就能发出救护车的声音。如果他在电话中宣传自己的产品时能绕过培训部主管,直接与那家公司的总经理通话,就要鸣笛庆贺一次;如果收到一大笔订货,警笛也会鸣响。如今,他的公司已拥有过亿的资产和11名雇员。每个星期,警笛声要在公司内回荡10次以上。
但事实出乎他们的意料。周恩来总理在钓鱼台国宾馆亲切地会见了他们。周恩来总理微笑着握着基辛格的手,友好地说:“这是中美两国高级官员二十几年来第一次握手。”当基辛格把随行人员一一介绍给周恩来时,他的赞美更出乎他们的意料。他握住霍尔德里奇的手说:“我知道,你会讲北京话,还会讲广东话。广东话连我都讲不好。你是在香港学的吧!”又对斯迈泽说:“我读过你在《外交季刊》上发表的关于日本的论文,希望你也写一篇关于中国的。”最后他握住洛德的手,说:“小伙子,好年轻,我们该是半个亲戚,我知道你的妻子是中国人,在写小说。我愿意读到她的书,欢迎她回来访问。”
每当知道有好消息时,大家都要出来听他们的同事对刚刚取得的成功高谈阔论一番,这也为大家提供了互相交流的机会。卡雷说:“我们的雇员经验还不够丰富,无法取得巨大的成功,所以这种庆贺也是一种很大的鼓励。”正是用这些小进步来不断地表扬鼓励,卡雷使公司取得了惊人的成绩。
对于工作刚刚起步的员工来说,内心往往会感到异常的艰难和孤独,在失意之时听不到一句鼓励的话语,成功之时也没人向他们祝贺。
周总理简短的欢迎词里蕴涵了高超的赞美技巧。他认识到基辛格一行的紧张心情,在严肃的外交场合,他有意淡化了政治角色,而是抓住细微之处,拉家常似的,对他们的语言才能、论文、家庭成员进行了一番巧妙的赞美。这些话既亲切又得体,缓解了对方的紧张情绪,使对方对中国领导人顿生敬意,同时认识到中国人民的友好态度,真是一箭双雕。
了解他人的心理不仅要抓住对方大致的心理波动,而且要于细微之处下工夫,利用细小的刺激来影响特定情形下的心理,使赞美既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又有极强的针对性。
赞美不仅在外交中起到稳定人心,消除隔阂,促进双方坦诚交流的作用。在职场中,赞美也往往收到奇效。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对对方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表示赞美。卡耐基说过:“赞美最微小的进步,而且每一次进步,都要诚恳地认同和慷慨地赞美。”
请记住:要表扬每一个进步,不管这进步是多么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