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中华上下五千年 作者:佚名 近现代)

章节目录树

徐霞客游历山川

上一章 下一章

明朝末年出现了一位“千古奇人”,他虽然是书香门第出身,却不像其他士人那样考取功名,而是喜欢到处游历,这位奇人就是徐霞客。

在此后的几年内,徐霞客游历了太湖、洞庭山、泰山、曹娥江、宁波等地,并作了旅行记录,可惜这些记录都遗失了。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三月,徐霞客来到天台山和雁荡山,其所作的旅行记录保存完好。说到雁荡山,徐霞客此前就曾在古书上了解过,还记得那本古书上说雁荡山顶部有一个大湖,所以他就决定爬到山顶去看一看这个大湖。可是,当他艰难地爬到山顶时,却发现山脊是笔直的,山顶上也根本没有什么大湖。徐霞客继续走了一段路,来到一个大悬崖前,发现悬崖下面有一个小小的平台,他想平台上可能有湖,就借助一条长长的布带子向小平台爬去,却发现根本无法下去,所以他只好抓住布带子吃力地向崖顶爬去。谁知爬着爬着,布带子却被磨断了,徐霞客机敏地抓住一块突出的岩石才幸运地没有掉下深渊。接着,徐霞客又把布带子重新接好,这才爬回了崖顶。

徐霞客原名徐弘祖,字振声,霞客是他的号,他家境富裕,可是他却像他父亲徐有勉一样淡泊名利,只喜欢读历史、地理之类的书籍,向往着游览壮丽河山的生活,还立志要游遍祖国的名山大川。这样的一种志向,可是违背了当时的社会风俗的,需要具有超凡的勇气和胆识,不过,徐有勉却没有反对,他见儿子像自己一样喜欢游历而无意于功名,就鼓励他博览群书,做一个有学问的人。徐霞客读书不但认真,而且能够过目不忘,很快,他家里的藏书就满足不了他了,于是他到处搜集没有见过的书籍,甚至脱掉衣服去跟别人换书。十五岁那年,他像其他读书人一样参加了科举考试,却没有考中。此后,他就决定放弃走科举的道路,开始为实现自己感兴趣的地理考察事业做准备。不过,在徐霞客十九岁那年,徐有勉却去世了,徐霞客考虑到“父母在,不远游”,就没有立即动身出游。徐母是一个知书达理的女人,她明白儿子的志向,就在儿子守孝三年期满后鼓励儿子说:“志在四方,男子事也……”徐霞客得到了母亲的支持,就只身离开家乡,开始了他长达三十多年、足迹遍布十六个省的旅行考察生涯。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徐霞客又外出旅行了,他到了九鲤湖,还观看了钱塘潮。在此后的两年间,徐霞客因母亲生病而没有外出。天启三年(1623年),徐霞客游览了嵩山、华山、武当山等名山,并作了旅行记录。此后四年,徐母亲先是病危,继而病故,所以徐霞客中断了旅行。崇祯元年(1628年),徐霞客游历了福建,然后一路北上,于次年游历了北京和天津蓟县的盘山,其旅行记录遗失了。崇祯三年(1630年),徐霞客又从北方一路南下,再游福建。崇祯五年(1632年),徐霞客再游天台山、雁荡山、太湖,次年又再度北上,游览了五台山和恒山。此后两年,徐霞客因长孙出生、次子娶妻而没有外出旅行。从崇祯九年(1636年)到崇祯十三年(1640年),徐霞客一直在外旅行,他先后游览了浙江、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在此期间,他每天无论多么疲倦,无论在什么地方住宿,都会坚持把自己的旅行见闻记录下来,因此才有了后来的《徐霞客游记》。徐霞客这一生,可以说除了因家中发生重大事件而在家逗留之外,几乎没有停止过旅行。徐霞客惊人的旅行经历,的确可以说明他是一位“千古奇人”。

章节插图

崇祯十四年(1641年),徐霞客在家乡病逝。他死后,他的儿子将他的游记编辑整理成册,并命名为《徐霞客游记》,然后出版。此后,钱谦等民间藏书家因深知《徐霞客游记》既是徐霞客毕生“手攀星岳,足蹑遐荒”的地理考察记录,又是“世间真文字”,所以对它做了大量的校订、增补、刊行等工作,从而使它得以保存并流传后世。不过,徐霞客一生先后写了两千多万字的游记,流传下来的仍然只有一小部分。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冬,徐霞客又游历了金陵(今江苏南京)。次年,徐霞客游览了黄山、武夷山、九曲溪、西湖等胜景。此后,徐霞客因妻子去世没有外出旅行。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徐霞客再游黄山、庐山,并于年底再婚。徐霞客在黄山旅行时,遇到了大雪,他不顾当地人的劝告,拄着一根铁棍上了山。当时,黄山上有些地方的积雪深及腰部,覆盖了山路,山腰以上的山势更是异常陡峭,山坡背陰的地方则布满了滑滑的坚冰,很难攀登。徐霞客为了考察山顶的情况,用铁棍在冰上凿坑,然后踩着冰坑一步一步慢慢地爬了上去。第二年,徐霞客因妻子生子而没有外出旅行。

《徐霞客游记》可以说是徐霞客徒步跋涉了大半个中国,在战胜了风雨、野兽和饥饿,经历了九死一生之后才写成的,共有四十多万字,它主要按日期记述了作者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三月到崇祯十二年(1639年)之间的旅行观察所得,它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文学性,包括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方面的知识,是中国比较详细地记录地理环境的游记。对于地理学家来说,它就是一份珍贵的地理科学报告:一是详细而又科学地记述了喀斯特地貌的类型分布和各地区之间的差异,并着重阐述了喀斯特洞穴的特征、类型及成因等,居于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徐霞客去世后一百多年,欧洲人才开始考察喀斯特地貌。二是纠正了古代文献中记载的有关中国水道源流、山脉的错误。三是明确指出了地形、气温、风速等地理环境对植物各方面的影响。四是科学地分析了火山喷发出的红色浮石的质地和成因。五是详细地描述了地热现象。六是描述了各地的经济、交通、风俗民情等情况。在考古学方面,它也是不可多得的研究资料。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