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这就是所谓“兵不厌诈”、“兵贵神速”,还真的应了那句老话商场如战场!星期日上午,包玉刚回到香港,悄悄地住进平时很少去的希尔顿酒店,并在那里秘密约见自己的财务经理。财务经理认为,怡和提出的所谓100港元收购一股,是用股票和债券作交换,不能马上见到实惠。而他们出现金,即使报价90港元,也有成功的把握。
怡和财团不愧为盘踞香港一百多年的身经百战的商场老手,这次反击如此突然、如此迅速、如此周密,简直是雷霆一击。然而,他们却忽视了自己的对手是大名鼎鼎的包玉刚,他们太低估这位“船王”的智慧和能量了!
1985年2月,包玉刚又以5亿新加坡币夺得英资集团会德丰的控股权,成为继李嘉诚入主和记黄埔之后,夺得英资四大洋行的第二个香港人。
同年8月,包玉刚又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惊人速度,集巨资大举购入香港另一个发钞银行渣打银行14.5%的股份,成为该行最大的个人股东,迫使莱斯银行收购渣打的计划宣告破灭。
包玉刚的“登陆”创造了又一个奇迹。至此,包玉刚的“王国”版图从海洋扩充到了陆地和天空,投资遍布世界各地,业务涉及地产、运输、酒店、通讯、百货、电脑科技和传媒等领域。
1986年初春,包玉刚耗资2亿港元,收购了港龙航空公司30%股权,出任港龙航空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从包玉刚辉煌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出:他在自己数十年的经营过程中,往往使出的都是大手笔,数千万、数亿的投资,几十亿、几十亿的收入,正是因为这种投资者的豪气和胆量才使得他有了今天的辉煌,才体现了他的价值所在,才受亿万华人的尊重。
一向办事谨慎的包玉刚,立刻联系了汇丰和其他的几家金融机构,在凭借良好信誉获得资金保证之后,登上了返回香港的飞机,而此时,这位62岁的老人已经整整20个小时没有合眼了。
包玉刚认为,该出手时就要出手,虽然这样做要多付出三亿港元。但这是根据对手的底牌确定的,可以稳操胜券。于是他毫不犹豫,一锤定音:“105元一股,就这样定了!”
“如果我们出价每股105元,那么对手绝对无法还击!”财务经理给出了这样的结论。
当天晚上,包玉刚召开了记者招待会。宣布以个人和家族的名义,开出105港元一股的高价,现金收购九龙仓股票2000万股,把所持股份提高至49%!收购期限只在周一、周二两天,但不买入怡和及置地手上的九龙仓股份。同时,他也在各大报纸上刊登大幅广告,宣布这场气势恢宏的反收购行动的开始。
众多商人,包括包玉刚在内,基本上都是白手起家的,他们凭着自己的干劲和信心,最终为自己挣回一个体面的家当来。但这些白手兴家的第一代,具有一切成就事业的条件,但他们欠缺一样先天的东西,就是轻视金钱的气魄。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能够创业却不能守业的原因。
但是包玉刚要的是百分百的成功,要的是速战速决,让怡和完全没有反收购的机会!
这一战真可谓是势若破竹,干净利索,把怡和洋行与置地公司打得绝无还手之力,更显示了包玉刚令人震撼的战斗力和非凡的魄力。这次战役轰动了整个香江,狠狠地打击了英资财团的嚣张气焰,大涨了华人志气,包玉刚在谈笑之间,调集了21亿港元的事情,也成为香港商战史上的一个传奇。
就在包玉刚赴巴黎主持国际油轮会议期间,怡和核心成员召开秘密会议。6月20日,香港各大报章刊出怡和与置地的巨幅广告——怡和系将以两股置地公司的新股与75.6港元面值10厘周息的债券,合计市值100港元的价格,换取一股九龙仓股票,使他们持股比例达到49%,超过包玉刚的30%。
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拥有多少,而在于他为什么付出了什么。著名的世界右脑教育专家七田真在享誉世界的名作《右脑革命》一书中说:“人活着为了什么?为了唤醒真正的自己。人所追求的最终目的,不是金钱,不是名声,不是知识,不是权力,也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的实现。人所追求的最终的目的,是回归到自己原来的形态。”
这是香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收购战,也是一场典型的“闪电战”。从正式开始至收购结束,只用了一个多小时,包玉刚就拿到了49%的九龙仓股权,一跃成为九龙仓的第一位华人主席。
当时不知有多少人在感叹:我的天,21亿,要2100个百万富翁凑起来,才能有这么多的钱哪!
怡和还没有等到清醒过来的时候,就已收到包玉刚送来的请帖了:邀请二股东怡和“置地”董事出席包氏召开的第一次新九龙仓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会议!包要在会上宣布九仓主权已归己有,说明自己将在这片名责地上描绘新的蓝图!
对商人来说,这正说明了一点就是,商人不管怎么样,最后都要回归社会,为社会是否真正承诺了什么,做了什么,这才是做为生意人的价值所在。
持有九龙仓股票20%的包玉刚,在进入九龙仓董事局之后,又购入了大量“九龙仓”股票。1980年4月,包玉刚属下的隆丰国际有限公司宣布,已控制3900万股九龙仓股票,约占总数的30%。英国人慌了,因为他们只掌握20%的九龙仓股票,这就意味着董事长大权要交给包玉刚了,怡和集团将失去九龙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