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蒙台梭利育儿全书 作者:玛丽亚·蒙台梭利 意大利)

章节目录树

让孩子在高层次上服从

上一章 下一章

但是,儿童的意识发展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继续向着更高的水平发展。这种意识的发展将进入第三个阶段。

作为一名教师,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我认为,儿童们这种整齐划一的表现,体现的是这个整体对我的认同。在这里,服从这个行动具有更深的含义。

之所以说这种教育极端错误,是因为它以摧毁学生的意志为使其服从的前提,这导致教师还没有向学生传授知识,就先毁掉了他的思想。

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群孩子们围在教师身边,睁大着渴盼地双眼望着他,等待执行他的命令。这和狗的表现多么相似,狗总是敬畏地看着主人,等待他的命令。它会静静地蹲在主人身旁,注视着主人的动作,一见主人抛出手里的球,就会立即冲过去把球叼回来,很有成就感地等待下一个命令。很明显,狗是乐于执行主人的命令的,它在执行命令时得到很大的乐趣。儿童服从意识的第三个阶段也是如此,他们等待着执行教师的命令,期盼从中获得成就和快乐。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例子,一位已有10年教龄的女教师,她的班级总是管理得很好。一天,她对自己的学生说:“把你们的东西收拾好,在下午放学之前。”不料,她刚说了前半句,所有孩子就开始收拾东西,直到她说出后半句,孩子们才停下来。可见这些孩子是多么乐于服从,而且反应迅速。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这样下达指令:“今天下午放学之前,你们要把东西收拾好。”

没想到这个小男孩却答道:“不,女士,这不是指导我们活动的学校,是我们做自己喜欢的事的地方。”这说明,他已经清楚地知道到这两者是不同的。

如果儿童的行为和意志相符的话,表明他的意识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了。孩子们做他们喜欢做的事,乐此不疲地一次次重复,逐渐理解了自己所做的事,开始可能只是本能的冲动,现在正在变成有意识的行动。

尽管儿童在成长中学会了很多能力,并且已经能按照自己的意愿使用这些能力,但他们的发展并没有停止,还要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教师对儿童来说确实是一种标准,但并不是教师们所希望的那种高高在上的榜样,而是出于一种平等的愿望,对于儿童来说,向心目中强大的、有智慧的、有能力影响自己的人看齐,这种感觉能让儿童觉得快乐,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他们会期待教师下达命令,而且越多越好。

比如一个最普遍的现象,许多教育工作者认为,教育可以通过说教和树立榜样完成,也就是在儿童用耳朵听,眼睛看,然后去模仿的过程中实现。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完善的个性需要儿童在自由的行动中使各种能力协调发展。

第二个阶段,儿童控制自己的能力有了很大进步,既能听从自己的意志,也能随时服从他人的意志。这时候,儿童能够理解他人的意图,并且能做出与之相应的行为。教师们认为这就是他们所希望的,服从的最高境界。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服从”这个词的真实含义。过去,服从就是儿童必须按照教师和家长的意愿去做事。但是,我们对其深入研究后发现,服从并非如此简单,它的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

想想看吧,斯帕塔罗维奇这样的大教育家尚且如此,那么教师怎么能理解呢。在儿童的能力成型时期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是最严重的错误。如果儿童不能按自己的意愿行动,连自己的意志都无法满足的话,如何还能服从他人的要求去满足他人的意愿呢?儿童的反复无常究其原因,是因为还没有熟练掌握自己的能力。成人也有类似的情况,比如一位乐手,有些表演场次弹奏的很好,有些场次演奏得非常差,他并不是有意识地想要这样,而是弹琴的技巧不够娴熟。所以,儿童服从意识发展的第一阶段也是一样,有时而服从,有时不服从,很不稳定。

通过对儿童发展过程的观察,我们发现服从意识的形成是人类的一个重要特征。这让我们找到了研究方向。观察表明,服从意识与个性发展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基本保持同步。刚开始这种意识受本能冲动的影响,随后进入意识层面,最终进入意志控制的领域。

这种用外力干涉儿童意识形成的错误观点,对意志力的危害更大,一般学校根本不懂得应该训练儿童的意志力,而是直接告诉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一有反抗行为就被认为是有害社会准则。可以这样说,就摧毁儿童意志力而言,每个教育工作者终生都在不遗余力的进行。言传身教,除了说教,教师们还要让儿童们以自己为榜样学习。

幸好,现代社会崇尚民主、自由和人权,这种旧式的教育被淘汰了,谁还愿意接受独裁者的教育呢,除非他们能够在教育中加入一些想象和自由。只是还有少数老式学校的教师仍然抱残守缺。独裁者的暴力与教师的暴力有一点不同,独裁者通过暴力企图做某件事,而教师使用暴力直接毁灭人。

这就是说,意志力和服从意识是可以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服从是在意志力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所做的选择。这样,“服从”这个词的含义,不再是被动地听人的指使,而是一个人自由意志的表现。

据这个教师说这种事情很常见,因为儿童们喜欢服从她,而且常常迅速做出反应,所以她说话前总考虑一下,怎样说才合适。别的人通常以为,教师可以随便对孩子发号施令,可是,这个女教师却不这样认为,学生的尊敬给了她一种必须谨慎的压力。有一次,她路过自习室,听见学生们在吵闹,就想用粉笔,在黑板上写“肃静”这个单词,没想到只写了第一个字母,整个教室就已经悄无声息了。

意志和服从是性格培养主要涉及的两个内容。很多人将之视为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这些人对教育有着雷同的观点,认为教育就是约束儿童的意志,或者是儿童对教师无条件地服从。换句话说,他们不认为儿童有独立的意志,而是将教师或是其他教育者的意志强加其上。

我想,这两者的区别儿童也能感受到。我始终记得一个小男孩曾经对此作过的精彩陈述。一位贵族小姐参观我们的学校时,因为不清楚学校的情况,她问一个小男孩说:“小朋友,告诉我,这就是指导你们活动的学校吗?”

以上是我们坚持的观点。当前,儿童意志发展的问题上有着严重的争议,其中很多看法是有害的。我认为必须澄清这个问题。

服从并不一定都是出于“好的愿望”,相反,儿童在第一阶段的行为是受本能支配的,从胚胎发育到1岁之间尤为明显。从1岁到6岁,这种无意识的状态慢慢改善,逐渐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动。在这个阶段,儿童所具备的能力决定了他的服从意识,因为服从一个指令需要有完成它能力。比如,我们不能让人用鼻子走路,因为这个指令是不可能完成的。同样,不识字的人也无法完成写信的指令。所以,这个时期儿童的服从意识取决于他的能力。

这还有想象力发挥的余地吗?还有意志力活动的空间吗?答案是没有。学生们只要照着固定的标准,看和听就行了。

几千年来,教师习惯用教鞭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儿童。直到一两百年之前,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心不甘情不愿地放下教鞭的教师们还进行过抗议,“如果放下了教鞭,我们就没法进行教育了。”智慧的所罗门,不是也说:“父母不用棍棒是错误的,那样孩子就会下地狱!”就这样,恐吓和恐惧带来了纪律。不听活的就是坏孩子,听话的就是好孩子,就是对这种教育方式的高度概括!

这种力量早在儿童还不能进行有意识的行为之前,就已经在他的意识中发挥作用了。不过,人的意志并不是天生就具备的,而是成长过程中,在获取实际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自己的意志。就是说,宇宙和自然的规律的影响和支配着人的意志发展,意志是自然的一部分。

我称这种现象为“静穆游戏”。这种情况下所有人都必须保持安静,也就是说,所有人都意识到应该保持安静,并且同时做出反应,这就产生了一种群体意识感。并且随着多次进行,这种群体意识会得到加强,孩子们保持肃静的时间也就更长。于是,我在这个基础上又增加了“点名游戏”,就是在群体保持肃静的同时,我轻声地点某个学生的名字,这个学生就尽量安静地站起来,而其他人继续保持同一个姿势不变。可想而知,最后被点到的学生要坚持静穆多长时间,这些孩子的意志力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的程度。我们之所以做这样的游戏,就是为了提高儿童对自己行为的控制,以此锻炼他们的意志力。通过这种练习,孩子们的群体意识和服从意识得到提高,因为在群体意识中包含了服从意识。

不过,人的主观意志并不一定导致负面影响,只是在情感波动时可能会出现混乱和暴力。大多数情况下,意志总是驱使人去做对自己有益的事情。因为伟大的自然在创造了生命的同时也就赋予了它成长的使命,儿童的意志一定会促使他在成长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天赋,逐渐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

我们必须抛弃这些错误的观点,要有实事求是的勇气认识我们的真实情况。

没有生命的死物建造尚且如此困难,可想而知,看不见的心灵培育起来是多么不易。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真正造就儿童心理的既不是母亲也不是教师,而是具有丰富创造力的大自然。在创造生命和帮助其发展的过程中,母亲和教师们只做了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当然这些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母亲和教师们必须好好做这些工作,否则会不小心毁了儿童的意志,这就是起反作用了。

有些人认为,儿童的意志就是无法无天地胡闹,甚至有暴力倾向。这种观点的依据是,儿童通常不听大人的话,不服管束。其实,儿童的这些行为并不能称为是意志的表现,因为这不是“有目的行动”。就像我们成年人发怒时,因为心理失去控制,暴跳如雷,这并不是一种理智的行为。孩子的执拗也是一样,都不是有意识的行为。而我们正常情况下的行为都是有一定目的的,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意志,使其符合自己的主观意愿。同样,我们为了使儿童符合自己的意愿,总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儿童。

不过,服从并不代表总是要否定自己的意愿,也可以是主动满足他人的意愿。儿童在3岁以前服从需要一定的能力,3岁以上的儿童在具备相应能力时会服从命令。但是我们知道,儿童的内心的成长要经历一些阶段性的过程,在这个人格成型的过程中,儿童服从某些要求,并不意味着他们已经具备了服从意识,而是表明他能够使用自己具有的某种能力。不过,这种能力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实践才能完全掌握,。

应该指出的是,意志是一种能力,和人的其他能力一样,只有不断的实践,意志才能得到发展。意志这种能力是需要我们努力培养,而不是抑制的,因为这项能力非常宝贵的。它的形成是在长期不断的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得来不易,而毁灭却极为容易,顷刻就能办到。试想,一个建筑物在爆炸或者地震中几秒钟就完全毁灭了,可是建造它的就难了,需要设计、材料、艺术等很多方面的知识才能完成。

教育因此而变得异常简单,这些变得傲慢、狭隘的教师们内心可能认为:“我受教育的时候就什么都没有学到,我当然也要这样教育他们,使这些孩子与我一样。”所以,这个教师就这样进行他的教育事业,像《圣经》中的上帝那样,“按照自己的形象来造人”。

从古至今,人们错误地把儿童看作被动的接受者,而不是主动的学习者。比如讲神话故事来锻炼儿童的想象力,世界各地的教育者都用这个方法来激发儿童的想象力,但是事实上,他们仅仅是听到了一些故事。

如果人性中没有“服从”,人类在进化中也没有形成这种品质,那人类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社会生活中处处昭示着人类的惯于服从!但是这种服从可能是人类毁灭的导火索。盲目的、奴隶式的服从,已经不止一次导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崩溃了。人类并不是缺少服从,而且是太习惯于服从了。问题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有意志力控制的服从。

成人总是把自己当成儿童的上帝,这时,他们忘记了《圣经》上所说的魔鬼。上帝身边的大天使,妄图取代上帝的位置,结果堕落成了魔鬼。儿童并不是只需要大人照料就可以,孩子们身上进行着比教师、父母所能做的更为重要的活动,这是一种创造。不幸的是,这种创造如果不被教师和父母理解和认可,儿童就可能失去自然发展的机会。

儿童在3岁之前心理发展是不完全的,他们还不能有意识地选择。如果成人给他们的指令不合心意,他们是不会服从的。这一点很明显,成人们不会要求一个两岁的孩子完全服从指令。我们很清楚,要禁止3岁以下的儿童做某件事情,只能通过强制性的呵斥。

宇宙中有一种与宇宙万物相连的生命力,这并不是物理意义上的力量。它促进生命的演化,使宇宙中形成各种形式的生命,可以说是生命的原动力。人的生命也是这种力量的一种形式,生命的演化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人的行为当然也受它的支配。

提到儿童的反复无常让我想起了一件趣事。瑞士教育家帕斯塔罗维奇是教育界的权威人物,他曾经提出了“父爱教育理论”。帕斯塔罗维奇同情儿童所面临的困难,要求教师谅解儿童的错误行为,但是帕斯塔罗维奇不理解儿童的反复无常,他认为如果儿童第一次接受了他的指令,说明他们已经具备了执行这项指令的能力,那就应该一直如此。正是因为帕斯塔罗维奇不能接受儿童的反复多变,他的“父爱教育理论”也就成为空谈了。

第一个阶段,儿童的表现是很任性,他们有时听话,有时不听话,没有什么理由。这种状况需要进行一番研究。

与之相反的是,正常的意志发展并不拒绝服从,在自由发展的空间里,人的意志力得到长足发展,他们会自由选择值得服从的对象。这种服从包含着尊敬的认可,而不是被迫屈服。在这样的学校,教师的自尊心一样可以得到满足。

就像儿童学着运动时一样,1岁左右开始学走路,起先是努力站起来,蹒跚着迈步,然后摔倒在地,他会一次次重复这个过程,直到不想再尝试。不过,在他们完全学会走路之后,也就可以任意使用这种能力了。

按照传统方式教育的教师归纳了一句看似挺有道理的格言:“教育儿童,我自己要先抓好自己。如果儿童听我的话,以我为榜样,那就什么都好办了。”在这里,教育者的金科玉律就是服从。曾经有一位我忘记了名字的著名教育家说:在儿童具有的诸多美德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服从。

接下来,我们将用实际情况来说明以上问题。在此之前必须指出的是,我们对意志这个领域的认识并不统一,存在各种各样的观点。前文我们曾提及一种理论,大意是一种宇宙力量支配着人的意志。

3岁以下儿童的服从意识取决于他所具备的能力,但是同一个命令他们并不是每次都会服从。这时候教师总认为这是儿童在故意反抗,因此对儿童加以训斥责骂,这样反而会影响儿童的正常发展。

意志力发展的第三阶段,儿童从具备服从能力开始逐步形成服从意识。学校的教育就是证明,儿童们服从意识很强,不论教师命令做什么,他们都会马上去做。就是因为这样,我们提到的那个女教师才会觉得自己在教育中一言一行都必须谨慎,以免因为疏忽伤害了孩子们的意志。正是这种意识促使她逐渐获得了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可贵的品质——责任感。

实际上,服从体现在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人类的一种自然特征。当然,儿童形成服从意识需要一定过程,是随着人的成长和成熟,慢慢出现的。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