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自古以来,佛法一直被称为心性之学,虽然有很多宗派,但核心纲领是“苦、集、灭、道”四谛。人们对佛教的认识偏于消极,就和这一命题有关。四谛法门中,首先要认识到人生是苦,其次要寻找痛苦的根源,第三是知道解决痛苦后的生命状态,最后是掌握解决痛苦的方法。早期的声闻经典,比较偏向讲苦、空、无常、涅槃、断除轮回。这些表述缺少正向的肯定,无形中会给人消极的感觉。
——《大般涅槃经》
周:除了声闻乘,别的宗派对人生是苦有什么说法?
周:是不是说,生命本身无所谓苦乐,苦乐在于心的品质和状态?
周:如果生命在本质上是虚幻的,我们对此的觉悟怎么能成为正向的力量?
济:佛法认为,心既是痛苦的源泉,也是快乐的源泉。人在什么时候最容易快乐?就是内心没有任何羁绊,自由而清净的时候。所以佛教讲人生是苦,主要是指凡夫的生命,指这些以迷惑烦恼为基础的生命。一旦解除迷惑和烦恼,成就智慧、慈悲的生命品质,就是清净、自由而快乐的。
周:痛苦的根源,除了迷惑和烦恼,更为根本的是不是还有生命本身的虚幻性质?
济:认识真相,首先必须否定我们对虚幻世界的错误认知。但我们要知道,佛法否定的只是错误认知,而不是世界本身。因为虚幻世界的本质就是真如,一切现象的呈现都是假相,而假相的当下就是实相,是不需要去否定的。关键在于我们看不清,因为我们的认识是在无明基础上形成的。所以,佛教否定的不是这个世界,而是我们对世界的错误认知。当我们摆脱错觉之后,就能透过虚幻的假相,直接认识世界的实相。也就是说,否定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周:我觉得生命是苦好像是一个基本前提,佛法让人认清这个前提,摆脱对生命的执著,从而使心回归清净。
济:这种说法本身是有针对性的,是针对凡夫而言。佛教认为,凡夫的生命是以迷惑和烦恼为基础,是一台不断制造痛苦的永动机。就这个意义上说,生命本质是痛苦的。但这不是针对所有生命而言。对已经摆脱迷惑烦恼的圣者而言,生命是在无限的喜悦中。因为心的本质是空性,它能源源不断地带来喜悦。
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
济:人生是苦是佛法的基本认知,当然这个命题是有针对性的,那就是世间的凡夫,是以迷惑和烦恼为基础的生命。声闻乘重点是对负面的否定,而菩萨乘在否定的同时,还引导我们去认识和开发正向力量。让我们在通达智慧的基础上,建立广大的悲愿,像诸佛菩萨那样,发愿在无尽轮回中利益众生。
周:从根本上说,佛教认为生命是苦,所以才要求解脱,乃至要断轮回。这是否一开始就给人生下了一个否定的论断?
济:人类五千年文明,目的无非是为了离苦得乐。为什么在今天这个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的痛苦还越来越多?关键就在于,没有找到痛苦的真正成因。在四谛法门中,蕴含着轮回和解脱两重因果,都是先说明果,再寻找原因。苦是轮回的果,集是苦的成因;灭是解脱的果,道是成就解脱的因。
——伊壁鸠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