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国学小百科书系·音乐小百科 作者:李诚 近现代)

章节目录树

声曲折

上一章 下一章

西藏地区佛教寺院也有曲线谱,用于记写唱诵经书的音调,相传为14世纪时,经布敦和他的弟子宗喀巴创制,藏语称“央移”。《札什伦布寺密宗下密园乐谱》是其一例。乐谱抄录在长条形忏符上,谱中黑色藏文是经文唱词,红色藏文是衬字,不同的曲线符号约有百余种,用以记写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装饰音。

这种记谱法确实不是很科学,所以在汉以后就很少使用了。

现在所知道的我国最早的记谱法。

声曲折的实物资料,今天仍然可以看到,一是明正统九年(1444)刊行的《道藏·玉音法事》中的赞颂音乐,即使用这种谱式。乐谱上方记写歌词,每字下面用曲线记录唱腔高低上下的转折。有的曲线旁注有小字,可能是标记字腔声韵的。

声曲折最早见于《汉书》。《汉书·艺文志》著录了《河南周歌诗》七篇之后,又著录了《河南周歌诗声曲折》七篇;著录了《周谣歌诗》七十五篇之后,又著录了《周谣歌诗声曲折》七十五篇。虽然这些典籍并没有流传下来,但是可以肯定,《河南周歌诗声曲折》就是《河南周歌诗》的曲谱;《周谣歌诗声曲折》就是《周谣歌诗》的曲谱。这种曲谱,推想应该是一种变化多端的曲线,根据其变化的位置和弧度等,大致记载了声音的高低快慢等旋律因素。

音乐的保留,在没有音像手段的时候,只能靠两种方法:一种是师弟相授,即师傅传给徒弟,如此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传统的戏曲传承,基本上是采用这种方法。但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来不及传授,则某一些曲目就有可能失传。现在的许多优秀曲目已经失传,好多都是因为这个原因;另一种方法是用乐谱记载下来,这是最好的方法,有了乐谱,哪怕千载以下,人们都可以根据乐谱把这些音乐再现出来。

在现在国际通行的五线谱和简谱没有传入我国以前,中国古代曾经有过许多记谱法,有一些,因为时代久远,具体的解读方法没有传下来,虽然谱仍在,但解读困难,甚至现在尚不能解读,比如声曲折、唐人琵琶谱等,有一些,却一直沿用至今,比如琴谱、工尺谱等。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