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为了避嫌,专门举荐天下寒士。曹操属官家公子,当然没他的份儿。
送出去的礼总要收回来,这些靠送礼走上仕途的官员,能轻易放过敛财的机会吗?能不压榨百姓的血汗吗?
各地方乃至京都对三公此举颇有怨言,一时间状告、弹劾三公的奏折数量猛增。所有这些奏折,皇帝不可能每一封都亲自看,便由数位太监先行挑选。曹节关照各位,尤其不能放过曹操等人写来的奏折。曹节因为曹操的问题,跟曹嵩日渐疏远,可他有太多的秘密被曹嵩掌握,不能翻脸。
蔡邕被迫害,三公遭废黜,朝中士大夫人人自危,再也没人敢上书弹劾太监。
三公不满曹节等人删改举荐名单,为了名誉想出一条妙招。召开公众见面会,提前公布被举荐者名单。也许这下该有了跟士大夫为伍的曹操了吧?命运有时候显得很顽皮,对于曹操这样的人,命运总喜欢在他身上排练恶作剧。
曹嵩来曹操的书房气急败坏地说:这事明明没你,为什么还要承认跟你有关。呆子都知道下雨往家跑。谁像你,有事不想到躲,还偏要往上凑。
随着蔡邕被贬黜,桥玄被罢免,司徒袁滂停职,调大鸿胪刘郃为司徒,司空袁逢遭免,太常张济为顶替。三公位置大洗牌,撤换一拨太监们认为靠得住的人担任要职。
这场对峙,失去了蔡邕,丧失了整个光禄勋府众,作为旗手的桥玄,会不会就此束手?
曹操下定决心,坚决不对毫无意义的征询进言。
曹操在打腹稿,他不能眼看着蔡邕受难,而他什么也不做,这样他会看不起自己的。他要抗争,要为他申辩。
曹节将曹操的奏折摔在地上,走上去狠狠地跺脚踩坏竹简。要不是跟曹嵩一起贪污,早就一口气将曹操的人头吹落。如今紧要关头,不便再生事端,曹节决定先咽下这口“乌龙气”。
无论从曹节的“制裁”到三公等人的有意回避,曹操都擢升无望。无论曹操上书多少,如同挥拳打空气,得不到半点回应。渐渐地,曹操对谏言献策失去兴趣。他终于明白,皇帝用议郎,并不想听真话,朝政还容不得他这样卑微的底层士人插嘴。议郎的作用,也就是对突然出现什么流星光顾大地,发洪水,闹地震,母鸡打鸣,男子生育这样的灾异和怪异之事加以评价。
曹操不愧是蔡邕教出来的,他跟蔡邕犯了同样的错误。以为天下皇帝最大,他们能借助皇帝声张正义。
曹操的奏折,皇帝没看到,曹节倒是看到了。他面色灰黑地说了一句:阳关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去投!
身为桥玄和蔡邕的学生的曹操,却毅然向皇帝上奏,通过桥玄转交上去,陈述朝中弊政,为大将军窦武和太尉陈蕃、光禄勋蔡邕等人鸣冤叫屈。认为他们才是一心报国,遭奸人陷害。
曹嵩指着曹操:既然三个月不让你出门,你就给我好好在家反省。
曹操感觉政教日乱,大势难违,豪猾益炽,多所摧毁,对不能匡正时弊,无法撼动宦官强权感到绝望。从此再也不向皇帝谏言,连光禄勋府也不去了,做个由曹嵩去替他领俸的“尸禄”而已。
不知内情的人以为三公举奏偏袒,只要谁送礼多,他们就举荐谁当官,这对于朝政相当不利。其实那些礼物都送到宦官家里去了。
人一旦缺了什么,就希望在另一方面补偿自己。太监在生理上无法自救,便在对权势和财富的欲望上,强烈到变态。经验证明,只要抓住人事权,诸样好处便可兼得。
说真话的曹操和会说好听话的曹嵩,两人的运气完全不同,曹嵩受到太监和士大夫阵营的欢迎,曹操却遭到两个阵营的排挤。
“宦党”刻意挑选的新三公具有人事举荐权,已经被曹节控制。
曹操重新看着面前地砖,沉默不语。
曹操坐在席子上,斜看站在门口的曹嵩。阳光从曹嵩身体外围射进来,晃得曹操眼晕。
曹操还是不说话,一动不动。曹嵩知道曹操这是在犯倔,哀叹几声,朝院外走去。
司空张济乃日后曹操在宛城看上的张绣寡婶的丈夫,如今是堂堂朝中一品大员。小小的议郎曹操怎么能想到日后也会当上司空,竟然跟张司空的小妾来一回生死纠葛之爱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