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国学小百科书系·音乐小百科 作者:李诚 近现代)

章节目录树

华彦钧/永恒的《二泉映月》

上一章 下一章

1950年12月12日,华彦钧病逝,终年五十七岁,始葬于无锡灿山明阳观旁的道士墓地。1983年10月,重建新墓于锡惠公园映山湖旁。

他每天晚上还走街串巷,手操二胡,边走边拉,声调感人。蜚声国际乐坛的《二泉映月》,就是这一时期创作的。日军侵占无锡后,阿炳到了上海,在昆曲班仙霓社担任琴师,弹奏三弦。1939年,他重返无锡,再操旧业。他每天上午去茶馆搜集各种新闻,回来构思创作,下午在崇安寺茶馆门前演唱;夜间在街上拉着二胡,演奏他创作的《寒春风曲》。他的琴艺十分高超,可将琵琶放置在头顶上弹奏,还可以用二胡模仿男女老少说话、叹息、欢笑以及鸡鸣狗叫的声音。抗日战争胜利后,曾禁止他在崇安寺的固定场所说唱新闻。1947年,他肺病发作,卧床吐血,从此不再上街卖艺,在家以修理胡琴为业,艰难度日。

阿炳的父华清和是无锡城中三清殿道观雷尊殿的当家道士,擅长道教音乐,所以阿炳八岁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在雷尊殿当小道士,并跟随父亲学习鼓、笛、二胡、琵琶等乐器。十二岁已经能演奏多种乐器,并经常参加拜忏、诵经、奏乐等活动。他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冲破道教音乐的束缚,十八岁时被无锡道教音乐界誉为演奏能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暑期,中央音乐学院委派杨荫浏和曹安和等专程到无锡为他录制了《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二胡曲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曲。

为我们留下这一艺术珍品的,是一位饱经沧桑、受尽折磨的街头流浪盲艺人——瞎子阿炳。

二十二岁时父亲去世,他继为雷尊殿的当家道士。三十五岁时双目先后失明,为谋生计,他身背琵琶、胡琴,走上街头,自编自唱,说唱新闻,沦为街头艺人。每天下午在崇安寺三万昌茶馆门前围场演唱。他敢于切中时弊,抨击社会黑暗,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说唱形式吸引听众。“一二·八”事变发生后,他编唱十九路军在上海英勇抗击敌寇的新闻,并用二胡演奏《义勇军进行曲》。在抵制日货的运动中,他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激发人们的爱国热忱。他的演唱唱出了群众的心声,深得一般市民的喜爱。

当年在无锡街头,在惠山二泉听过阿炳拉奏《二泉映月》的人,一定会被那低沉的琴声和阿炳惨凉的身世感动得热泪盈眶;今天,在豪华的音乐厅,在电视上听到二胡和其他改编形式的《二泉映月》,一定会被它略带忧伤的绝美旋律感动得眼含热泪。“这种音乐只应当跪下来听!”这是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听过二胡演奏此曲后,流着眼泪说的话。

瞎子阿炳的真名叫华彦钧,生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无锡县东亭小四房人。三十五岁后双目失明,人称“瞎子阿炳”。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