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细说民国大文人:那些思想大师们 作者:民国文林 民国)

章节目录树

霸气

上一章 下一章

傅斯年在学生时期,一直是学生领袖,他有很强的组织能力,是闹学潮、赶教授的一把好手。据罗家伦回忆是这样的:朱蓬仙是章太炎的门生,学问不能说没有,只是所教的《文心雕龙》非其所长,在教室里不免出了好些错误,可要举出这些错误,学生们的笔记终究难以为凭。恰好有位同学借到朱教授的讲义全稿,交给傅斯年审核。傅用了一夜的时间看完,摘出三十几条错误,由全班签名上书蔡校长。

“一二·一”惨案发生后,当局要求复课,而学生要求满足条件(严惩屠杀无辜教师和学生之党政负责人等)才能复课。傅斯年奉命到昆明处理学潮,在1945年12月17日的教授会议上,和闻一多发生冲突。据张奚若两天后对《罢委会通讯》记者讲,争执中“一多与傅常委闹起来,一多说:‘这样,何不到老蒋面前去三呼万岁!’这是揭傅斯年的旧疤,很少人知道的。我就劝解:大家争执,何必重提以前的旧事。傅气得大骂:‘有特殊党派的给我滚出去!’”

傅斯年脾气暴躁,史语所的人私下里称他为“傅老虎”。有一天,与傅斯年不和的陶孟和到史语所办事,感到气氛与前些时候大不相同,便对董作宾说:“胖猫(指傅斯年)回来了,山上淘气的小耗子,这几天敛迹了。”董作宾后来回忆说:“这话是讽刺也是好评。孟真偶然回所住些时,工作效率果然就有些不同……其实,孟真先生对朋友,对同仁,原是一片赤子之心,同仁爱他之处在此,但是受过‘训’的年轻人,敬同畏却又压住了他们的‘爱’。这正足以说明了孟真先生办史语所的贡献之一,他在(民国)十七年计划中要‘成就若干能使用近代西洋所使用之工具之少年学者’的最大成就。最后十年集刊中所发表的这些青年的论文,就是明证。”

傅斯年的霸气性格,使他树敌颇多,故一生誉满天下,谤亦随之。有人在重庆召开的学术会议上就曾公开向傅斯年叫板曰:“中央研究院各所所长都是大学问家,傅斯年有什么学问,他怎么当了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

史语所的弟子门生对傅斯年,又敬又怕。马学良在一篇文章中写到:“所长傅斯年先生为人正派,令人敬重。初入所时,闻傅先生性情急躁,大家都生敬畏之心。当时我们小辈,晚饭后在田边散步,远远看到傅先生迎面走来,都转身急急奔逃,如果逃脱不了,就会被抓去下棋。其实傅先生心不在棋,意在思考某一学术问题,或天下兴亡大事,不过借棋定神,心有别属。因而常常高举棋子而迟迟不落,今知者感怀,不知者诧异。也有传说他是借机测试,以便了解你的智能和学术造诣。”

蔡先生是内行,看了自然明白,可他不信这是学生们自己发觉的,为预防教授们互相攻讦之风,于是突然召见签名的全班学生。同学们慌了,害怕蔡先生要考,又怕傅斯年一人承担这责任未免太重。于是大家在见蔡先生之前,一人分担了几条,预备好了方才进去。果然蔡先生当面口试,分担的同学回答得头头是道。考完之后,蔡先生一声不响,同学们也一声不响,一一鞠躬鱼贯退出。过后不久,遇到一个适当的时候,朱蓬仙果然不再教这门课了。

板栗坳牌坊头是史语所同人茶余饭后聊天下棋的地方,当青年们来到此处时,总是有说有笑狂放自在。住在桂花坳的傅斯年吃罢饭,有时也从家中过来凑个热闹。但青年们见了,如同老鼠见猫一样,“一会儿溜一个,一会又溜一个,过不多长时间就全部溜得无踪无影了”。来不及溜的只好硬着头皮继续下棋,傅斯年先是蹲在一边观阵,攻卒跑马地大喊大叫,兴致上来,便挽起袖子亲自上阵厮杀。这个时候有谁和他对弈就算倒了大霉,因为傅斯年经常下着下着竟思考起其他问题,一枚棋子停在半空再也不肯放下。对方只好强忍着性子,等呀等,许多之后,见仍无动静,才敢大着胆子催一句:“傅先生,该您走了。”这时傅斯年才如梦初醒,嘴里不住地“噢、噢”叫着,开始走车飞象地大杀大砍起来。可惜好景不长,没几个回合,又按兵不动了,此举如同钝刀架在脖子上不断地搓动又总不见血,令对方难受至极。有了这样的教训,后来的日子,不管是闲聊者还是下棋者,只要看到傅斯年出了家门向牌坊头走来,皆以最快的速度溜之也。面对这种反常的举动,傅斯年感到大不对劲,便带着不解向董作宾讨教道:“他们立在院内或大门口,一群人有说有笑,你去了,加入摆一套龙门阵。我去了,他们便一个一个溜了,这是为什么?”董听罢,哈哈一笑曰:“这正是我无威可畏,不如老兄之处啊。”傅斯年听罢,不好意思地摇摇头道:“糟糕,我这么不受欢迎,看来得向你学习呀!”

民国史上有几位著名的被称为大炮的暴脾气人物,最著名的,一是孙大炮(孙中山),一是傅大炮(傅斯年)。

1949年,台大发生“四六事件”,军队闯入校园,傅斯年对当局不经法律程序径行进入台大校园内逮捕师生高度不满,亲自找国民党最高当局交涉,要求逮捕台大师生必须经过校长批准。他甚至向当时警备总司令部官员彭孟缉警告:“若有学生流血,我要跟你拼命!”

傅斯年对部属管理甚严,大学毕业生到史语所工作,先关门读三年书,第四年才准许你发表文章。一次,他发现一位年轻助理研究员冬天好晒太阳,不刻苦。某日,他有意堵在门口,不让其出门,不客气地说:“你昨日已晒够了。”

1941年冬,燕京大学的毕业生王世襄千里奔波,行程一个多月流亡到重庆,找到他哥哥的同学梁思成,已经闻名海内外的大建筑学家梁思成带他去找傅斯年,想到傅的历史语言研究所谋一饭碗。见面后,傅斯年问清王的门第出身,当着梁思成的面,说了一句:“燕京大学毕业的学生,不配到我们这里来。”这样将王世襄轰了出来。灰头土脸的王只好跟着梁思成到南溪县李庄中国营造学社暂住。

傅斯年总要给新进史语所的工作的人“来一个下马威”,如不得乱写文章,强迫他们校书等等,不一而足。对此,李敖曾云:“史语所这类畸形发展的现象,和它的领导人物很有关系。它的第一任所长傅斯年才气过人,可是霸气太大,大得使他不太能容真正的人才,而他所喜欢的,又多是唯唯诺诺的人儿。这种现象,按说是一切独裁者必然落到的结果。傅斯年又订了一些像招收徒弟一般的陋规家法,制造了许多所内的特殊空气……所以从傅斯年开始,史语所就有一种伪风。”李又说:“学阀作风结胎于傅斯年,傅斯年创办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一切大独裁,独裁到头天看见小研究员在阳光下散步稍久,第二天就禁止散步一天的程度。”

傅斯年在台大的改革触犯了许多人的利益。台大发生学潮时,有人趁机发难,指责台湾大学优容共产党,攻击傅斯年。傅斯年虽不支持台大师生的行为,但他认为,如没有真凭实据,当局不能肆意进入校园在师生中搜查共产党分子,更坚决反对随意指责他人为共产党。当他读了报上对台湾大学师生的指责后,既恼又怒,毫不顾及地以“他妈的!”开骂起来,并在报上发表文章说:“学校不兼警察任务”,“我不是警察,也不兼办特工”。又说:“若当局有真凭实据说某人是共产党,我将依法查办,但是我办理这种事,绝不能含糊其辞,血口喷人。”最后愤然声明道:“反共须有反共的立场,贪官污吏及其他既得利益阶级而把事情办坏了的,我不能引以为同志。”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