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诺尔德·柏林内尔(Arnold Berliner,1862—1942),犹太裔德国物理学家,1886年毕业于布雷斯劳大学,后在通用电器公司(Allgemeine Elektrizitäts-Gesellschaft,AEG)研发实验室工作。1912年,他被施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 Verlag)任命为新创立的德文周刊《自然科学》(创刊号于1913年1月出版)的主编。纳粹上台后,担任了22年主编的柏林内尔被解职;1942年3月22日,他在得知将被纳粹流放后自杀。《自然科学》现在仍在发行,其诞生受到1869年创刊的英文杂志《自然》(Nature)的启发,最初为周刊,现为月刊。
本文首次发表于1932年德文期刊《自然科学》第20卷913页,后收录于1934年德文版《我的世界观》。本文的英译本最后多了几句话:“我们都该认识到柏林内尔帮了我们什么。亲爱的柏林内尔,不要为我这轻率的言行感到恼怒。一个不苟言笑的人偶尔享受一次欢笑吧。”
柏林内尔为了科学的明晰性和广博性所做的努力,使科学的问题、方法和结果在许多人的头脑中扎下了根。如果没有他的这份期刊,我们这个时代的科学生活简直不能想象。让知识活起来并使之保持生命力,与解决专门问题是同等重要的。
我们都已遭受了这种痛苦,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去缓解它。但是,柏林内尔以令人钦佩的方式为讲德语的国家提供了补救措施:他意识到,现有的通俗期刊已足以用来指导和激励外行人;他还意识到,需要有一份内容广泛、精心编辑的期刊,专门给科学工作者提供科学问题、方法以及结果的发展的信息,以便使他们能够形成自己的判断。通过多年的艰苦工作,凭借伟大的智慧和巨大的决心,他一直致力于这个目标,为我们大家服务,为科学服务。对此,我们怎样感激都不为过。
闲扯几句之后,还是回到客观性上来。科学确定的事实范围已经大大扩展,每门学科的理论知识已不可思议地变得高深了,但人类在才智上的融会贯通能力仍极为有限。因此,研究人员的活动领域不可避免地会局限在越来越小的人类知识领域。更糟糕的是,这种专门化让人难以对科学全貌有一个哪怕是大致粗略的了解。而缺乏这种了解,势必会损害真正的研究精神。情况的发展类似于《圣经》中通天塔的故事象征的那样。每位严肃的科学工作者都痛苦地意识到,自己不自觉地被驱逐到不断缩小的知识领域,这正威胁着研究者丧失广阔的视野并使其降级到技术人员的层次。
我想借此机会向我的朋友柏林内尔和他创办的杂志《自然科学》的读者,说明为何我对他本人以及他的工作的评价如此之高。我必须趁这个机会讲,否则就没有机会讲类似的话了。基于客观性的训练,我们往往将涉及个人的事情视为一种禁忌。而凡人如我,只有在像今天这样极其特殊的情况下,才稍敢触犯这一禁忌。
他必须得到有成就的科学家的合作,并引导他们尽量以能够让非专业人士也能理解的方式来讲述他们应当讲述的东西。他经常告诉我,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必须克服众多挑战。他曾用一个谜语向我描述过他的困难。问:什么是科学作者?答:是一种介于含羞草和豪猪之间的综合体。柏林内尔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是因为他始终保持着强烈的热望,即让一个尽可能大的科学领域拥有一个明晰全面的表达。这种感情同样驱使他历经多年艰辛写出了一本物理学教科书。前几天,医学院的一名学生告诉我:“如果没有这本书,我真不知道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对现代物理学的原理形成一个清晰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