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个味道,有甜味有咸味有肉味,有糯米的香味,还有那条毛巾的味道,上海早晨的味道。
上海很好吃!浓油赤酱的食物很好吃,吃来下饭,很过瘾。
那是1994年,我们在上海拍电影,工作了通宵后走到外滩,在清冷的黄浦江边,有一位老奶奶推着小车在路边卖粢饭团。我们要了一个,老奶奶用很白的毛巾熟练地包着饭团,放上油条、肉松和一点榨菜末,卷起来捏好,递给我,很烫。我就站在黄浦江边,吃着热乎乎的粢饭团。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个味道,有甜味有咸味有肉味,有糯米的香味,还有那条毛巾的味道,上海早晨的味道。
美食随着时间会变化,会改良,这些食物许多我听都没听说过,更别说吃了,但是其中提到的粢饭团我有印象。
我很喜欢木心,他写过一篇文章《上海赋》,收录在《哥伦比亚的倒影》中,有一段写到上海的食物——“事情还得一早开始。从前的上海人大半不用早餐(中午才起床),小半都在外面吃或买回去吃。平民标准国食:‘大饼油条加豆浆’生化开来,未免太有‘赋’体的特色,而且涉嫌诲人饕餮——粢饭、生煎包子、蟹壳黄、麻球、锅贴、擂沙圆、桂花酒酿圆子、羌饼、葱油饼、麦芽塌饼、双酿团、刺毛肉团、瓜叶青团、四色甜咸汤团、油豆腐线粉、百叶包线粉、肉嵌油面筋线粉、牛肉汤、牛百叶汤、原汁肉骨头鸡鸭血汤、大馄饨、小馄饨、油煎馄饨、麻辣冷馄饨、汤面、炒面、拌面、凉面、过桥排骨面、火肉粽、豆沙粽、赤豆粽、百果糕、条头糕、水晶糕、黄松糕、胡桃糕、粢饭糕、扁豆糕、绿豆糕、重阳糕、或炸或炒或汤沃的水磨年糕,还有象形的梅花、定胜、马桶、如意、腰子等糕,还有寿桃、元宝,以及老虎脚爪……”
上海是一个很会享受、很懂得享受的城市,美、干净、洋气,而且很好吃。这里一年四季都有美食,浓油赤酱的食物很好吃,吃来下饭,很过瘾,也有许多很精致很清淡的食物,吸收了许多杭帮菜、淮扬菜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