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西方哲学史 作者:弗兰克·梯利 美国)

章节目录树

第十六章 新柏拉图主义

上一章 下一章

叙利亚学派的扬布里柯(约死于330年)是新毕达哥拉斯主义和新柏拉图主义的追随者,他主要用哲学来为其多神论宗教进行辩护和证明。与波菲利的学说相比,扬布里柯的学术中,迷信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他的著作有:《毕达哥拉斯生平》《哲学的劝诫》以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注释。

第五节 雅典学校的关闭

普罗提诺并不反对多神论;神祇是神性的化身。他还相信尘世领域中善和恶魔的存在,以及精神在远处发生作用的可能性:整个宇宙都是有精神的,精神之间应当和谐地相互作用。普罗提诺的许多后继者夸大了这些迷信想法,沉迷于巫术和神通。

我们离光芒的源泉太阳愈远,就离黑暗(物质)愈近。创造是从完善到不完善的堕落,我们在存在物的等级愈加向下,就愈加不完善、杂多、变化、分离。每一个在后的阶段都是在前的阶段的必然结果—是其复制品、阴影或者偶然性。但是每一个在后的阶段都努力想向其更高阶段发展,回到其来源中,从产生其存在的东西那里找到其目的或者目标。

参考书

第一节 新柏拉图主义的毕达哥拉斯来源

第二节 新柏拉图主义

但是这一哲学不再有活力。它对旧的多神论的恢复和对旧文化的挽救是徒劳的;这一哲学已经失去了其作用。未来属于基督教,这一哲学曾经与之进行过激烈的争斗。这一新宗教在试图征服理智世界时,机缘巧合地同希腊哲学结成了联盟。

灵魂是神圣的流射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它从纯粹思维中产生;只要存在着观念和目的,它们就必定力图实现自身,产生某些事物。灵魂是纯粹思维的结果、影像和复本,就像所有的结果和复本一样,灵魂与作为原物的纯粹思维相比,较不完善。灵魂是超感官和只能凭借理智理解的;是主动的,具有观念;灵魂具有思维的能力,虽然这一能力是推理的,没有纯粹思维完善,这一能力是自我意识的,虽然超越了知觉和记忆。灵魂具有两个方面:首先灵魂会朝向纯粹思维,其次灵魂会朝向感觉世界。在前一方面,灵魂像纯粹思维一样思考和沉思;在后一方面,灵魂不得不为物质制定秩序,从而有了欲望。普罗提诺将第一方面称为世界灵魂,将第二方面称为自然。有时他的谈论好像表明存在着两个世界灵魂:第二个世界灵魂从第一个世界灵魂—有意识的灵魂中流射出来,构成了有形存在的无意识灵魂。因为有意识的灵魂具有观念,沉思心灵,因而是不可分的;而具有欲望的灵魂推动现象世界的物体,是可分的。

神秘主义

新柏拉图主义在5世纪由雅典学园的领袖普罗克拉斯(410年~485年)复兴。他的后继者有阿里乌斯、伊西多罗斯和达马斯基奥斯。529年,雅典的学校根据皇帝查士丁尼的法令被关闭,希腊哲学的历史正式结束。在这之后,辛普里丘、小奥林匹奥多罗、著名的《哲学的安慰》的作者波依修斯、菲洛普努斯等人出版了一些关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主义的优秀注释。波依修斯的著作和他对亚里士多德著作的翻译以及波菲利的《导论》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世纪早期人们对希腊哲学的了解。

上帝是所有存在者、所有对立和差别、心灵和身体、形式和物质的来源,但是上帝自身没有杂多和分歧,而是绝对的太一。上帝是太一,在无限中包含着万物;他是没有原因的第一因,产生万物,流射出万物。因为杂多预设了统一,统一先于并且高于所有存在者。他的超越性在于,我们对他所说的任何言语都是在限制他。我们不能将美、善、思想或意志归于上帝,因为所有这些属性都是限制,实际上都是不完善的。我们不能说上帝是什么,而只能说他不是什么。我们不能将其界定为存在者,因为存在者是可思考的,而可思考的东西包含着主体和客体,因此是一个限制。上帝比美、真、善、意识和意志更高级,因为这些东西都依赖于上帝。我们不能设想上帝思考,因为这意味着思考者和思想;即使一个思考自己的具有自我意识的存在者也被分成了主体和客体。说上帝思考或者意愿什么就是用他所思考或者意愿的内容限制了上帝,这会剥夺他的绝对独立性。

通常的美德不足以实现与上帝结合的目标。节制冲动是不够的;灵魂必须清除自身的所有感官享受,使自己摆脱肉体的污染。但是还存在着一个比净化更高级的阶段,净化仅是对理论沉思或者对观念当下直觉的准备。理论高于实践,因为理论使我们更接近于看见上帝。但即使通过对崇高的上帝的思维,也不可能实现与上帝结合的最高阶段,这一阶段只有在出神状态才可能实现,在出神状态中灵魂超越了自己的思想,使自己沉醉于上帝的灵魂,与上帝为一。这就是对上帝的神秘回归。

人的灵魂

参考书

第三节 普罗提诺

第四节 晚期新柏拉图主义

存在的三个阶段

这一学派可以区分为三个阶段:(1)亚历山大—罗马学派,属于这一学派的有:创始人阿摩尼阿斯·萨卡斯(175年~242年),他没有留下著作,普罗提诺(204年~269年)发展了他的体系,还有普罗提诺的学生波菲利(232年~304年)。(2)叙利亚学派,代表有扬布里柯(死于330年)。(3)雅典学派,这一学派的主要人物有小普鲁塔克(350年~433年)和普罗克拉斯(410年~485年)。

公元前6世纪由毕达哥拉斯创立的学派在希腊哲学的古典时期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在其神秘主义和伦理学方面,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哲学同柏拉图主义混合在一起,在宗教时期的合适舆论氛围中得到复兴。毕达哥拉斯本人的学说强调其数的神秘主义的伦理、政治和宗教方面的含义,致力于伦理宗教方面的改革。在他去世后,其学说实践的一面保存下来,特别是在意大利,但是这个学派作为一个哲学组织在公元前4世纪就消亡了。柏拉图在其晚年吸收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理论和宗教神秘主义,其学派的直接继承人强调这位大师晚期的学说。随着亚里士多德主义和晚期希腊体系的兴起,学园派放弃将毕达哥拉斯主义作为其正式的信条。毕达哥拉学派的秘密团体及其神秘仪式保持一种不稳定的存在状态,直到公元前1世纪罗马世界急剧增长的宗教热情复兴了这一学派,时代的精神激发他们再次投身于哲学。但是这一运动的领导者并没有回到早期的毕达哥拉斯主义中去,他们采纳了出现于柏拉图主义中的学说,用当时的折中主义方式将其与其他希腊理论结合在一起。毕达哥拉斯被认为是神启知识的来源。新毕达哥拉斯者将他们所接受的真理,以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斯多葛学派的著作中吸引他们的东西都天真地归于这位伟大的导师,他的个性和著作已经被神秘的光环所围绕。

杨布里柯的追随者有:背教者朱利安(361年~363年间的罗马皇帝),他试图恢复旧宗教;阿锡尼的提奥多勒斯;德米斯特是优秀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注释者;马克罗比乌斯;奥林匹奥多罗;希帕提娅也是一位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著作的注释者,她被亚历山大城的基督教徒杀死(415年);她的一个学生叫辛奈西斯,后来成为一名基督教主教。

流射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1)纯粹思维或者心灵,(2)灵魂和(3)物质。在第一阶段,上帝的存在被分为思维和观念,也就是说,上帝思考思想,他沉思纯粹的理念世界。但是在这一阶段,思维和其观念,主体和客体是一,在时空上没有分开:在神圣心灵中,思维者和其思维是同一个东西。如果上帝的思维要成为完善的真理,思维者和其思维就应当如此,因为真理意味着思维和其对象的同一。上帝思考他自己的思想,这思想产生自他的本质:在神圣心灵中,思维的活动性—思维者—和思维是一回事,没有分离。他的思维并不是推理的,从观念到观念,从前提到结论,而是直觉式的、静态的,好像同时深思了作为整体的观念体系。存在着许多观念—这些观念同现象世界的具体事物一样多—这些观念彼此互不相同—,但是就像柏拉图所认为的那样,它们形成了一个统一的体系。上帝的绝对统一和始基都反映在这一由许多不同观念组成的体系中。

以希腊思想为基础构建一种宗教哲学,这一企图在新柏拉图主义这里达到了顶峰。柏拉图的体系成为一种宗教世界观或者神智学的框架,这一世界观独立地利用其他理论,特别是逍遥学派和斯多葛学派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上帝被认为是万物的来源和目标;万物来自于他,又复归于他;上帝是第一和最后一个,是开端、中间和结局。因此与上帝交流或者全神贯注于上帝是我们所有努力的真正目标,宗教就如同宇宙的脉动。

关于新柏拉图主义参见E.R.Roberson,《新柏拉图主义选集》,1924年;P.E.Moore,《希腊哲学》,1923年;T.Whittaker,《新柏拉图主义者》,第2版,1929年;P.Klibansky,《柏拉图主义传统的延续》,1939年。

上帝是所有存在者的来源

普罗克拉斯,《神学纲要》,E.R.Dodds译,1933年;L.J.Rosán,《普罗克拉斯的哲学》,1949年。

参考书

普罗提诺将世界从世界灵魂的流射设想为世界灵魂的必然本性,这一流射过程并没有时间上的开始—比如说,对意志的活动作出回应。从纯粹思维到世界灵魂的流射,物质的创造,物质分化为物体,这构成了一个连续的过程,虽然抽象的思维可以将这一过程分解为不同的阶段,但是这一过程是一个永恒和不可分的行为。同亚里士多德一样,普罗提诺宣扬宇宙的永恒。同时,他认为物质只能相继地接受其形式,世界灵魂创造时间以便它能够发挥作用。同样他接受了斯多葛学派的周期循环学说。普罗提诺并没有指出这些观点是如何和谐共存的,他试图强调的一般观点是:世界一直存在,也将继续存在,感觉世界虽然在部分上是变化的,但作为整体是永恒的。

新毕达哥拉斯学派中的主要人物有公元1世纪的P.尼吉狄乌斯·菲古卢斯、塞克斯都的学生索提翁、提亚安那的阿波罗尼乌斯,2世纪的尼科马库斯和斐洛斯特拉图斯。阿波罗尼乌斯认为毕达哥拉斯是救世主,而斐洛斯特拉图斯将这一称号给予阿波罗尼乌斯自己。新毕达哥拉斯学派也影响了许多新柏拉图主义者:喀罗尼亚的普鲁塔克(50年~125年)、泰尔城的马克西穆斯、阿普列乌斯(生于126年至132年间)、医生盖伦(2世纪)、塞尔苏斯、努墨尼奥斯和其他人。

普罗提诺的这一体系是希腊哲学和东方宗教的结合。它是有神论的,宣扬超验的上帝;它是泛神论的,认为万事万物,一直到最低级的物质,都是上帝的流射。这一体系是宗教的唯心主义,因为灵魂的最终目标是要在上帝的心灵中寻找安宁。虽然这一点在此生不能实现,但是人们应当通过使其心灵与上帝保持联系,摆脱感官的束缚,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准备。

普罗提诺(204年~269年)生于埃及的利科波利斯,在亚历山大城的阿摩尼阿斯·萨卡斯那里学习哲学有11年之久。243年,他到罗马并在那里建立了一所学校。直到50岁的时候他才将其哲学写成著作,在他去世之后,他的学生波菲利出版了他的手稿,并附有他的传记,将其编成六卷的《九章集》,每一卷有九篇文章。这本著作留传了下来。

普罗提诺,《九章集》,S. Mackenna译,1917年~1930年;G.H.Turnbull,《普罗提诺精要》,1934年;英译也参见G. H.Clark,《希腊哲学选》,1949年;B.A.G.Fuller,《普罗提诺论恶的问题》,912年;W.R.Inge,《普罗提诺的哲学》,两卷本;1948年;E.Bréhier,《普罗提诺的哲学》,1940年;B.Switalski,《普罗提诺和圣奥古斯丁的伦理学》,1946年。

Lamblichus,《埃及人的秘密》,A.Wilder译,1915年,以及《波菲利的生平》,T.Taylor译,第3版,1918年。

提尔城的波菲利(232年~304年)是普罗提诺的学生,他出版了老师的著作,并附有其传记。波菲利的目标是要解释普罗提诺的哲学,而不是对其加以发展。他比其老师更为强调禁欲行为和流行宗教,并将其作为净化的手段,因而接受了各种迷信的信念和实践,例如鬼神学、预言、偶像崇拜、巫术和神通。波菲利还写了一本毕达哥拉斯的传记,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进行了注释,还有《(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篇导论》《(普罗提诺哲学的)概要》《与阿奈玻论魔鬼书》以及十五卷的《反基督徒》。其中《导论》在中世纪哲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概要》(拉丁文译本)、普罗提诺和毕达哥拉斯的传记、《与阿奈玻论魔鬼书》以及简短注释的残篇仍然存在。

虽然世界产生自上帝,但上帝并不是创造了世界,因为创造意味着有意识和意志,也就是限制。上帝并没有决定要创造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也不是从上帝演化而来的,因为上帝是最为完善的。世界是从上帝流射而来的,是从他的无限能力或者现实性中溢出的。普罗提诺使用了不同比喻来揭示流射的含义。上帝是源泉,溪流从中流出而并没有使无限的源泉枯竭;或者上帝是太阳,光芒从中射出而并没有使太阳受损。普罗提诺用这些比喻来表达始基的绝对力量和独立性。这一原因并没有转移到或者消失于其结果中;结果也不会限制原因。就上帝而言,结果是非本质的。世界依赖于上帝,而上帝并不依赖于世界。上帝就像有机体繁殖中的双亲,在繁育后代之后仍然是其自身。

参考书

感觉世界中的每一个具体事物,在上帝的心灵中都存在着一个观念。纯粹思维的世界在时空上都是无限的,是一个完善的、永恒的、和谐的理智世界,为现象世界提供样式或者模型。观念并不只是样式;它们也是动力因;如我们看到的,流射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后一个阶段的原因。

人的灵魂是世界灵魂的一部分,其自身是超感觉和自由的。最初,在同身体结合之前,人的灵魂在神秘的直觉中沉思永恒的努斯,它朝向上帝,知道了善。但是后来它将其视角转向大地和身体,便因此而堕落。这一堕落部分是世界灵魂塑造物质的欲望的一个必然结果,部分对于特定灵魂自身来说,是感觉生命的一个不可避免的冲动的结果。这样,灵魂就失去了它最初的自由,因为它的自由存在于朝向远离感官享受的其他方向,与其更高的本性相符合。如果灵魂没有这样做,也就是说,如果它仍然沉迷于肉体生活,灵魂在人死后就会按照其所负罪责的程度依附于另一个人、动物或者植物的躯体上。但是灵魂发散到物质躯体的部分并不是真正的灵魂自身,而只是灵魂的影子,是灵魂的非理性的和动物的部分,是嗜欲和感官知觉的中心,是罪恶甚至是美德的来源。真正的自我是思维和逻各斯,它只有从满足感官的生活转向思维,并通过思维朝向上帝,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使命。但是这一对上帝的回归在尘世生活中只有在很少情形中是可能的。

除非灵魂有可以施加作用的对象,否则它就不可能实现自己运用能力、采取行动和形成某物的欲望。于是灵魂就产生了物质—流射过程的第三个和最低级的阶段。物质自身既没有形式、性质、能力,也没有统一性。它是绝对无能力和缺乏,是恶的基质。物质离上帝最远,是黑暗。我们对物质不能形成任何影像。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假设它是性质变化的现象背后的必要基质,在流逝的感觉世界持续存在。包含在世界灵魂中并与其观念同一的有能力的力量或者灵魂对物质施加作用,将其塑造成包含在神圣理智的理智世界的可感影像或者复本。这些具体的能力或者灵魂将其自身印在物质上面,因而产生了时空上具体的可感事物,这些灵魂自身全部包含在不可分的世界灵魂中,因而既不存在于空间中,也不分散。物体的空间安排完全归于物质,而现象世界的美、秩序和统一性则归于世界灵魂,世界灵魂则回归到上帝。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