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将领大吃一惊,纷纷表明自己的忠心,让赵匡胤不必再忧心忡忡。赵匡胤旧事重提,又说起当日“被逼无奈”,只得披上黄袍,登基为帝一事,言语中大有恼怒之意。
赵匡胤建立了北宋政权以后,随即便开始四处征战。他先是把后周残余的势力彻底歼灭,跟着又马不停蹄地为统一全国奋战。他采取了“先南后北”的策略,将南平、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逐一击破。这段时期,辽国依旧在北面对中原虎视眈眈,赵匡胤在南征的同时,也不忘加强对北面的防御。
经过了几年的征战,赵匡胤终于成功地结束了中原地区自安史之乱以来长达两百年的混乱局势。在这个过程中,谋士赵普不断向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在赵匡胤的统一大业中,赵普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赵匡胤非常尊崇文人,与自唐末开始的武夫专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赵匡胤坚持以文治国,他崇尚儒学,改革科举制度,不断提拔有才能的读书人做官。宋朝是文人的乐土,宋朝的文化也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过度的重文轻武也为国家埋下了隐患,导致北宋后来长期积弱。不过,总体而言,宋太祖赵匡胤确实是一代明君。
此后,赵匡胤又实施了一系列举措,把行政大权、司法大权、财政大权全都收归中央所有,从唐末就开始出现的割据局面终于在北宋画上了终止符。整个宋朝总共延续了漫长的三百年,在此期间,地方割据再未在国内露过头。
完成统一之后,摆在赵匡胤面前的当务之急就是加强中央集权,避免分裂割据的局面在北宋再度出现。为此,赵匡胤再次向赵普征求意见。
赵普认为,藩镇割据始于唐朝,贯穿整个五代时期,其根源就是君主的势力太弱,而臣子的势力过强,要想从根本上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只要将臣子的权力收归君主所有就可以了。在所有权力之中,兵权是最为关键的。于是,赵匡胤便首先着眼于收回兵权。
众将领明白皇帝这是在要挟自己,吓得纷纷跪倒在地,又是流泪又是磕头,乞求赵匡胤为自己指出一条生路。赵匡胤见自己的严词厉色收到了成效,便趁热打铁,叫他们放弃兵权,回家颐养天年。话说至此,众将领也无法再提出任何异议,只得谎称抱病,将兵权交出来。赵匡胤得偿所愿,将他们派到各地担任节度使,并重新提拔了一些资历尚浅,易于掌控的人取代他们原先在军中的位置。没过多久,王彦超等节度使的兵权也被赵匡胤以同样的方式收归中央。
公元963年的春天,赵匡胤设宴款待朝中大将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等人。酒过三巡,赵匡胤便开始对自己的部下诉起苦来,说自己做皇帝做得非常苦恼,每晚都会失眠。
作为一名君主,赵匡胤非常有作为。他对农业生产高度重视,并大力兴修水利。他关心人民疾苦,大大减轻了百姓的徭役和赋税负担。在他统治时期,北宋政局稳定,经济、文化有所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