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春秋时期楚国郢(今湖北荆州)人。是我国先秦时期非常著名的琴师。
几天以后,成连先生摇船返回,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赞扬他的表演有了艺术生命,学到了妙处。伯牙这才知道老师的苦心,原来是让大自然的美景陶冶他的情操,给他上课。此后,伯牙不断积累生活和艺术体会,终于成了操琴的妙手。据说,当伯牙鼓琴的时候,连正在吃草的马儿都会抬起头来倾听。
伯牙年轻的时候,跟随成连先生学古琴,很快,就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他的演奏非常苍白,不能把乐曲深层的感情表达出来,更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这样学习了三年,一点长进都没有。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就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了。”伯牙很高兴,于是备了干粮,师徒俩驾船出发。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找师父。”说罢,就摇船离开了。
这一离开就是十天,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弹琴之余,举目四望,除了茫茫的大海,四处空寂无人,只听到海水波涛的咆哮,远望岛上的山林,是一片郁郁葱葱,不时传来鸟儿飞翔鸣叫的声音,这些美妙的音响和奇丽的景色,使他充分领略了大自然风光,不觉心旷神怡、浮想连翩,许多从前没有领略的意境都涌现在眼前。伯牙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他把自己的感受谱成琴曲,题名《水仙操》。
后来,伯牙到晋国做官。有一次,他奉晋侯之命,去楚国修聘。伯牙带着琴僮顺汉水而下来到长江口,站在船头一看,只见一弯新月挂在崖顶,江水澄碧,波澜不惊,不禁触动乐思。他便回舱开囊取琴,对着明月和浩瀚的江水弹奏起来。一曲尚未弹完,突然“铮”地一声,琴弦断了一根。按当时的说法,只有遇到知音,琴弦才会断。伯牙走出船舱,果然见到有一个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的樵夫,他手里拿着一把斧头,地下放着一捆柴,正站在江边听琴。伯牙把他请进船舱,换好琴弦,对他弹奏起来。随着琴声,伯牙的思绪飞上了高高的山岭,琴声也激昂起来,樵夫就赞叹说:“太好了!多么巍峨的泰山啊!”伯牙的思绪又飞向了浩浩的江水,琴声也流畅起来。樵夫又赞美说:“太好了,多么浩荡的江河啊!”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道:“你真是我的知音啊!”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后来钟子期病故,伯牙伤心至极,认为知音已去,从此无人能听懂自己的琴声,也再没有什么人值得自己为他弹琴了。他到钟子期的坟上大哭了一场,将琴摔碎,终身不再鼓琴。这一传说后来被作为知音的美谈,而琴曲中有名的《高山流水》也传为伯牙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