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收入《世说新语·容止》的小品,主要表现曹操的容貌和举止——“形陋”却可爱,矮小但可怕。
刘知几从历史和情理等方面,论析了文中的情节全属虚构。其他史家也认为“此事近于儿戏”,一看就知道是小说家言。
在我们印象中,叱咤疆场的英雄应该魁梧威猛,实际上许多使敌人胆寒的将军身材矮小,如三国时期逐鹿中原的曹操,十九世纪统率法国横扫欧洲的拿破仑,还有解放战争中南征北战的林彪。
反衬是这篇文章最突出的手法。不管崔琰怎么“眉目疏朗”,他在这篇文章中也只是用来衬托曹操的道具。曹操“自以形陋”找他做替身,可在使者看来,崔琰外貌虽然“雅望非常”,但他不过徒有其表,“床头”那个其貌不扬的“捉刀人”,才是算得上真正的“英雄”。这倒应验了《魏氏春秋》对曹操的描述:“武王姿貌短小,而神明英发。”“自以形陋”的曹操成了使者眼中的“英雄”,一方面说明使者不以貌取人,具有非凡的洞察力。另一方面表明魏晋人对人物的审美,逐渐从形的俊伟过渡到神的卓越。
——《世说新语·容止》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这篇文章也让我们见识了曹操的机警冷酷。假如曹操不是“神明英发”,谁能一眼便会认定他是“英雄”?假如使者没有敏锐独到的眼光,又怎么会发现短小的捉刀人是“英雄”?可见,曹操和使者都是“非常之人”。一个忌刻多疑的曹操,绝不会放过另一个“非常之人”,更何况他是强敌的使者。历史上许多使者丧命是由于愚蠢,这位匈奴使者丧命却是由于精明,估计他至今仍然死不瞑目。不过,要是知道做曹操替身的崔琰,不久也成了曹操的刀下鬼,使者的心情也许会好受得多。
三国时期的魏、蜀、吴,很难说哪家的目的更高尚,要说高尚谁都有份——谁都宣称要统一天下,要说卑鄙谁都一样——谁不是为了自己黄袍加身?说到手段则只有高下之分,而无道德上的好坏之别,在手段的范围内,你可以说谁最精明谁最愚笨,但不能说谁是伟人谁是小人。
魏晋是一个尚力尚才的时代,人物品评首重才情风度,很少论及人物的道德操守,曹操在《求贤令》中“唯才是举”而不问其他,公开要求举荐“盗嫂受金”的能人。《世说新语》虽然首列《德行》,那不过是谨守孔门四科的“例行公事”,相较于谈言语、文学、任诞、容止等章,内容既不出彩,篇幅又不太多。《夙惠》专写少年的聪明和天才的早熟,《捷悟》专写敏捷的才华和敏锐的感悟,《假谲》甚至专写手段的机巧和为人的狡诈。作者对于机诈似乎并无贬义,相反,对很多随机应变的能力还十分欣赏。这里隐含的价值判断是:只要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三国志》本传称赞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这篇小品文使我们“目睹”了他的“非常”之处。以魏王之尊居然捉刀床头,自愿做自己臣子的侍卫,大概只有他这种性格的丞相,才会想出这样的鬼点子,也只有他这种不循常理的人,才会去干这种违背常理的事。矮小的曹操捉刀床头,站在伟岸威严的崔琰旁边,那场面该是多么滑稽,此时的曹操又该多么可爱!
先交代一下小品文中的人物和背景。曹操在建安二十一年晋爵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曹丕称帝后追尊“魏武帝”。匈奴是历史上居住在西伯利亚一带的古老民族,他们衣着打扮的显著特征是“披发左衽”,也就是披头散发,衣襟左开。古时华夏是束发右衽,孔子把“披发左衽”视为野蛮的标志。东汉以后南匈奴投降汉朝,北匈奴西迁后消失在我国古籍中。崔季珪即东汉末名士崔琰,他起初被袁绍征召佐命袁氏,袁绍被打败后效力曹操,历任别驾从事、中尉、尚书等职。
《三国志》称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说刘备“机权干略,不逮魏武”,说诸葛亮“应变才略,非其所长”,这些评价可谓恰如其分。诸葛亮缺乏曹操的冒险精神,刘备没有曹操的雄才大略,孙权更没有曹操的学识胸襟。魏晋之际,曹操比诸葛亮有胆有才,比刘备有眼光有谋略,比孙权有远见有气魄——魏晋人物当以曹操第一。谁能像他那样,战场上留下“官渡之战”这样以少胜多的辉煌战例?谁能像他那样,文学上留下那些悲壮慷慨“时露霸气”的诗文?
尽管如此,文中故事即使不符合历史真实,也十分符合曹操性格的真实。它本来就是一篇写人的小品,谁叫你把它作为历史来读呢?
魏武帝将要接见匈奴使者,他觉得自己形象丑陋,不足以威镇远方异族人,便让崔季珪做自己的替身,代替他出面接见使者,自己亲自握刀侍立坐榻旁边。接见结束后,指使秘探询问使者对魏王的印象:“您觉得我们魏王怎么样?”匈奴使者回答道:“魏王俊美高雅的仪表非同寻常,然而坐榻边那位握刀人,才是真正的英雄豪杰。”魏武帝一听到对自己的评价,马上派人追杀了那个使者。
就像特别欣赏皇皇大赋一样,汉人也以高大魁伟的男性为美,常以“峻”“伟”来形容男性,如《后汉书·何熙传》说:“身长八尺五寸,善为威容,赞拜殿中,音动左右,和帝伟之。”西汉丞相王商“身长八尺余,身体鸿大”,为人少言语而有威严,接见单于时对方“仰视商貌”,十分畏惧不断后退,汉成帝听说后感叹道:“此真汉相矣!”曹操无疑熟悉王商见单于的故事,史书载魏王身材矮小,所以他“自以形陋”。《三国志》本传说崔琰“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不仅“朝士瞻望”,连魏王也心生敬畏。这样,他使崔季珪代自己接见匈奴就很自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