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蒙台梭利育儿全书 作者:玛丽亚·蒙台梭利 意大利)

章节目录树

培养儿童的注意力

上一章 下一章

儿童难以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就是儿童教育必须面对的一大障碍。威廉·詹姆士曾指出:“儿童的注意力极其易变,这一点我们都知道,而这种易变能够从他们上的第一堂课上表现出来。教师必须克服的第一个困扰就是,由于这种特性和孩子注意力具有被动性的特点,让儿童在大多数情况下的表现就是,仅仅是偶尔关注所看到的东西。这种多变的注意力状态中,含有儿童的自动恢复能力,而这种能力就是形成他们判断力、性格和意志的基础,也只有让改进这种能力,才能成为最好的教育。”

比如,画家可以发现世界上最丰富的色彩,音乐家则会被声音吸引。虽然人们在同一个环境中生活着,不过,有的则会表现出相当明显个性特征、内在表现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他们从环境中吸取自己的需要。在人与人之间,那些形成自我的来自外部经验,并不是混为一谈的,它受着个人能力的支配。

完成了这一步,儿童的心理与这些以形状、尺寸、颜色、光滑度、重量和硬度等呈现的物体,就发生了关联。这时,儿童的意识中存在一些东西,儿童也时刻期待并乐于接受它们。

可能正是由于这种内在意识的作用,才使得儿童在使用这类物件时,一般显得十分愉快,还喜欢不断地使用它们。我们如果要给一个口渴的人解渴,绝不是仅仅让他沾点水湿湿嘴唇就可以了,应该让他喝个够,也就是,必须给他补足他身体所需要的水。同样的道理,若要满足儿童的心理饥渴,仅让他们浮光掠影地东瞧西看是不够的,仅听别人描述使用过程,对问题的解决毫无益处,应该做的就是满足他们的内在需求,让他们拥有这些物件,并充分利用它。

儿童有这种表现,是由一种原始的内在冲动所驱使的,就和人在饥饿时会产生模糊的意识一样。只有正确地引导儿童的意识,才能够使这种由饥饿产生的冲动得到解决,才能把它变成一种基本的,也是复杂的,还是可以重复进行的智力活动。

对外部事物的特殊态度,构成了人天性的一部分,并且决定着他的性格特征。那些无关痛痒的东西,并不能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只有我们感兴趣的东西,才能把我们的注意力吸引过去。能使我们产生兴趣东西,它必须具有唤起我们内在活力特征。我们的内心,会对外部世界所提供的信息做出选择,并使它与我们的内部要求一致。

对于控制这些现象,教师要想尝试,就必须要谨慎细心,免得儿童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由于儿童的全部精神对他的未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艺术,就是对孩子的行为加以理解,尽量不要有干预自然现象的行为。

它并不是某些教师设想的那样,从已知演变到未知,而是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它是儿童自身建立的一种极其复杂的观念系统。在一系列心理活动后,这一系统被儿童积极构建起来,也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发育过程的表现。

被如此控制的孩子,又怎么会拥有坚强的精神,自如应对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可能发生的各种事情呢?那些吃了冷汤冷饭或难消化的食物就马上睡觉的孩子,身体通常都比较瘦弱,经常会由于抵抗力差而得传染病。

我曾见过,一个年仅3岁的儿童连续不断地重复做50次同样的活动,同时,在他的周围有很多人在走动,还有弹钢琴的,以及一群大声歌唱的孩子,在这样嘈杂的环境中,他仍然可以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而不被分散。一个正衔着母亲的乳头吃奶的婴儿,除非他已经吃饱了,否则也不会因为周围的任何事情而停止吃奶,。

若要使各种生命真正实现自由的基础性工作,就必须运用各种方法对各种生物进行观察。同样的,对儿童注意力做实验研究,其条件也是自由,还应该记得,要强劲有力地刺激儿童注意力。还有就是,要对儿童的感官方面的生理适应性注意一下。

教育界专家们反对我的这一观点,他们的观点是儿童必须养成注意各种东西的习惯,就算是他们不喜欢的东西。孩子们必须为此而努力,因为这是来自现实生活的要求。

不过,儿童心理发展所需要的东西,只有通过科学实验才能建立,这里,我们能看到很复杂生命现象的发展。理性、意志和性格在这个过程中,会一起得到发展,如同儿童的脑、胃与肌肉在营养适当时会同时发育成长一样。

假如细菌学家不能调节营养物质和温度条件,以创造出一种适合细菌自然生长的环境,让这种细菌可以自由成长;假如他们仅仅是在用显微镜来观察某种疾病的细菌,那么,就不可能产生可以挽救人类生命和保证一个群体不被传染病侵袭的科学了。

鸟儿的飞翔、野兽的猎食、夜莺的歌唱、蝴蝶的蜕变,种种诸如此类的生物现象,如果离开事先在秘密的巢中、洞穴或孤独的茧内所做的准备,就永远不可能出现。自然界的万物,在其形成过程中,都必须有一个安静的环境,这是所有其他东西无法替代的。

首先,孩子具备了认知能力,它是智能发展的第一粒胚芽,可以使本能的兴趣得到加强了;之后,“认知”就开始开始为儿童建立类似注意力的心理机制;最后,再次发生从已知到未知,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的演变,这次的演变具有更加明显的特征。

事实上,已知的知识可以将兴趣带到更具复杂性和崇高意义的事物上去,也会使文化得以持续演变,而这一过程就在头脑中维持着秩序。教师会在课堂上,简明扼要地说:这是长的,短的,红的,黄的等等。如此,他一个简单和固定的字就可以清楚地把感觉的次序表现出来,而且将它们进行分门别类,进行编辑。孩子的头脑中能完全区别每一个印象,并把它们置于其明确的特定位置,再利用印象对应着每个字去记忆。这样,新的知识不会被丢弃,同时也能与旧知识相区别。新知识是被储存到了一个适合的地方,并与原先的同类知识放在一起,就像图书馆里排列有序的图书一样。

让我们继续说说关于身体营养的事情。在这方面我们应该考虑到,长出牙齿后的婴儿开始产生胃液。为使他获得最充分的营养,成人会利用一切烹调技术及其他可能的手段,给他调配更复杂的膳食,直到长大成人。事实上,为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他只能进食机体直接需要的食物。如果他所吃的东西制作太杂,或是吃了不寻常、不宜吃甚至有毒的食物,结果必然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引起疾病。

要知道,后天的补充是无法改善婴儿先天不足的状况的。如果母乳不足,孩子在生命的起始阶段便处于营养不良状态,这就意味着他将永远落后于人。婴儿躺着吃奶、睡觉,就是在为日后的走路做准备。鸟巢里刚开始学习飞行的小鸟,为什么不马上进行训练,而是呆在温暖的、有吃有喝的小窝里保持不动?它们在间接地为将来做准备啊。

还应当注意,相关这种外部刺激的神经中枢,也做好想象形成的准备。换句话说,就是做好内部的心理适应准备。外部刺激发生作用时,要依次使内部程序大脑神经中枢兴奋起来,两种力量的作用如同开启一扇闭着的门:外部的力量就是敲门,内部的力量则是将门打开。假如内部的力量不肯将门打开,那么多强的外部刺激也是毫无作用的。一个漫不经心的人可能会不小心坠入山谷,不过,一个专心致志工作的人,却能充耳不闻街上乐队的演奏。

当某个生物正处于进化过程中时,保证它的正常发育是生物学家唯一能做的事情。同理,胎儿需要靠母亲的血液来获得养分,婴儿则需要母亲的哺乳。当母体的血液里缺乏蛋白质和氧气,或是有有毒物质侵入时,子宫内的胎儿往往无法正常发育。

因此,儿童的精神发育也离不开温暖的巢穴,唯其如此,他才能得到自己所需的营养,为日后的发展做好准备。因此,教育的目的,就是向儿童提供有助于其精神形成倾向的物质,并且以最小的代价充分展现其潜能。

利用这些练习,就能让儿童掌握真正清楚的知识。同时,还可以使他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保持相同程度的注意力。事实上,正是由于孩子掌握了精确的感觉知识,比如,范围、形状以及颜色等方面,才使人类的精神活动在各个领域得到渗透,而且使获取更大的成就成为可能。

不过天才人物的这种注意力方面的特征,即使是非常经验的教师,具有巧妙和高超的教学技艺,也很难把它被唤起。

打个比方,一个孩子正忙碌着摆设一些立体插板或者是10个小圆筒,还把它们安置到固定的位置,在他反复地做过30、40次后,往往会突然发现自己犯了某个错误,或者是看出了一些问题,这样,它就会立刻解决这一问题,渐渐地开始喜欢上了这活动,而且还反复地操作这一试验。其实,这样十分有利于促使儿童内部发育的反复的心理活动。

这就是对儿童进行行为教育的唯一秘诀,我们必须把这些当作心理构筑的基础。我们应该为儿童提供让他们可以自由活动的场所,这样做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儿童的精神活动。

其实,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儿童的注意力并不是由人控制的,它被某个固定的能引起他注意的物体所吸引。在相同的情况下,婴儿在活动中做出的很多复杂运动,同样是由于第一位的、无意识的营养需要所导致的,这些并不是有意识追求的结果。实际上,这么小的婴儿还没有属于自己的清晰意识。

一个人的内在活动如果能得到正常的发展,他就容易培养出自己的个性,也就容易拥有坚强的意志和健全的心智。一个人独自穿行在人生之路上,虽然没有必要从出生起就开始做准备,但他必须得具备坚强的心理,十年如一日地储备强大的力量。英雄未成名以前也是草根。未来的生活艰苦难以想象的,没有人会帮助我们,除了积极面对,我们别无他法。

根据赫伯特·斯宾塞的理论,最初的思想犹如无足轻重的“泥块”,它在外部因素的影响下,显得深浅不一、参差不齐。他认为,正是由于经验的存在,才成就了人,要是设置一套适合的“经验结构”到教育体系中,就能够成就一个人。

要想实现这种变化,我们必须给儿童提供大量系统的、复杂的,还有和他的本能相一致的材料。比如,我们给儿童提供一系列物件,刺激他本能地去关注颜色、形状、声音、触觉和气压等。而在与不同物体发生连续的活动时,儿童就会运用特有的方式来组织他的心理个性,并且获得一种知识,一种对于事物的明晰、有序的知识。

有的人甚至认为,由于蛋白质是细胞的有机基础,人工一样能够制造出它的外形;还把人的卵细胞说成是一种细胞法,我们相信将来,化学家可以在他的工作台上制造出人来。不过,在物质领域,什么样的化学合成物都不可能把缺乏物质外在活力、潜在生命力以及导致细胞,发展成人的神秘因素放到细胞里面。

因此,我们为儿童提供用于游戏的立体插板,不仅仅是用来帮助他了解物体大小的;而平面插板的设计也仅是培养他掌握形状的概念;还有我们提供其他东西,这一切就是为了培养儿童的主观能动性。

这样看来,如果一个人任由天性做事,就不可能使他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结果就是任凭自己的好奇心驱使注意力在不同的物体之间,不断转换。

回过头来,我们再讨论一下注意力的问题。对于年龄稍大点的孩子,应该让他们关心那些作为生命基础的本性和作为生活基础的刺激之间相对应的基本事实,不管它们怎么变化,这些始终应该作为教育的基础。

然而,要是这个工作对于孩子来说是完全陌生的,或不能理解的,那么就不可能唤起孩子们的兴趣了。其实,教学是一种引导学生从已知到未知,从易到难的艺术。我们把他们引入新奇的,未知领域的大门,让他们学习更多的知识,同时也把儿童的注意力引入所期望的状态。

在原始冲动的基础上,儿童形成了对外部事物的认识和注意,接着就会建立联系这个世界的某些东西,由此产生了更加广泛的兴趣。也就是说,它们的兴趣不仅仅局限于与原始本能相关的东西上,而是建立在已知知识的基础之上,而且还要将它变成他洞察力的基础。

从儿童的注意力很难集中的现象中,我们可以知道,即使是心思敏捷的人,也无法逃避自然法则的制约。现代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认为,精神力量是一种神秘的东西,它是形成生命的因素之一。但丁说过:“……人类不知道自己的最高智慧来自哪里,也无法懂得他对物质的欲望为什么能够产生,他不过似个蜜蜂,只是凭着自己的本能酿蜜……”

儿童的生理尚未发育成熟,因此,我们应当自然地发展这种适应性。假如在发展适应性的过程中,一个物体不能作为适应能力的有益刺激物,那么就会影响到孩子保持心理上的注意力。而且还会使他们生理上产生疲劳,甚至还会伤及眼睛、耳朵等器官。只有让儿童自由地选择物品,并集中注意力进行使用时,才可以使他从中体验到一种健康快乐的官能活动,这样的话,就会有益于身体的各个器官。

对于儿童来说,哪个教师都不可能让他专注于某一件东西。由此看来,这种专注力就是内在力量发生作用的结果。从世上的天才中,我们能够发现,他们都具有超常的注意力,尽管他们性格不一样。比如,阿基米德,在他被杀时,仍然伏案钻研几何图形,他是如此的专心,即使叙拉古城被敌人占领了,也不能使他分心于研究。牛顿也是这样,当他沉迷于研究时,往往会忘记吃饭。意大利的诗人阿尔费尔瑞在写诗时,对从他窗前经过的结婚队伍的喧闹声,竟然充耳不闻。

截止现在,心理学家们一致的观点是:在三四岁儿童身上注意力是不稳定的,他们往往会被自己见到的每样东西所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不断地从一个物品上转移到另一个物品上。换句话说,要让他把注意力固定在一个物品上是比较困难的。

注意力在心理学上是最受重视的,同样在教育方面,它也有最实用的价值。教师的作用就是及时调节儿童的注意力,让他们对教学满怀期待,还必须在孩子们“敲门”时,给他们提供“开门”的内部力量。

结果,一种基本的外部刺激最先呈现出来,这种刺激是真正的精神乳汁,我们可以从孩子的小脸上,观察到他的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

这个论调带有很强的偏见,它如同告诉严厉的父亲,“孩子们应习惯吃任何东西”,这显然是错误的,道德教育就这样被搁置了。这很令人感到悲哀,好在这种命令式的教育已经过时了。假如这种做法仍然盛行的话,父母就会由于他的孩子在午饭时拒绝吃他不喜欢持的菜,而惩罚他整天“禁食”。也就是说,可以强迫孩子吃他拒绝的菜,而不让他动其他任何菜。即便这菜已凉了,甚至令他恶心,最终,饥饿会削弱孩子的意志,破灭他的幻想,已经屈服的他只好吞下那盘冷饭。父母居然还理直气壮地说,无论如何,对孩子的生活他必须安排,孩子必须将所有端给他的食物吃下去。另外,为了防止孩子贪吃,家长往往不给他们吃晚饭,让他们直接上床睡觉。

就目前来说,那些坚持认为儿童也应将注意力往他们不感兴趣的东西上投注的人,采取的就是同类手段。但是,就算孩子本来不偏食,那些冷冰冰的食物也不会变成美味佳肴,这种不易消化的食物除了毒害孩子的身体,使他们越来越虚弱外,毫无营养价值。

我们还能够发现看到,重复的次数因人而异,一个孩子可能重复20次,而另一个儿童也许就是40次,还有的儿童能做200次。它就是与心理发育密切联系的那些行为的开始。

只有自然才可以创造出如此的奇迹。由于心理行为源于自然,因此我们只好去探寻大自然的奥秘了。首先,就是了解自然的最初阶段,这些看起来最简单的东西,却是揭示自然规律的基础,必须以此为依据来解释更复杂现象。其实,很多心理学家也是以观察生物为起点,来获得有关生命的知识的。假如法布尔没有让昆虫自由地表现自己,并在对昆虫观察时,不进行任何的干涉;假如他仅仅是捉回昆虫后,放入研究室,那么他所能做的,就是将这些昆虫用来实验,也就不可能揭示出昆虫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奇迹了。

另一方面,孩子因为在童年时期有很多难以被满足的欲望,潜意识里便会把这些欲望的满足当成自己最大的追求,等到他长大以后,就会无节制地吃喝。所以,这样的方法明显不利于孩子的道德成长。

假如说在儿童的内心里有一种精神力量起作用的话,那么,利用它就可以打开他注意力的大门。假如这个观点是正确的,那么它所引发的问题,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问题,而是关于自由在儿童心智构筑中的作用的问题了。从理论上来说,利用外部力量提供给儿童适于其心理发展需要的营养成分,依一种完美的方式来尊重他们自由发展,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建立的基础。

以前的教育学观点是,假如希望儿童的注意力转移到未知的东西上,就必须把已知的和未知的联系到一起,因为儿童可以从新知识的获取中更多的兴趣。然而,实验证明,这个观点仅仅是片面地利用这一复杂现象中微不足道的细节。

根据教育学理论,慧智的教师就好像军事家一样,在办公桌上绘制着战斗方案,他同时也是一位指挥官,指导学生朝着预定方向前进。这种教育观念就是一种唯物主义,它长久统治着心理学。

使儿童置身于一个我们为他安置的,对他心理发育有利的环境中,我们就会发现,孩子的注意力,立刻就会集中于某件东西上。并且在使用它时,孩子会依据我们预先设计的方式进行,这种行为将无数次地重复进行。

这样看来,在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动力要求增加知,并且还会形成一种秩序,利用不断接收新知识,维持着这种秩序。所以,如同生理上的适应能力一样,内部的协调性本身就是以自发活动为基础,由内部条件来决定个性的自由发展、个人的成长和组织构筑。

现在的男孩肯定不会遭受如此的待遇,因为我们会给他们提供合理的食物,让他们拥有健康的体魄,让他们明白那样做对身体的危害,让他们以健康生活为荣,不酗酒,不暴食。现代人为什么能抵御多种传染病的侵袭?因为他们能自觉地做好各种防备,敢于去尝试各种艰苦的运动;他们会尽力完成某些伟大的事业,敢于冲破严酷的道德桎梏,并从中净化自己的心灵。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当机立断,才能够成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