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我们误解了这个世界 作者:周国平 近现代)

章节目录树

什么卡住了你?

上一章 下一章

济:所以这个时代需要启蒙,启发大家对人生的思考。每个人终究要面对那些终极困惑,包括“我是谁”“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人为什么活着”等等。对于这些问题,佛法给了我们究竟的答案。但作为一个出家人,光自己理解还不行,还需要把它说得大家都能听懂。只有把个中原理理解透彻之后,才能自由表达,一切才能变得简单。你对哲学也做了很多普及工作。

周:总结得好,一大堆错误想法加上一大堆混乱情绪,真的是这样。

周:“卡”这个词用得好,很通俗,但生动而准确,和解脱还是对应的。

周:没关系,你是自由主义者,可以说一说。

周:这样的人好像挺幸福啊。

周:对,还是“卡”更形象,好像能看到一样,而且状态更悲惨一点,还有点卡通,能够联想到漫画的形象。

济:佛教中,和解脱相对的是一种束缚,一种捆绑,也就是被“卡”住了。

济:更严重的是,人在这一大堆错误想法和混乱情绪中,根本就是不知不觉,身不由己。

济:近二十年来,我一直在思考当今教界存在的问题,希望提出解决之道。我觉得,根本问题就在于修学。出家人修学得力了,都能如法如律,具足僧格,教界即使有什么问题,也是微不足道的。但如果出家人的修学上不去,结果无非是两种,或者要名利,或者混日子,和社会上的人不会有本质区别。在加强僧教育的同时,还要让大众了解佛教对当代社会的价值,对个体生命的意义。如果能出现一批高素质的正信佛子,既可以为教界提供优秀僧才,又可以通过他们的身体力行,消除民众对佛教的误解。佛法为我们提供的,是一种普世性的智慧。这种智慧蕴藏在深奥的佛典中,很少有人能够了解,也没有适当的渠道去了解。之所以说它是普世性的,是因为每个生命都有迷惑和烦恼。佛法就是帮助我们看清生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究竟的解决之道。当然,也有些人活得懵懵懂懂,吃饱睡足就万事大吉,可能不觉得人生有什么问题。

周:你觉得现在中国的佛教界怎么样,有什么问题?

济:说到这个问题,我们先要把佛法和佛教分开。我们要学的是佛法,法是“法尔如是”,不会因为时代或地域出现什么问题。但佛教是一个缘起的现象,是社会的一部分。也因此,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样会在佛教界有不同程度的折射。在古代,一道黄墙就能围出红尘不到的方外之地,但现在,各种媒介早已突破围墙的屏障,这就使得今天的修行变得格外困难。修行上不去,问题自然接踵而至。尤其是佛教经历了“文革”的摧残,又在百废待兴的环境中恢复起来,说起来比较复杂。

周:其实我更多地是在解决自己的问题。后来我发现,这些问题是很多人都面临的,所以会有比较大的反响。

济:这种幸福只是需求和所得暂时达到平衡时的一种假象,但很不稳定。一旦条件发生改变,所谓的幸福随时可能破灭。更何况,人还有更深层次的精神需求,他现在意识不到,不等于始终意识不到。当这种需求出现在他生命中,他又如何面对,如何安顿身心?多数人的生命现状,无非是一大堆错误想法再加上一大堆混乱情绪。而物质的过度和信息的泛滥,又加剧了这种混乱。所以现代人普遍心态不好,焦虑,躁动,茫然,连吃饭睡觉都要不停地刷着手机,真可谓寝食难安。因为心态不好,就使得生命品质趋向堕落。在今天,虽然我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大幅度提升,但生命品质不升反降。古人崇尚的是道德,是圣贤;而今人崇尚的是声色,是明星。从这种选择的变化中,就可以看到这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济:佛法本身就有哲学的层面。哲学关注的问题,佛法也在关注。不同只是在于,两者有各自的认识和解决方式。佛法非常重视正见,将之作为“八正道”之首。换言之,首先是对每个问题建立正确认识,这是走向觉醒、解脱的前提。反之,当你产生错误认识并执著于自己的想法时,就会被卡在其中,不得解脱。

周:观念和情绪具有巨大的力量,人们往往被这两样东西支配着,很少去想一想自己所接受的那些观念到底有没有道理,让自己陷入强烈情绪的那些事情是否真的重要。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