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间谍王·戴笠与中国特工 作者:魏斐德 近现代)

章节目录树

刘健群

上一章 下一章

1933年1月力行社建立11个月之后,刘健群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提出了这些说法。当时他在北京,任华北宣传队队长。他在会上散发了三篇自己的论文,其中包括题为《中国国民党蓝衣社》的文章。他曾于1931年10月在南京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让人传阅过此文。它呼吁成立蓝衣社“作为强化党的内部组织的一种努力”,同时指出,有太多的国民党员成了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刘接着说,关于这个建议中的社团有一些争议,有些人偏向“青年团”,另一些人则喜欢把它叫做“布衣团”。刘觉得都不太合适,“前者可能被误解为共产党的青年团,而后者又不太完整,因为还有丝一类的其他国产料子。”由于国民党把青和白视为党的颜色,而且既然蓝制服被定为国民党成员的制服,同时又是自古以来老百姓的正规服装,于是刘建议把“中国国民党的蓝衣社”用来做他的新组织的名字。这些建议既含有本土文化成分,也含有民众意识:土布象征爱国,西服则表示文化背叛。“该社的成员必须处处使用国产货,而那些参加社里正式大会的人,必须穿中山装。”

干国勋的观点现在看来不太可靠,因为刘健群尽管不是创社人,但在力行社核心组织里却是他的上司。对力行社其他成员来说,刘健群在蒋的最机密团社里身居总书记的高位,也许强化了他们与蓝衣分子的沟通感。当然,外界继续把它们混为一体,这得归结于刘健群在国民党积极分子中显而易见的重要性。

事实证明他的努力非常成功。一年之后,1934年4月,刘健群从北平的政训处被调到南京的复兴社总部当书记。与此同时,在酆悌涉嫌1935年11月对汪精卫的暗杀企图后,刘再次被任命为力行社常务干事。尽管刘健群在力行社的职位是秘密的,但他的复兴社总书记的位置想来在众人的眼里起到了强化复兴社和蓝衣社的作用。而这一点激怒了力行社的核心成员,他们后来对这种把他们的运动与法西斯蓝衣运动混为一谈的说法表示十分不满。

对这些原黄埔军校生来说,刘健群是个外人。虽然有许多人认识并尊敬他,但他从来没有上过军校,而作为一位非军事人员,他仅持有“相当于”少将的头衔。不过桂说:“他是一个忠实的党员和爱国者,他对护党救国有具体的建议。我们必须得到并使用他。”这时蒋介石点了点头回答说:“请他明天早上8点来军校谈话。”

介绍刘健群参加他们的组织工作,使力行社的创建者们与臭名昭著的蓝衣社彻底混淆了起来。这个混乱延续至今,主要是由于日本媒介长期以来,不论是特务处的行动还是一些自发的爱国抵抗活动,都无一例外地把力行社及其外围组织的活动统称为“蓝衣社”行动的缘故。确切地说,这个混乱一开始是由刘健群自己造成的。他为了在蒋介石的右翼支持者中得到认可,迫不及待地要在这个准军事组织的建立上表功。

那个记者招待会很可能确实开过,因为刘在力行社权力机制中建立自己的地位的同时,也想在蒋介石的亲信中提高自己的身价。在桂永清把他引荐给蒋介石之后,刘健群又被贺衷寒和滕杰介绍进了力行社的内部圈子里。通过他们的正式推荐,刘健群被邀请加入该组织的第二层内,成为革命青年同志会名符其实的一个会员。现在,刘健群想用自称在18个月前督促蒋介石建立蓝衣社的方法,既增强他自己的权力基础,又在力行社的核心与外围机构中获得更高的权力。

(他们)仅将其后虚设之三级外围“复兴社”与绝无之“蓝衣社”,挂一漏万地连在一起写出,虽然他可能迎合一般不明其真情实质的一些好奇者心理,但却难免影射其有“法西斯”和“特务组织”性之谬误。

革命青年同志会常务干事、力行社的创始人之一干国勋,曾说刘健群这类后来的人只属于卫星组织,被有意排斥在最高层或最核心层以外,并被禁止做任何把力行社与他们自己的组织平起平坐的联系。干说,这类外人出于无知或恶意,把力行社与蓝衣分子混为一谈。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