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儿童逐渐平和下来,跟着修女们学习良好的行为举止。这些修女许多出身于贵族家庭,她们将记忆中上流社会的行为方式教给对此非常感兴趣的孩子们。儿童学会了像王子一样用餐,学会了像最好的侍从一样端菜。学习新知识和进行各种有趣的活动让他们非常高兴,渐渐地失去的食欲和睡眠也恢复了,他们终于能开心地进食,晚上安然进入梦乡,这种变化给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从罗马创建的第一批“儿童之家”中,发现了一个令人感动和赞赏的例子。这所“儿童之家”比较特别,它是为了照顾在墨西拿地震(意大利历史上最大的灾难之一)后幸存的孤儿而创建的。在那场地震后,人们在城市的废墟周围发现了这些孩子,他们大约有60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姓名和家庭背景。这些可怜的孩子虽然活下来了,但是灾难却留在了他们心里,他们全都变的沮丧而冷漠,终日沉默不语,厌食并且失眠,甚至晚上会听到他们绝望地哭泣和喊叫。
我们看到,他们活泼地奔跑、跳跃,或把东西提到花园去,或把房间里的家具搬到树下,既没有损坏任何东西,也没有碰撞任何东西。做这些事的时候他们一直带着快乐地微笑着,过去的悲伤绝望全都消失了。
这些儿童确实“皈依”了。他们远离悲伤皈依了幸福,摆脱了曾经根深蒂固的缺陷,甚至那些被看作是缺点的特征也完全没有了。这些儿童以不可思议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这一令人迷惑的更新,这让我们看到,人一旦犯了错误,必须完全更新。这种更新只有在一个人的创造力的源泉中才能发现。正是这种发现,让我们学校里这些曾经几乎绝望的孩子得以确知自己身上的善与恶。因为成人有一种错误的观点,把儿童是否适应成人生活环境的表现当作判断好坏的依据。在这种错误观念的笼罩下,儿童的自然本性被掩盖了,一个纯真善良的儿童在陌生的成人世界里消失了。
一个意大利著名的女作家在看到这一切之后,用“皈依”这个词来作评论:“这些儿童使我想起了皈依。再也没有比征服忧愁和沮丧并逐渐上升到更高生活层次更为不可思议的皈依了。”尽管这种表述听起来非常矛盾,但却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儿童在这个年纪是天真无知的,似乎与“皈依”这个词完全不协调,但是对亲眼目睹过那种精神变化的人来说,这些儿童从失去继续生活的欲望到重新振作起来,心灵从深陷绝望悲伤到产生欢乐和纯洁,也许就是一种精神皈依。假若我们将放任悲伤看作是对完美状态的一种背离,那么恢复纯净和欢乐的状态就意味着皈依。
意大利皇后非常关心这些失去了家园和亲人的孩子,她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家园。这个家里有很多小家具:带门的小柜子、小圆桌、稍高的长方形桌子、立式小凳和小扶手椅,全都是适合他们使用的尺寸并且色彩绚丽动人。每个窗户上都挂着漂亮的彩色窗帘。餐具及就餐设施也很特别,专门为他们准备了小刀、叉子、勺子、盘子、餐巾,甚至还有小肥皂、小毛巾等东西。每件东西上都精致而考究。教师墙上挂着许多图画,四周摆着花瓶。这是圣芳济修会的一个寺院,寺院里的走道宽阔干净,有美丽宽敞的花园,还有鱼池,小金鱼们在里面自由地游来游去,还有鸽房。穿着灰色长袍戴着庄严的长头巾的修女平静地走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