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常见到当事人因不能克制自己,而引发争吵、打架,甚至流血冲突的情况。有时仅仅是因为你踩了我的脚,或一句话说得不当,或在公交车上挨了一下挤,都可能成为引爆一场口舌大战或拳脚功夫的导火索。在社会治安案件中,相当多的案件都是由于当事人不能冷静地处理事情——许多本就是小事一桩——而发生的。
从此以后,佩恩成为华盛顿的一个狂热崇拜者。
忍让者,忍耐也,谦让也。一般来说,社交过程中产生什么矛盾的话,双方可能都有责任,但作为当事人之一的你应该主动地“礼让三分”,从自己的方面找原因。忍让,实际上也就是让时间、让事实来“表白”自己。在社交中采取忍让的态度可以让很多事情“冷处理”,可以摆脱相互之间无原则的纠缠和不必要的争吵不说,也许还会赢得对方的友情。
一个人死了,一个人坐了牢,起因是一支香烟,罪魁祸首是失控的激动情绪。
学会忍让吧,这看似极简单的事,却有化解你生活中各样烦恼的神力,能使你人生路上充满信心、愉快和阳光。
现实生活本身并不全然是理性的,其中也充斥着很多无奈的逻辑。譬如,某些人的性格带有攻击性,这就意味着另一些人往往无端地遭到挑衅。如果我们对所有的“攻击”,都施之以“反击”的话,那么我们生活的环境将充满火药味,生活与自身又有于何益?
被劝开后的流浪汉骂骂咧咧地向附近一条小路走去,他边走边喊:“臭警察,有本事你来抓我呀!”失去理智、愤怒不已的马尔蒂拔出枪,冲过去,朝埃里克连开四枪,埃里克倒在了血泊中……
华盛顿站起身来,伸出手迎接他。华盛顿说:“佩恩先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昨天确实是我不对,我不该那样说,不过你已然采取行动挽回了面子。如果你认为到此可以解决的话,请握住我的手,让我们交个朋友。”
清代金兰生在《格言联璧·存养》中说:“必能忍人不能忍之触忤,斯能为人不能为之事功。”没有这种大忍能力之人,怎么会有大功可成?
你打我一拳,我必定想方设法还你两脚,即使是好汉不吃眼前亏,也必在日后补上——大多数人都会这样想。这样做只能使对抗升级而无助于解决问题。
当马尔蒂出来时,喝了不少酒的流浪汉缠着他索要烟。马尔蒂不给,于是两人发生了口角。随着互相谩骂和嘲讽的升级,两人情绪逐渐激动。马尔蒂掏出了警官证和手铐,说:“如果你不放老实点儿,我就给你一些颜色看。”埃里克反唇相讥:“你这个混蛋警察,看你能把我怎么样?”在言语的刺激下,两人扭打成一团。旁边的人赶紧将两人分开,劝他们不要为一支香烟而发那么大火。
当时,华盛顿与佩恩就选举问题展开激烈争论,说了一些冒犯佩恩的话,佩恩火冒三丈一拳将华盛顿打倒在地。当华盛顿的部下跑上来要教训佩恩时,华盛顿急忙阻止了他们,并劝说他们返回营地。
如果你忍不住别人的刺激,脾气又快要如火山一样爆发时,就试试美国总统杰弗逊所教的方法:“生气的时候,开口前先数到十,如果非常愤怒,先数到一百。”
阿兰·马尔蒂是法国西南小城塔布的一名警察,这天晚上他身着便装来到市中心的一间烟草店门前。他准备到店里买包香烟。这时店门外一个叫埃里克的流浪汉向他讨烟抽。马尔蒂说他正要去买烟。埃里克认为马尔蒂买了烟后会给他一支。
俗话说:“人生在世,不如意十之八九。”期望爱情甜蜜者,难免有失恋的苦恼;一向和谐的家庭,也短不了“马勺碰锅沿”的争吵;被认为可信赖的朋友,偶尔的误会竟产生隔膜;为事业而奋斗拼搏,也许遭到平庸者的嫉妒……生活中的这些“不如意”,常常检验着一个人的修养水平:有的泰然处之,从容对待,以真诚化干戈为玉帛;有的则怒形于色,耿耿于怀,因褊狭积小怨仇恨不已。
在法国发生了这样一则故事:
华盛顿忍一时,却赢得了佩恩一世的友情,这样的忍值不值?当然值得!
第二天一早,华盛顿就托人带给佩恩一张便条,约他到一家小酒馆见面。佩恩料想必有一场决斗,做好准备后赶到酒馆。令他惊讶的是,等候他的不是手枪而是美酒。
1754年,身为上校的华盛顿率领部下驻防亚历山大市。当时正值弗吉尼亚州议会选举议员,有一个名叫威廉·佩恩的人反对华盛顿所支持的候选人。
法庭以“故意杀人罪”对马尔蒂作出判决,他将服刑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