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频频传来捷报,汉文帝很高兴,他吩咐军队只要把匈奴赶出边境就可以班师回朝。部署好一切事务后,文帝决定去三队守军的阵营巡视一番。
景帝登基后没有忘记父亲的嘱咐,封周亚夫为车骑将军,后来发生的七国之乱,进一步证明了周亚夫优秀的带军能力。
一个月后,匈奴被汉军全部赶回了荒漠,三支驻守军队也撤回长安,周亚夫一回来,文帝就任命他为中尉,主要负责京城的安全。文帝很器重他,临终前对太子刘启,也就是后来的汉景帝说道:“周亚夫是个难得的军事人才,应该多重用他,如果发生了危急的情况,务必要让周亚夫来掌管军权。”
在回皇宫的路上,文帝禁不住内心的喜悦和随行的大臣们说:“你们一定以为周亚夫的行为会惹恼我,其实这才是真正的将军该有的气势。如果每位将军都像周亚夫一样,汉朝的军队必定更加坚不可摧。灞上和棘门的军营看着真令人心寒,如果匈奴真的打过来了,怎么能指望他们替国家征战呢?也许连将军都会被俘虏。周亚夫的军营我一点也不担心。”大臣们听到文帝不但不责怪周亚夫,还说了很多称赞他的话,心里也松了一口气,对周亚夫的敬佩之情又深了些。
公元前158年,汉朝北方的领土遭到匈奴的疯狂攻占,文帝命刘礼、祝兹侯和河内守周亚夫三人为将军,分别率领军队驻扎在不同的地方,形成一道坚固的防线,抵御匈奴入侵。刘礼驻守灞上,祝兹侯驻守棘门,周亚夫驻守细柳(今陕西咸陽西北)。然后另抽调一部分大军去前线和匈奴战斗。
等到文帝来到周亚夫的军营,首先就听到士兵在操练时发出的呐喊声,整齐又响亮。原来周亚夫自从驻守在细柳后,每天都督促士兵演练,从早到晚不间断。他把士兵分成几部分,相互进行战斗演习,赢了的一方有奖励,输了的一方要接受更严格的训练。周亚夫还立下军令,凡在军营里,每个人都要全副武装,盔甲必须穿在身上,刀剑更要不离手;不管有谁想进军营,一律要得到将军的认可,防止奸细混进来;任何车马在营中都要慢慢地行走,不能飞奔疾驰,以免伤到人,造成混乱。军营在周亚夫的管理下显得井井有条,每个人都有事情可做,而且分工明细。
接着文帝来到驻守在棘门的军营,情况和灞上的军营差不多,士兵们看上去没有一点纪律性和组织性,一个个闲散地分布在营中,好像根本就没发生战争一样。
文帝首先来到刘礼驻扎在灞上的军营,还没到营门,就听到士兵们大声吆喝的声音,走近一看,才发现每个士兵穿着简单的布衣在军营里乱哄哄地跑来跑去。等文帝的马车走到营门口时,守门的士兵一看皇帝来了,慌忙把大门打开,弯腰鞠躬把皇家车队迎接进去,早有士兵把皇帝来了的消息告诉了将军,将军率着一众将士们齐刷刷地站在营门不远处等候着。文帝坐在马车上,命令车队绕军营一圈,然后在众将领的拥护下离开灞上的军营。
负责驾驭车队的人向周亚夫军营的守门士兵通报,说皇帝要来这儿巡视,士兵严肃地告诉车夫,没有周将军的命令,谁也不能进入军营。车夫很气恼,把事情和文帝说了之后,文帝觉得周亚夫的做法是对的,于是他亲自写了一封信函,让守门士兵带进去。过了一会儿,士兵回来说将军同意了,接着就把营门打开,并叮嘱车夫不能把马车驾得太快,因为将军下过命令,营中的车马只能慢慢地行进。文帝吩咐车夫照做,车夫紧紧地拉着缰绳,让马车慢腾腾地走在军营中。
周亚夫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将军和军事家,带兵打仗自有一套办法。他的父亲是绛侯周勃,父亲死后,爵位本来是由他的哥哥继承,但是哥哥后来犯了杀人罪被斩首,文帝很敬重周勃,不想看到周勃的后人流离失所,就让大家从周勃的儿子中推举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来继承爵位,就这样,周亚夫成了众人一致推举的对象。
文帝的车队来到将军的营帐前,周亚夫披盔戴甲站在文帝的车前,说:“军中有令,穿铠甲的将士可以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用军中的礼节向您致意。”文帝听了很是感动,索性从车内走出来,扶着车身上的木栏杆,对着周亚夫说了一番激情慷慨的话,还向全军士兵表示感谢。说完,文帝走进车内,车队朝营门走去,仍旧是慢慢地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