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蔡和森发言反对马林这种主张。我们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加入国民党不能与西欧共党工人加入社会民主党工会一事相提并论,国民党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加入进去无异与资产阶级相混合,会丧失它的独立性,这与共产国际第二次大会所通过的原则不合。我们指出与国民党建立党外的联合战线是可以做到的;这有过去国民党和其他派系建立联盟的实例为证;如果组织一个联合战线的委员会,可以推孙为主席,委员会中的国民党人数也可比中国共产党人数多一倍左右。我们所要说明的中国共产党并不是要求与国民党来个平行的联合战线,只是不要丧失独立性。我们还着重指出,中国共产党除与国民党合作建立联合战线外,更应注意争取国民党以外的广大工农群众来壮大自己。根据这些观点,我们要求不接纳马林的主张,并请共产国际重新予以考虑。
根据共产国际主席团7月18日的决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接到通知后,必须立即把地址迁到广州。所有的工作都必须在菲力浦同志紧密联系下进行。
1922年7月莫斯科
出席会议的是五位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高君宇。此外,马林以及翻译张太雷出席了会议。
文件中提及的“菲力浦同志”,亦即马林。
为了消灭在中国的帝国主义这一前提,就必须建立反帝的统一战线,我们党已决定和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了,其形式是我们的党员以个人名义参加国民党。
马林是提出“国共合作”重大战略的第一人,提出中国共产党应建立“统一战线”这一重大决策。
兹特启者,马林君建议中国共产党及社会主义青年团均加入国民党,余等则持反对之理由如左(引者注:陈独秀原信竖写,故云“理由如左”)。[2]:
吴廷康先生:
为什么在中国共产党“二大”刚刚结束,就召开“西湖会议”呢?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和我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帮助下诞生的。 [1]《中国共产党党史简明辞典》,390页,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2]此信见《中国共产党中央文件选集》,第2册第15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
马林的意见,得到了共产国际执委会的支持。
维经斯基
于是,1922年8月29日、30日,在杭州西湖召开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全会,亦即“西湖会议”。
这样,1922年3月底,马林从北京来到上海,便非常明确地向陈独秀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党员应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行国共两党的党内合作。
马林在这次会议中是主要的发言者。他坚持共产党员必须加入国民党;大概是为了减少反对,他避免提到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犯了“左”倾幼稚病。他的论点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加入国民党,为实现关于国共建立联合战线唯一可行的具体步骤。其主要理由大致是:第一,中国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只能有一个民主的和民族的革命,决不能有社会主义的革命;而且现在无产阶级的力量和其所能起的作用,都还很小。第二,孙中山先生的国民党是中国现在一个有力量的民主和民族革命的政党,不能说它是资产阶级的政党,而是一个如各阶层革命分子的联盟。第三,孙中山先生可以而且只能容许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决不会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一个平行的联合战线。第四,中国共产党必须学习西欧工会运动中,共产国际所推行的各国共产党员加入社会民主党工会的联合战线的经验;中国共产党须尊重共产国际的意向。第五,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既可以谋革命势力的团结;又可以使国民党革命化;尤其可以影响国民党所领导的大量工人群众,将他们从国民党手中夺取过来等等。
马林也意识到,要使陈独秀接受他的意见,唯有赴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执委会面陈自己的主张。
中国共产党“二大”刚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服从共产国际的领导,这是组织原则。看来,必须照这衬衫上的文件执行。
经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中央接受了共产国际的意见,决定实行国共合作。
陈独秀对这一切,都非常明白!
在这个饭店里,有一群特殊的旅客在那儿紧张地工作着。马林是这群旅客中的一个。维经斯基也住在那里。有一些书,如《中国共产党党史简明辞典》说维经斯基出席了中国共产党“二大”,是不符合史实的[1]。
干脆,在4月6日,陈独秀直接给维经斯基(亦即“吴廷康”)去信,希望维经斯基向共产国际执委会直接反映他的意见,以求共产国际执委会否定马林的意见。
马林从桂林归来,写了报告给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张中国共产党应与孙中山合作。
陈独秀意识到,要想说服马林,唯一的办法是向马林的上司——共产国际执委会打报告。这样,陈独秀发出了给维经斯基的信。
一路上,马林格外留意的是他皮箱里的一件衬衫。
原来,在1922年2月,共产国际执委会决定撤销设在伊尔库茨克的远东书记处,改为在莫斯科设立共产国际远东局,直属共产国际执委会领导。
第三国际倘议及此事,请先生代陈上列六条意见为荷。
马林这一战略性的意见,极为重要。所以,应当说,马林是国共合作的首创者,也是中国共产党统战策略的提出者和制定者。所以,马林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统战鼻祖”。
马林是在1922年4月23日乘坐日本轮船“鹿岛丸号”离开上海的。他与维经斯基不同,不走“红色丝绸之路”,仍走海路,经新加坡、苏伊士运河、马赛,来到荷兰。然后经柏林来到莫斯科。
其实,这倒是事出有因:在中国共产党“二大”之后一个月,即1922年8月,在杭州西湖召开了中国共产党中央特别会议,史称“西湖会议”。这次中国共产党中央特别会议格外重要,以致被误认为中国共产党“二大”。
张国焘接着回忆道:
(六)广东、北京、上海、长沙、武昌各区同志对于加入国民党一事,均已开会议决绝对不赞成,在事实上亦已无加入之可能。
(五)国民党孙逸仙派向来对于新加入之分子,绝对不能容纳其意见及假以权柄。
陈独秀先生也反对马林的主张,而且发言甚多。他强调国民党主要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政党,不能因为国民党内包容了一些非资产阶级的分子,便否认它的资产阶级的基本性质。他详细说到,一个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以后,会引起许多复杂而不易解决的问题,其结果将有害于革命势力的团结。但他声言,如果这是共产国际的不可改变的决定,我们应当服从,至多只能申述我们不赞同的意见。
马林为什么要带这份文件来呢?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什么“必须立即把地址迁到广州”?为什么强调“所有的工作都必须在菲力浦同志紧密联系下进行”?既然是“共产国际主席团7月18日的决定”,为什么要以维经斯基的名义下达?
为什么曾一度传说中国共产党“二大”在杭州西湖召开呢?
(一)共产党与国民党革命之宗旨及所据之基础不同。
马林的意见,受到陈独秀的坚决反对。两座“火山”在一起,谁也说服不了谁。
于是,马林带着那件具有“尚方宝剑”般威力的衬衫,返回中国。
见到衬衫上的文件,陈独秀当即明白,自己的意见被共产国际否定了。
这样,共产国际执委会在7月18日作出了正式决定,赞同马林的意见。
会上,李大钊、谭平山等中国共产党党员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委员,毛泽东、瞿秋白、张国焘等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
在中国共产党“一大”,马林就已经谈了自己的这一见解。当时,他的意见未受到重视。
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把关于统一战线的决定公诸于世。
马林一到上海,便会见了陈独秀。两座“火山”一见面,马林便取出了那件衬衫。
马林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在爪哇工作期间,他发觉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印尼共产党前身)又弱又小,而伊斯兰教联盟庞大而松散。他建议,两个组织的成员可以保留自己原来的身份而互相加入。这样,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的成员便迅速地进入伊斯兰教联盟的领导核心之一,使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的力量很快壮大。
诚如本书第一章已经引用的1922年7月30日《真理报》所载报道《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现状》,介绍了马林在共产国际执委会7月17日会议汇报中国之行的情况。
中国共产党负责人李大钊居然成了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的主席团成员!
1922年7月11日,马林在莫斯科写下长长的给共产国际执委会的报告,详细汇报了他在中国工作的情况。
这样,孙中山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陈独秀
张国焘还回忆说:
马林来到中国之后,他觉得中国共产党的情况类似于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而国民党的情况类似于伊斯兰教联盟。马林以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保留自己身份的前提下,应加入国民党,进入国民党的领导层,这样可以迅速壮大中国共产党。
这样,中国共产党开始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重要的力量……
尽管马林有着共产国际的“尚方宝剑”,在会上,马林还是受到激烈的反对,内中包括陈独秀和张国焘。
借着灯光,陈独秀细细观看,这才看清衬衫上用打字机打印的几行英文——那是共产国际远东局致中国共产党中央的重要文件!
会上,由英语流利的刘仁静代表中国共产党作了重要发言:
陈独秀看罢这衬衫上的文件,久久沉默着。
(二)国民党联美国,联张作霖、段祺瑞等政策和共产主义太不相容。
当时,设在伊尔库茨克的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看重吴佩孚,希望中国共产党与吴佩孚建立合作关系。
共产国际办公室,便设在留克斯饭店里。
马林传达了共产国际的意见。
马林经过深入调查、了解,指出吴佩孚、陈炯明都不可靠。他在张太雷陪同下,1921年12月23日在广西桂林拜望了孙中山。马林在孙中山的大本营里住了九天,对国民党进行了仔细的考察。孙中山向马林表示,虽然他并不信仰马克思主义,但是他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有许多一致的地方。
马林说这是共产国际已经决定的政策,陈先生还提出只能有条件的服从。他着重指出只有孙先生取消打手摸(模)及宣誓服从他等原有的入党办法,并根据民主主义的原则改组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党员才能加入进去。否则,即使是共产国际的命令,他也要反对。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用一段非常准确而又简明扼要的话,概括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
(三)国民党未曾发表党纲,在广东以外之各省人民视之,仍是一争权夺利之政党,共产党倘加入该党,则在社会上信仰全失(尤其是青年社会),永无发展之机会。
为了统一思想,马林建议召开一次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国共合作问题。
(四)广东实力派之陈炯明,名为国民党,实则反对孙逸仙派甚烈,我们倘加入国民党,立即受陈派之敌视,即在广东亦不能活动。
共产国际远东局
这样,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一大”时,大会主席为孙中山,而主席团由五人组成,即胡汉民、汪精卫、林森、谢持、李大钊。
陈独秀致维经斯基的信,全文如下:
“西湖会议”的“主角”是马林。马林出席了中国共产党“一大”,但是没有出席中国共产党“二大”。
陈独秀与马林的尖锐分歧,是在1922年3月29日马林从北京回到上海之后,达到了谁也说服不了谁的地步!
由于此信是陈独秀写给维经斯基的,马林也就带来了维经斯基名义下达的文件,等于答复了独秀。
陈独秀同意了。
7月27日,当苏俄政府派出外交代表越飞来华时,共产国际派出马林与他一起来华。
在中国共产党“二大”召开的那些日子里,马林正在莫斯科特维尔斯卡亚大街的留克斯饭店。
维经斯基则与陈炯明“长谈三次”,又倾向与陈炯明合作。
在莫斯科留克斯饭店,马林和维经斯基长谈。维经斯基赞同马林的意见。马林、维经斯基又向主持共产国际常务工作的斯大林、季诺维也夫作了汇报。
这样,由于马林的汇报,以列宁为首的共产国际领导人得知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及初步的活动。
这件珍贵的衬衫,如今保存在荷兰国际社会史研究所。衬衫上的文件,全文如下:
张国焘后来在《我的回忆》一书中,这么忆及“西湖会议”:
此后不久,1922年11月5日至12月5日,共产国际“四大”在彼得格勒召开。陈独秀作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刘仁静作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代表、王俊作为中国工会代表出席了会议。记者瞿秋白此时已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
这样,1923年1月12日,共产国际执委会作出了《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
李大钊先生却采取一个调和的立场。他虽同情我们的某些看法,也称许陈先生所提出的条件,但基本上是附和马林的。他认为国民党的组织非常松懈,无政府主义者加入国民党已经多年,挂着国民党党籍,依然进行无政府主义的宣传,并未受到任何约束。即单纯的国民党员也抱有各种不同的政见,单独从事政治活动的例子也不少,足见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同样不会受到约束。他也判断联合战线不易实现,采取加入国民党的方式是实现联合战线的易于行通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