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建议让孝宗注意到了朱熹,正当朱熹兴冲冲地赶到杭州的时候,宋军在另一场战争中失利,朝廷派人议和,朱熹强烈反对,慷慨陈词。朱熹的爱国之心,日月可鉴。
朱熹在湖南任职的时候,又主持修复了四大书院之一的另一著名书院——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成为朱熹讲学授徒、传播理学的场所,在当时几乎取代了官学。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解读:我们在生活中要常怀感恩之心,要想到一粒米、一缕丝都是别人辛辛苦苦创造出来的,因此要懂得珍惜、勤俭。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熹的另一项重要影响,就在于他的聚众讲学,传播理学思想,最终创立了一个宋学理学的门派。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接物之要”。
【朱熹讲学】
【朱熹其人】
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朱熹字仲晦,号晦庵,在今天看来他是福建人。父亲朱松是进士出身,曾经任著作郎、吏部郎等职,在朱熹14岁那年,父亲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贬死去。19岁时,朱熹参加乡试、贡试,荣登进士榜。后进入朝廷当官,历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后来也因为政治事件而革职回家,病逝在家乡。朱子主要的贡献在于创立了程朱学派,是集程颐程颢二程理学思想的大家,也是当时著名的诗人。
4.“政权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处事之要”。
解读:自己的态度恭敬庄重,那么别人也就能对你产生敬重之心;如果自己傲慢无礼,别人也就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
3.“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的“修身之要”。
解读:为什么泉水这样清澈?因为源头有活水源源不断地流出。人的生命之泉就是心,为什么有的人生活那么多姿多彩,就是因为他有一颗充满想法、勇敢执著的心。
2.“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为学之序”。
绍兴三十一年秋,金马踏长江北岸,宋高宗准备出海南逃,但在右相陈康伯的竭力劝阻下作罢。不久宋军击溃了金兵,消息传到当时朱熹求学的延平时,他欣喜若狂,写下了庆贺的诗篇。同时,他又给负责军事的大臣写信,建议乘胜出击,夺回中原。不久孝宗继位,朱熹这时上奏孝宗,提出了罢黜和议、任用贤能的建议。
“白鹿洞书院”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这一套“学规”则成为各书院的楷模。后来朱熹又在武夷山修建“武夷精舍”,并从儒家经典中精心节选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刻印发行。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四书”的由来。
古代诸子百家的称谓,常在姓的后面加上一个“子”,表示敬意,像孔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孙子等,到后来,这种用法就较少了,到了宋代,又有一个人被称为子,他就是人称朱子的朱熹。
隆兴和议之后,宋朝甘做金朝的“侄儿”,朱熹一头钻进理学中去了,开始编写大量的道学书籍,从事讲学活动,生徒盈门。
解读:读书有三点要做到:用心体会、用眼阅读、用口朗诵。读和诵我们都容易做到,但是心到很难,常常是看书如过眼云烟,转瞬即忘,用心地读,是能够有所体悟的。
在庐山唐代李渤的隐居旧址,建立“白鹿洞书院”进行讲学,并制定一整套学规:
【朱子名言】
1.“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教之目”。
朱熹是一个理学家,理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问。朱熹认为,理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而上者,理是事物的规律,理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他又称理为太极,是天地万物之理的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