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作者:亚瑟·叔本华 德国)

章节目录树

32

上一章 下一章

所以,举例来说,如果我们以审美的、艺术的眼光去看一棵树,我们所认识的其实不是树而是树的理念,不论这棵树是生长在千年以前,不论观察者是这个人还是活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的其他人,都无关紧要,具体的特殊事物和认知的个体随充足理由原则消失了,剩下来的只是理念和纯粹的认知主体,这两者共同构成这个阶段意志的充分的客观活动。

理念不但无须时间也无须空间,理念不是呈现于我们面前的某个特殊形式而是理念的表现,它的纯粹意义、内在生命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也引起我们的兴趣;同时,尽管理念外在形式的种种空间关系并不一样,然而它的表现可能完全一样。

虽然我们对美的讨论只完成了一半,只考虑主观的一面,但讨论进行到此,我们不得不在这里加上一段对崇高的讨论。因为美和崇高的不同之处仅仅在于美是主观一面的特殊变形。我们发现这个差别取决于下面所说的情形,即达到那种为一切美感静观所预设和必要的纯粹无意志的认知状态,对象使我们势必把意志从意识中消除;或者是否只通过自由自觉的超越意志而达到。被静观的对象与意志有一种不利的关系甚至具有一种敌对的关系,如果我们受意志支配的话,意志会完全破坏静观的活动。

这就是美和崇高之间的区别。

有时候,一个对象中拥有这种特殊的美是由于下述事实:引起我们兴趣的理念本身是较高阶段的意志客观化活动,因此非常重要也富有意义。所以人比其他东西更美表明人的本质是艺术的最高目的。人的形态和表情是造型艺术最重要的对象而人的活动则是诗歌的重要对象。然而每样东西都有它自身所特有的美,不但个人整体中所表现的所有有机体如此,就是一切无机的和无形的东西也是如此,甚至所有制造品也是如此。所有这些都显示意志在最低阶段借以客观化的理念,好像它们都表现了自然界最深沉的共鸣。重力、刚性、流体性、光等等,都是石块、建筑物、流水中表现的理念。

因为理念和纯粹的认识主体往往同时在意识中显现为两个必然的相关者,它们一出现,所有时间上的差别就消失了,两者与各种形式的充足理由原则全无关系,也在充足理由原则所带来的一切关系之外。它们可以和虹、太阳相比,却与水珠滴落的连续运动无关。

一方面每个特定事物以纯粹客观的态度以及脱离一切关系去观察,另一方面则意志在客观性的某个阶段表现于一切东西之中,所以一切东西都是理念的表现。因此我们可以说,一切东西都是美的,甚至最微不足道的东西也容许纯粹客观和没有意志的静观,因而让这些东西都表现出美的一面,我们前面提到荷兰画家静物画时,曾表达过这个看法。

在这里,如果细心观察也可以看到即使毁坏的建筑物或者类似的东西也能加以审美的考察。它们内容的最普遍属性的理念仍然可以在它们身上发现,只是它们所获得的人为形式无助于美感的静观,只会阻碍美感的静观。制造品也有助于表现理念,但并不是制造品的理念,而是获得人造形式的理念。

从对象方面看,它们并没有根本的不同,在每个情形中美感静观的对象都不是个别事物,而是力求在个别事物中显现的理念。换句话说,是某一特定阶段中意志的充分客观表现,像它本身一样独立于充足理由原则之外,它的必然相关者是纯粹的认知主体;正如具体的特殊事物的相关者是认知的个体一样,这两者都在充足理由原则范围之内。

田园风景或建筑除了明显地、充分地和各有差别地展开它们的性质以外,更没有别的可做了。只能通过它们才有表现自身的机会,因此它们有助于美感的静观并使美感的静观更容易实现。相反,自然所忽视的或艺术所破坏的较低级建筑物以及难看的东西发挥这个作用的程度非常低,甚至根本不发挥这个作用;即使在它们身上,这些普遍基本的自然理念也没有完全消失。

但一个东西比另一个东西更美是因为它使这种纯粹客观的静观更容易,因为它帮助这种纯粹客观的静观,甚至使我们不得不做这种客观的静观,所以我们说它很美。这种情形有时候是因为它借助自身各部分之间明显的、界限清楚的主要关系来表现自身所属的类的理念,也通过自身所属的一切可能的完整表现而表现那个理念,所以它让观赏者容易从个别事物过渡到理念,也过渡到纯粹的静观状态。

只有当我们对它的静观活动不服从充足理由原则,不是对象和对象之外任何东西的二者关系,因而不会落到对我们自己意志的种种关系上来并且完全是基于对象本身时,这种情形才会发生。

当我们说某个东西美,就因此而肯定,它是我们美感静观活动的对象,并且有两重意义:一方面是说,看到这种东西我们就变成“客观的”,或静观它时,我们不再觉得自己是个体而是完全没有意志的认识主体;另一方面是说,我们在对象中所认识的不是具体的特殊事物而是理念。

这可以用两类话语来表达,其中一类即用经院派哲学家的话来表达:制造品表现它的实质形式的理念而不表现偶然形式的理念。偶然形式并不引导我们达到理念,只引导我们达到足以使之产生的人的概念。我们不要说,所谓制造品不是指造型艺术品。事实上,经院派哲学家所谓的实质形式就是我所谓的某一东西中意志客观化的程度。当我们讨论建筑时再回到内容的理念上来,当然也会讨论另类话语。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