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国学小百科书系·音乐小百科 作者:李诚 近现代)

章节目录树

二泉映月/华彦钧曲

上一章 下一章

二泉,在无锡西郊的江南名山惠山上,水质极好,被唐代“茶神”陆羽评为“天下第二泉”。这里泉声铮琮、风景秀丽,阿炳当年常常到这里来拉琴。

这首《二泉映月》,在录制的时候还没有名字,后来联想到无锡著名的惠山第二泉,把它命名为《二泉映月》。

这样的主题作了五次变奏,不仅是在节奏和旋律上作了许多华丽的变化,更重要的是通过扩展、压缩等手法,加深了对主题的刻画,在无限的痛苦和悲愤之中,我们又可以明确地感受到作者顽强抗争、孤傲不群的精神,让作品并非一味地悲,一味地愤,也带给人以光明和希望。这也正是这首乐曲能够引起全国人民的共鸣,甚至蜚声海外,成为中国民族音乐代表的精华所在。

1950年,音乐史家杨荫浏、曹安和专程到无锡为阿炳录音。当时,阿炳已经三年多没有拉琴了,连二胡的蟒皮都被老鼠咬破了,还是杨、曹二人为他借来了二胡和琵琶,阿炳练习了三天,录制了《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二胡曲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曲。

当年,双眼失明的阿炳每天背着琵琶,拉着二胡,在无锡街头卖艺。他顶着烈日,或者冒着寒风,走街串巷,从清晨拉到深夜,却连温饱都不能求得。深夜时分,他拖着疲惫的身体,拉着这首自己创作的乐曲,走在被昏黄的路灯照着的小巷,满腹的辛酸、满腔的愤怒,都化在这哀怨的旋律之中。

异常优美的主题在中音区响起,在令人心醉,也令人心碎的旋律中,我们似乎看到贫病交加的作者,坐在泉边,走在小巷,他的心中,充满对人生的无奈和生活的无助所引发的无限哀怨。接着,旋律向高音区流动,情绪变得激昂。生活中的阿炳并不是一个弱者,他不停地用音乐与黑暗的现实和痛苦的人生进行着不懈的斗争,但他的力量毕竟太渺小了,所以他进发出的愤怒中,又带有几分落寞和无奈,使这一段音乐在激昂中又充满一种悲凉的沧桑之感。

乐曲一开始,是一段低回宛转的引子,第一乐句节奏很自由,像一阵夜风拂过。接下来的旋律,一下子把人们带到惠山的二泉,但是这时已是月白风轻、夜阑人静了,一切都笼罩在迷蒙的夜色之中,月光下的二泉,很美,但是很冷,是一种让人心悸的清冷,犹如阿炳当时所在的社会。

第二天,小泽征尔来到中央音乐学院,聆听了该院十七岁女生姜建华用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被感动得热泪盈眶,他说:“如果我听了这次演奏,我昨天绝对不敢指挥这个曲目,因为我并没有理解这首音乐,因此,我没有资格指挥这个曲目……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

《二泉映月》究竟表现的什么主题,应该怎样来理解它的意境,现在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它并非着意在描写二泉映月的美景,但又与二泉风光有密切联系。

1978年,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应邀担任中央乐团的首席指挥,他指挥演奏了勃拉姆斯的《第二交响曲》和弦乐合奏《二泉映月》(改编),当时,小泽征尔并没有说什么。

《二泉映月》是一首堪称世界名曲的二胡独奏曲。但是,它最初连名字都没有,是伟大的盲人音乐家华彦钧(阿炳)即兴创作的。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