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西方哲学史 作者:弗兰克·梯利 美国)

章节目录树

第六篇 基督教和中世纪哲学的古典来源

上一章 下一章

最早的基督教团体在类型上非常多样化,但是通常可以被归入非犹太教一类和主要趋向犹太教一类。在一个其细节复杂又模糊的非常早的时期,从这两个来源中出现了一种基督教形式,被称为希腊的基督教,圣徒保罗例示了这一宗教。这一新宗教力图使其教义能够迎合一般大众和有教养的知识分子,并且与盛行于古代世界的异教和犹太教教义相区分。在圣徒保罗的著作中—特别是在他的《希伯来书》中—以及在《约翰福音书》中,我们可以辨别出教父哲学的两个特征:首先是上帝的化身和唯一的儿子耶稣基督的升天;其次,用在希腊世界占主导地位的哲学概念来解释基督这个人。

第二节 教父时期

正是阿塔纳修在同阿里乌斯的持续许多年的论争过程中,给予尼西亚原则一个更具哲学思辨的特征。他作为执事参加了尼西亚会议,在328年他接替亚历山大担任亚历山大城主教区的主教。阿塔纳修通过将三位一体的第三个成员—圣灵包括在尼西亚定义中,从而完善了这一定义,并使得这一定义成为一个真正的哲学学说的出发点。通过这一做法,他为圣奥古斯丁对真正的基督教哲学的表述奠定了基础,这一哲学利用了古典的希腊术语而又不从属于它。

对耶稣基督这个人的性质的基督教理解直到与哲学思辨相结合之后,才具有了明确的形式。如在圣徒保罗的著作中所表述的,这一理解仅包含着晚期三位一体教义和基督的人性和神性结合的萌芽。而且,保罗教义也包含着对最终未被接受的信条的预见,这一点在尼西亚会议之前的争论中得到了充分证实。三位一体的教义是整个西方基督教神学的最终基础,这一教义直到325年的尼西亚会议才有了明确的形式。直到包含在阿里乌斯教徒和阿塔纳修的追随者之间的争论中的三位一体争论在381年的君士坦丁堡会议上得到解决,并且涉及基督的人性和神性之间关系的进一步争论在451年的迦克墩会议上得到解决(至少对西方教会来说是这样),三位一体教义才被确立为新教会的可靠的、公认的基础。在这些发展之前,存在着相当多的神学争论,这些争论使用在希腊世界通行的哲学术语。这一术语学主要是在反尼西亚时期的柏拉图主义和基督教的哲学推理,大部分属于源于斐洛的新柏拉图传统。斯多葛学派和亚里士多德主义的成分也存在于早期基督教思想中,但是新柏拉图主义的部分占统治地位。实际上,这一时期的基督教哲学有时给人的印象是:基督教的部分在吸收希腊哲学时失去了其独有的特征,但希腊的部分在这一过程中变化很小。这对在东方和希腊中心有根据地的反尼西亚派哲学来说几乎是真的,对于接替克莱门特成为亚历山大城基督教派领袖的奥利金(254年去世)来说则尤其如此。

[1] 《中世纪思想》第4页及其后。

第一节 中世纪的划界

我们将视教父哲学为中世纪哲学自身的开端。教父时期在属灵的恩赐上至少是一个富裕和希望的时代,根据最严格的解释,从基督时期开始,到430年圣奥古斯丁去世。根据最宽泛的解释,教父时期也包括基督教教义的进一步发展,这一发展一直持续到692年的特鲁洛会议。教父哲学值得被作为一个哲学史的时期而加以讨论,这一时期既区别于中世纪自身,也区别于我们已经考察过的非基督教的希腊哲学。教父时期是早期基督教和希腊哲学的结合,在神学上比在哲学上更为丰富。这一时期最伟大的代表是圣奥古斯丁,他可能是这一时期唯一配得上哲学家称号的人。奥古斯丁没有哲学上的直接继承人,直到后来的中世纪他才受到重视。在这一节我们将概述一下教父时期。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将对其进行详细讨论,以便更为清楚地了解基督教的部分同源于希腊哲学的部分之间的相互影响。

历史学家为了便于处理他们所掌握的材料,经常任意地为不同时期划界,他们有时候将中世纪定义为从公元395年狄奥多西去世,帝国被他的儿子们分裂,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攻占这段时期。公元395年对我们的研究目的来说有些重要,因为它标志着古代的智力的衰落。但是我们无法辨明在那一很早年代用来界定中世纪一词的特征。H.O.泰勒[1]用文明而不是年代来划定中世纪,他找出了中世纪思想的三个相互作用的特征:(1)新形成的民族的性格,这些民族由在帝国衰落时攻占帝国的北方野蛮人和已经存在于西欧的拉丁民族结合而成;(2)主要通过拉丁语资料而传播的希腊文化和希腊—罗马世界文化;以及(3)拉丁而不是东方(希腊)形式的基督教。泰勒没有表明这一结合在8世纪之前大范围地发生过,他甚至认为教皇格里高利(590年~604年)时期是教父时期和中世纪之间的过渡。我们不需要证明这一点,因为每一个中世纪的定义和历史兴趣都对这一时期的划界有其规定。当然,我们目前的兴趣要求我们从395年之前很久开始,以便弄清楚中世纪哲学的预设和发展。

我们所研究的中世纪哲学将主要涉及与罗马天主教有关的基督教哲学;产生于东方帝国的拜占庭文化的阿拉伯和犹太哲学对西欧哲学施加了影响,因而我们要稍微研究一下这些哲学。

第十七章 向中世纪哲学的过渡

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对古代哲学的研究一直持续到其正式的结束,即公元529年,查士丁尼下令查封在雅典的学校。现在我们发现有必要回溯过去,因为基督教纪元的最初数百年既标志着罗马帝国和希腊罗马(Graeco-Roman)或希腊(Greece)哲学的衰亡,也是新的基督教作为一种教义和制度建立起来的时间。我们现在要考察的这个时代中,基督教凌驾于一切之上,统治着西欧的知识分子。

尼西亚会议(325年)拒绝了新柏拉图主义,它为耶稣基督的基督教概念制定了一个原则,这一原则将基督描述为神子,同时他自己又是上帝的真正化身。因为基督教的新柏拉图主义已经根据其流射原则将逻各斯等同于基督,使后者成为次要的神,介于超验的上帝和可感知事物的世界之间。实际上,尼西亚定义是特别用来拒斥亚历山大城的主教阿里乌斯的异教信仰,后者的哲学前辈是斐洛、奥利金和新柏拉图主义者。在尼西亚会议进程中,由一个较早的亚历山大城的宗教会议对阿里乌斯作出的罢免得到批准,阿里乌斯的学说受到谴责。尼西亚定义确立了基督教徒将要遵守的信仰的意义,其辩护者更多地诉诸于他们所理解的《圣经》而不是哲学的或者神学的思辨。

虽然公元4世纪是一个动荡的世纪,这既表现在新教会的宗教生活上,也表现在帝国的政治生活上,但是在这一时期帝国的大部分都完好无损。在这个世纪末,境况开始发生变化。395年狄奥多西去世,这通常被认为是整个罗马帝国处于一个相当有效而统一的准则统治之下的最后一年。此后,他的两个儿子霍诺里乌斯和阿卡狄乌斯继位,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走上了各自的道路。在为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发展提供场所的西罗马帝国,除了日耳曼侵略者或另外一个指挥者所提出的规则外,不存在其他有效的规则。392年,在狄奥多西去世前的第三年,他正式宣布基督教—其正统形式已经得到了热烈地拥护,并且由坚持不懈的阿塔纳修在尼西亚会议之后许多年对其进行了精致的阐述—是罗马帝国的官方宗教。在混乱的5世纪,基督教成为西罗马帝国丰富的希腊罗马遗产的唯一有组织的持有者,并成为影响巨大的力量,这一传统被转变为一种成熟的、具有自我意识的基督教教义,并通过基督教流传到北方的侵略者那里。希腊罗马传统很深地影响了他们,并转而在成为中世纪西欧文明的思想综合中得到修正。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