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蚂蚁金服 作者:由曦 近现代)

章节目录树

解决信任难题

上一章 下一章

受此影响,淘宝网早期的很多交易是在同城进行的。比如,杭州的买家在网上拍下了同城卖家的货,之后双方约定线下见面成交,这时沿用的依然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传统交易模式。为了降低用户上当受骗的风险,淘宝网当时也鼓励这种“线上下单,线下成交”的方式,但这种交易方式的局限性很大。比如,一个广州的买家和一个杭州的卖家之间很难实现交易。

其实,这种担保交易的模式曾在阿里巴巴B2B的交易中尝试过,但企业和企业之间的交易远比个人之间的交易复杂得多,付款方式和物流方式均有明显的不同,所以这种模式在B2B的交易中并没有得到推广,但是淘宝网的创业团队觉得这种交易模式在C2C的交易上可能会有用武之地。

用孙彤宇的话说:“越想越复杂,越想越钻进了牛角尖儿。”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建立信任关系一直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因为它关乎贸易的开展和人类的协作。以色列学者尤瓦尔·赫拉利在其畅销书《人类简史》中写道:“如果没有信任,就不可能有贸易,而要相信陌生人又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今天之所以有全球贸易网络,正是因为我们相信一些虚拟实体,例如美元、联邦储备银行,还有企业的商标。而在部落社会里,如果两个陌生人想要交易,往往得先借助共同的神明、传说中的祖先或图腾动物建立信任。”[8]

淘宝网的这些年轻人无意间的探索,触碰到了金融的本质。金融的基础是交易,交易的本质就是信任机制,担保交易正好提供了这样一种信任机制。有了信任,陌生人之间才可以做买卖,商业的行为才会突破地域的限制,其作用不容小觑。很多国家的电商之所以发展不起来,就是因为缺少创新机制。直到今天,淘宝网依然维持着担保支付的交易模式,它已经成为淘宝网安身立命的基础,没有人敢想象缺少了担保交易的淘宝网会是什么样的。

从产品角度看,担保交易不是一个重大的创新,只是一个交易流程的改变,但有时突破性的创新就是从不起眼儿的小创意开始的,这个微小的改变开辟了中国电子商务的新时代,成为支付宝创业的起点。

淘宝网的负责人孙彤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想办法解决问题,他看了很多关于网上安全支付方面的资料,还让团队不断地收集信息,了解国外同行PayPal的支付方式,但发现这并不能解决问题。他也曾想到模仿腾讯Q币搞出一个淘宝币,后来发现也不行。[7]

正如哈佛商学院欧内斯特·L.阿巴克尔工商管理教席教授罗莎贝斯·莫斯·坎特所说:“有些公司在创新时采取了错误的策略,认为只有新产品才算创新,没有把新服务和流程改进当作创新,拒绝那些乍看上去并不起眼儿的机会。但实际上,很多小创新会给公司带来巨额利润和实质性的改变。”

在中国人传统的商业思维中,“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在网上交易中,这种传统的交易模式遇到了难题。卖家担心货发出去了而没收到钱,买家担心钱付出去了而没收到货。用户对于全程线上交易这种模式很谨慎,而当时也确实出现了一些骗子收了钱不发货并逃之夭夭的现象。

2003年,在老苗刚入职时,解决用户之间的信任问题是淘宝网面对的第一个难题。

后来,淘宝团队把这个基于担保支付的服务取名为“支付宝”。说到这里,有必要提及“支付宝”这个名字的来历。淘宝团队的阿珂(花名)最早想到“支付宝”这个名字,[9]当时她的这个提议获得了团队成员的一致肯定。有意思的是,阿珂是个取名达人,淘宝网的名字也是她取的。那时知道支付宝的用户还很少,客服接到用户电话时,常有人把“支付宝”听成“吃不饱”,把“阿里巴巴支付宝”听成“阿里爸爸吃不饱”。

一次,孙彤宇在逛淘宝网论坛时发现,不仅淘宝网团队为此头疼,淘宝社区中的买家和卖家也在讨论这个问题,他就主动发帖和这些用户讨论。一来二去,他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孙彤宇想,既然用户最关心的是钱,那么只要保证资金安全,用户就敢用淘宝网了。因此,如果能在淘宝网推出一种基于担保交易的支付工具,问题就解决了。

当时,孙彤宇等人为这个点子绞尽脑汁,淘宝网团队还采纳了论坛上用户的意见。担保交易的创新就是淘宝网所有人集思广益的成果。孙彤宇回忆说:“支付宝是大家讨论出来的,而不是某个人的灵感。”

因此,淘宝网若想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先在买家和卖家之间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

在淘宝网创办之初,团队充满了灵动和率性,大家拼劲儿十足,整个网站也很活跃,有很多用户在论坛上发帖,用户咨询业务也很热情,但就是没有交易,这当中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即买卖双方之间缺乏信任。

所谓“担保交易”,是指买家在下订单之后,将钱先打入一个由银行托管的第三方账户(淘宝网在银行的对公账户),淘宝网收到买家的付款信息后,通知卖家发货,在买家收到货物并确认货物与描述相符时,淘宝网才会将钱打给卖家。

当担保交易的流程设计好之后,所有人都在静待第一笔交易的产生。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