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方回答说:“如果我们要求贵公司削减成本,但规格明细表不作改动,我们的交易还能成功吗?”这一回答其实表明对方已经同意了丹麦方面的意见。
争取时间,仔细考虑整件事情,这样才能全面思考接受对方条件的危险性,以及能提出额外要求的机会,直到得出结论。
请求其他让步。
与委员会或董事会商量前,应该推迟作决定。
在谈判中,大智若愚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有能力的谈判专家来说,聪明是傻,傻是聪明。谈判时,你假装知道的比别人都少,你会有很好的处境。你装得越傻,处境就会越好。
丹麦公司假装糊涂,对德方的条件故意曲解,最终变被动为主动。
交易谈成了,德方得到了所希望得到的利益,丹麦公司几乎也未作出什么让步。
争取时间,让法律或技术专家审查一下计划。
大智若愚有利于谈判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类都趋向于帮助那些看起来不聪明的人,而不是利用他们。当然,也有一些没有同情心的人总想利用弱者,但是大多数人都想与在他们看来聪明的人竞争,而去帮助他们认为不聪明的人。因此,装傻的目的就是分散对方的竞争意识。你怎么忍心去和那些请求帮助他们和你谈判的人斗争呢?如果一个人说:“我不知道,你认为是什么?”你怎么能用竞争去取笑这样的人呢?面对这种情况时,大多数人都会为对方感到难过,他们会让开道路去帮助他。
在同德方经过一段时间的洽谈后,丹麦公司想尽早结束谈判,早日签约。可是,德方代表却认为应该继续进行会谈。会谈中,德方主谈人说:“我们进行契约招标时,对金额部分采取了保留态度,这一点你们一定能够理解。现在我要说点儿看法,这可能很伤感情,就是请贵公司再减2.5%的金额。我们曾把这一想法告诉了其他公司,现在正等他们的答复。选哪个公司,对我们来说均一样。不过,我还是希望我们能同贵公司合作。”
在谈判中可以使用如下语句来装傻:“请再说一遍,好吗?我知道你们已说了好几遍了,但是由于一些原因,我没有听清楚。请再说一遍,好吗?”这样做让他们以为:“这次我遇到一个多傻的人啊。”以这样的方法,既可分散对手的竞争精神,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妥协方案,还可能得到对方的帮助。
有能力的谈判专家知道装傻的重要性,他们坚持以下意见:
在未产生敌对情绪的情况下,给对方施加压力。
德方代表彬彬有礼的言辞中颇有强硬的语气,丹麦公司表示:“我们必须商量一下。”
又过了一个小时,丹麦方面准备结束会谈。于是就问德方:“你们希望减价多少?”
装糊涂也要有一定的“度”,倘若超过了这个“度”,超过了对方的承受范围,势必影响感情,甚至导致谈判的破裂。另外,假装糊涂、故意犯错不能超出法律所许可的范围,否则会惹来许多不应有的官司。
德方一看情形不对,马上说明:“不对,你们搞错了。本公司的意思是希望你们仍将规格明细表保持原状。”
一个半小时以后,丹麦人回到了谈判桌前,他们故意误解对方的意思,回答说:“我们已经将规格明细表按照你们所要求的价格编写。”接着又一一列出可以删除的项目。
假借审阅谈判记录的名义,争取时间考虑问题。
清代画家郑板桥曾说:“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要做到聪明非常困难,一个人要做到糊涂也非常困难,而一个人由聪明升华到糊涂更是困难。可见,相对聪明而言,糊涂是更高层次的聪明。因为,这种糊涂不是真糊涂,而是不露痕迹的聪明。
总之,双赢的谈判取决于一方愿意同情对方的处境。如果双方互相争执,就不会产生双赢的结果。谈判专家知道,装傻可以分散对手的竞争意识,打开双赢之门。
于是丹麦公司向对方陈述了该如何工作,才能使德方获得更大利益。德方听了之后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丹麦公司还主动要求,请德方拨出负责监察的部分工作,交由丹麦公司分担。
接下来,双方的讨论便围绕着规格明细表打转,根本未提到降价的问题。
可见装傻的一条最根本的原则是“保密”。那么,在保密的前提下,具体还要怎么做呢?这里以谈判为例来说明。
英国19世纪政治家查士德斐尔爵士对他的儿子说:“要比别人聪明,如果可能的话,却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聪明。”
假装糊涂贵在一个“巧”字,倘若弄巧成拙,结果自然不会好。
但是,在你的专业知识方面不能装傻。如果你是心脏病医生,就不能说:“我不能确定你是否需要三倍分流手术,也许两倍分流手术就可以了。”
假装糊涂可以化解谈判对手的步步紧逼,绕开对己方不利的条款,而把谈判话题引到有利于己方的交易条件上。当对方发现你误解了他的意思时,往往会赶紧向你反复解释,在不知不觉中受你的话语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你的要求。所以,谈判老手们总是把“难得糊涂”作为他们的一个信条,必要时就潇洒地“糊涂”一回。泛舟商海,此种“糊涂”之举实不算少,而谈判效果却是“清醒”之时所难以比拟的。
丹麦一家大规模的技术建设公司准备参加德国在中东的某一全套工厂设备签约招标工程。开始时,他们认为无法中标,后来经过详细研究分析,他们相信自己在技术上比其他竞争对手更有优势,中标很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