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作者:亚瑟·叔本华 德国)

章节目录树

24

上一章 下一章

即使根据康德的说法,物自体一定脱离与认知有关的一切形式,在这些形式之中,他没有先考虑主体性的对象的形式,这是他的错误,因为主体性的对象是一切现象即一切表象最原始和最普遍的形式。所以,他应该明确地否认所谓物自体的客观存在,这样才会使他避免一种很快被发现的矛盾。

正是这些附属形式使理念在特殊的、具体的短暂个体中扩充,理念的数量多少对理念来说完全无关紧要。充足理由原则又是理念表现于主体的个别认识中时所采取的形式。因此根据充足理由原则表现出来的特殊事物只是物自体的间接客观化、意志的间接客观化,在特殊事物和物自体之间的是理念,是意志唯一的直接的客观呈现,因为它除了作为普遍表象的形式和主体性的对象以外,没有采取那种知识的任何特殊形式。

如果我们可以基于某一不可能的假设来做结论,事实上我们就不会再认识特殊事物以及事象、变化、杂多,只能去了解理念,只会以完全明确的知识了解唯一意志、物自体客观化的各个阶段;因此我们的世界就变成“永恒的现在”了。

如果不是那样,那么对认知主体来说,我们也是个体,我们的知觉是因身体的媒介而获得的,是从感情而来的,我们的知觉从感情出发,而这感情本身只是具体的意志活动;意志客观化的结果是产生许多客体,客体通过充足理由原则的种种形式,以客体进入主体意识的唯一方式进入主体意识之中,因而早已预设并产生时间以及充足理由原则所表现的其他一切形式。

所以,只有依据充足理由原则的事物才是意志或物自体最适当的客观表现。的确,它是整个物自体,只是以表象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已。这里便是使柏拉图和康德思想相当一致的原因所在,虽然严格地说,他们的说法并不一样,但是特殊事物的确不是意志的适当客观化,在特殊事物中意志被那些表现充足理由原则、但被个体知识实例的形式所掩盖。

时间只是个人对“理念”所具有的片断观念,而理念则在时间之外,因此是永恒的。所以,柏拉图说时间是永恒的影像。

从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来看,理念和物自体并不完全相同,尽管康德和柏拉图之间有着内在的一致,尽管他们的目的相同,尽管唤起他们从事哲学思维的世界概念相同。我们觉得理念是物自体比较直接的,也是比较适当的客观呈现,不过,物自体就是意志,是还没有客观化的意志,是还没有变为表象的意志。

与此相反,柏拉图的理念却必然是客体对象,是一种被认识了的东西,是一种表象,正因为如此它才和物自体不同,不过,只有从这个角度来看才如此。它只保留了现象的种种附属形式,我们把所有这些都包括在充足理由原则之中,但是它保留了最先和最普遍的形式,即一般表象的形式,或更准确些说,作为主体性的对象的形式。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