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厚黑学完全使用手册 作者:雾满拦江 近现代)

章节目录树

第90章 “绷”的实用价值

上一章 下一章

话虽如此,但毕竟张督理是官,李大夫是民,自古民不与官斗。所以李大夫又回去向张督理道歉,可张督理又能说什么?毕竟这事是他自己不够庄重,没能够绷住自己,说出有失自己身份的话来,才会无端取此羞辱。

却说夏县令回去之后,跟人谈起这事,并问:“这夏徵舒到底是谁,我怎么就从来没听说过呢?”有了解当地风俗的人告诉他:“在陕西,王八的儿子小王八羔子,名字就叫夏徵舒。”夏县令一听就急了:“什么,你说这个唐李杜,我招他惹他了,他这样污辱我!”就立即要去找唐李杜理论,被别人及时劝下了。

只不过是一张紧绷的脸,如何就能够惊退一营军士?

于是韩滉就命这个人去守卫武库的门,此人每天一大早进入帷帐,然后正襟危坐,紧绷着一张脸,一动不动,一言不发,一直坐到深夜。他这张紧绷的脸,吓得营中军士们胆战心惊,谁也不敢从武库门前经过。

等到第二天,夏县令一大早就来到官衙,揪住唐李杜,破口大骂不休。唐李杜却不在乎,环顾左右诸同僚,说:“昨天的事儿,你们大家都听到了,是他自己说小王八羔子是他祖宗的,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夏县令一听,更加愤怒了,揪住唐李杜去找知府评理。不想这知府和唐李杜是朋友,有关唐李杜戏弄夏县令的事情,唐李杜早就跟知府说起过,当时还把知府笑得前仰后合。现在见夏县令找来说理,知府就佯作不知,让夏县令把事情经过详细地说一遍。可怜那姓夏的县令,初入官场,哪晓得这里边的人际关系盘根错节,大家合起伙来戏弄他!他就把事情经过详细地说了一遍。

清朝顺治年间,吴地设立织造局,一位姓张的满族人,被任命为当地的督理。张督理之所以获得这么一个肥缺,是因为他颌下长了一蓬大胡须,支棱八翘,极是威风,望之令人不由生敬,如此威仪,天生是个当官的好料子。

中国人缺乏幽默细胞,不爱开玩笑,这是因为一个爱开玩笑的人,言多必有失,而且你既然对别人开玩笑,别人也会拿你开玩笑。你跟别人开的玩笑可能注意分寸,别人对你开的玩笑,却往往是精心布的局,为了避免遭遇到官场的陷阱,所以大家才不得不强撑着,紧绷起脸。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官场不惹绷脸的官,这已经是一个最基本的社会常识。

说到绷脸的社会效益,唐代有个画家,叫韩滉,此人虽然是搞艺术的,却对人情世故极为了解,他可以说已经参透了绷脸的最高境界。

听完了之后,就见知府把脸一沉,对夏县令说道:“这么说起来,此事不怪唐李杜,是你自己不学无术,又乱攀祖宗,才惹来这场羞辱,都给我回去吧,这事,等我们开会讨论讨论再说。”

至于绷住脸之后的学问与修养,尽可以慢慢地修习,但首先,先得把脸绷住,这是我们必须要注意的。

还是在清朝同治年间,陕西有个县令叫唐李杜,是一个生性滑稽诙谐的人,经常喜欢和同僚们开玩笑。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个姓夏的县令,此人是买来的官,不太熟谙官场礼节,说话行事,多有不合规矩之处,大家都有意无意地拿他开玩笑。唐李杜见到了他,就忍不住戏弄他,问夏县令贵姓。夏县令回答姓夏,于是唐李杜就严肃地问:“从前有个夏徵舒,是府上的什么人啊?”夏县令没听过这个名字,但见唐李杜说得严肃认真,仓促间就回了一句:“那是我的祖先。”唐李杜恍然大悟地噢了一声,两人就分了手。

官场之上,最讲究的是一个面子,讲究一个名声,所有的人都是靠了这名声混饭吃。之所以大家要摆出一副圣人的面孔,死绷住一张脸,不是大家愿意这样做,而是一旦你没能够绷住,说出有失庄重的说来,小焉者影响到自己的声誉,大焉者影响到自己的前程,这是极为不智的事情。

过了一会儿,李大夫看完了病,背药箱出来,就见张督理手下的一名吏员迎过来,悄悄地把李大夫拉到一边,说:“李大夫,你疯了,你怎么当面骂张大人是插不腊?”李大夫茫然道:“我没有骂他啊,难不成这插不腊是骂人的话吗?”就听那吏员解释道:“实话跟你说吧,这插不腊,是满语中用来说男人生殖器官的。你揪住他的胡子,说他的脑袋是插不腊,都快要把他给气死了。”李大夫这时候也蒙了,说:“这事怎么能怪得了我?是他先说我的胡子是插不腊的,我都插不腊了,他凭什么不插不腊?”

于是巡官将唐李杜和夏县令双双带出,不一会儿,就见知府大堂前挂出一面牌示,上书:“夏县令咆哮公堂,尚可原谅,可是不学无术,却又如何治理百姓?现解除其县令职务,命其回原籍认真读书。”这就是清史上有名的“一声王八子,断送一县令”的故事。

在这件事情中,唐李杜固然不够庄重,没有绷住自己,可是他有不庄重的资本。一来他在官场之中是老资格,二来他和知府情交莫逆。而夏县令之所以弄得灰头土脸,丢官弃职,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自己没有“绷”住,正因为他绷不住,所以别人才拿他不当回事,故意拿他逗乐取笑。而当遭到羞辱之后,他又没有绷住,居然在上司面前把自己的纰漏丑事说出来,这就更让人瞧不起了。

韩滉曾被任命为镇海军的节度使,他善于用人,对于前来投奔他的幕客,都能够恰如其分地安置到正确的岗位上。有一个朋友的儿子来投奔,此人一无所长,不懂文不事武,不会写不会画,基本上是个废物。韩滉却不介意,就先让他在宴会上陪客人饮酒,然而发现此人自始至终,端端正正地坐在他的位子上,紧绷着一张脸,不见有丝毫表情,也不和邻座的人聊天说话,搞得邻座之人如坐针毡,坐卧不安。

有一天,张督理的一个部属生了病,请来了一个姓李的大夫,李大夫也有一蓬好胡须,这胡须根根光滑,乌黑透亮,看上去俨然不世出的神医。张督理看到对方的胡须,顿时来了兴趣,就站在李大夫身后静看,看了一会儿,他突然伸手揪住李大夫的胡须,说了句:“好个插不腊。”李大夫闻言,大悦,就回身也揪住张督理的胡须,说道:“大人的这个插不腊也不错。”此言一出,就见张督理的脸色由红转白,身体激烈地颤抖起来。李大夫不明白张督理的情绪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就继续赔笑道:“大人的这个插不腊,端的威风凛凛,小生羡慕已极啊。”这时候张督理的那张脸,已经黑中透出了紫色。

这是因为,中国人的思维,比较表象化、具象化,在看待人和事物的时候,很难深入其中,多只是依据外在的表面感觉来判断。看到一个嬉皮笑脸的人,大家就认为他没正经,见到一个紧绷着脸的人,就觉得很有威严。所以官场之上,最重这个绷字,你能绷住,就不愁别人的钦服,若然是绷不住,饶你有天大的才华和能力,大家定然是不信服。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