媾和协议的内容分项整理如下。
可以说这项条约是对理查和萨拉丁之间达成的媾和条件的追认。不过,当时双方承认的是基督教方面从蒂洛斯到雅法之间地区的领有权,而在腓特烈与阿尔-卡米勒之间的媾和条约中承认的却是,从位于蒂洛斯北面的西顿到贝鲁特都是基督教方面的土地。
为什么要允许基督教徒进入伊斯兰教徒奉为圣地的这一地区呢?根据古代写成的《圣经·新约》记载,当时,少年时代的耶稣曾在位于这个地区的犹太教神殿里同犹太教祭司进行过争论。来耶路撒冷朝圣的基督教徒,只要是跟耶稣基督有关系的地方,无论何处都要参拜。朝圣路线中还有位于市区之外的“最后的晚餐室”,也是因为那里被认为是耶稣和他的弟子用了最后晚餐的地方。
二、除“伊斯兰地区”以外,耶路撒冷全市都将让给基督教方面,但耶路撒冷周边仍作为伊斯兰方面的领土保留下来。
3个月以后的1229年的2月,双方终于谈妥。从内容来看,我们只能认为在此期间一直坚韧不拔地坚持谈判的腓特烈获胜了。
四、对以朝圣和通商为目的的往来人员,不论是基督教方面还是伊斯兰教方面,双方都将保障其自由和安全。
只有这一项完全追认了理查与萨拉丁之间的媾和条件。这就是说,自从那时以来,基督教方面和伊斯兰教方面都享受到了这一点带来的利益。
而且,这并不是简单的“增加”。由于领地中增加了西顿和贝鲁特这两个海港城市,从安提俄克公爵领地到的黎波里伯爵领地再到雅法,地中海沿岸十字军方面的土地便形成了带状,自北向南连成一片,不再被伊斯兰领土所切断。
以媾和为目的的谈判从1228年11月开始在雅法和加沙之间展开。
三、伊斯兰方面承认基督教方面拥有从贝鲁特到雅法之间一连串的地中海沿岸海港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领有权。
一、伊斯兰方面将耶路撒冷让给基督教方面。但耶路撒冷市内东侧三分之一的地区作为伊斯兰教徒的土地留给伊斯兰方面,作为非武装伊斯兰教徒管理的“伊斯兰地区”。
出于同样的原因,腓特烈也成功地让阿尔-卡米勒同意让基督教方面领有了耶稣的诞生之地伯利恒和成长之地拿撒勒。
在这个时代,不论是朝圣者还是贸易商人,从欧洲到中近东一带一般都走海路。伊斯兰方面承认地中海东岸像串珠一样连在一起的这些海港城市的领有权归属基督教方面,这给基督教方面带来的利益不可估量。
五、双方交换各自所“保管”的全部俘虏。
2月18日早晨,在雅法,在十字军总司令条顿骑士团团长赫尔曼在座的情况下,腓特烈首先在达成了一致的媾和协议上签字捺印。当天晚上,在加沙,阿尔-卡米勒也完成了签字捺印的手续。这两个人从未直接晤面,但却使媾和获得了成功。
六、此次媾和的有效期自签字捺印后开始到1239年2月为止,共计10年。
然而这样一来,耶路撒冷便不能不成为伊斯兰世界中的一座孤岛。即使基督教方面在市内有常驻武装兵力,防卫体制也不能说足够充分。于是腓特烈要求加固环绕耶路撒冷的城墙,阿尔-卡米勒同意了这项由腓特烈负责的工程。
在这个地区,有传说中是苏丹奥马尔下令建造的清真寺,金色辉煌的穹窿顶引人注目。这里还有阿克萨清真寺冷旧城东部,与岩石圆顶清真寺毗邻,是伊斯兰教第三大圣寺。主体建筑高88米,宽35米,大殿可容纳5 000人礼拜,穹顶为银灰色。相传由阿拉伯古代先知易伯拉欣始建,8世纪初由伍麦叶王朝瓦利德一世重建。">,据说这个清真寺在中世纪更为伊斯兰教徒所信仰。所以媾和协议把划归基督教徒的耶路撒冷中的这一带规定为“伊斯兰地区”予以保留,规定如经伊斯兰方面准许,基督教徒可以进入这个地区。
但如双方同意,有效期可以延长10年,其后还可以再延长10年。
不过,因此而重获自由的几乎全部都是第五次十字军远征时在达米埃塔攻防战中被俘的基督教徒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