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赢得了我们的关注,金钱就会随之而来。金钱是我们认可自己眼光的一种度量。我们“想要”——这是一种强烈的关注形式——然后我们用钱来满足欲望。而使用这种产品或者服务是关注的延续。向别人推荐是关注的进一步延续。
保持源源不断地受关注,金钱就会随之而来。
有很多方法能把免费得来的关注转化成金钱,这并没有什么新鲜之处。除了常规的现金购买之外,还有订阅、俱乐部、免费加收费、按量收费、折扣以及各种的商业技巧。就像我在“战胜免费”一文里提到的,把免费得来的关注折现还有很多方法。
可是在这样一个世界里,我们并不可能享用所有的好东西。总有很多好歌我们未曾听过;就算看电影是我们的全职工作,我们还有一辈子都看不完的好电影;总有很多有用的工具我们没有时间来掌握;总有很多酷的网站我们无暇顾及。如果和你个人并不相干,请忘掉那些多余的东西、那些大众热点和那些受到好评的佳作。你应该花时间关注那些与你密切相关东西,不过即使这样也已经应接不暇了!事实上,有许多伟大的乐队、书籍和产品适合你,甚至为你独特的品味定制,但他们的数量也远超过你可以接受的限度。
2008年9月25日
免费是一个吸引眼球的好方法。克里斯·安德森总结了四种免费方式,无论是一种产品还是服务,在免费提供的同时,是用我们的关注交换的。如果这种关注没有返回到提供者这里,那么免费就没有意义。提供者并不是在树林里随便派发免费的东西,他们这样做是因为顾客的关注是有价值的。
你需要不停地让人感觉惊喜:你可以是耀眼的新奇、无条件地给予帮助,可以是诱人的诡异,可以是意想不到的可靠,可以是显而易见的真实,等等。
但是把关注度转换成金钱?这不是不知羞耻自吹自擂的人才会做的事情吗?这不是社会名流才会做的事情吗?是的。不过这也是谷歌正在做的事情,基因泰克公司和3M这样的老牌制造商也在这样做。他们提供了有用的产品和服务,不过他们的竞争对手也是这样,我们也都是这样。
关注和金钱之间的紧密联系是相互依赖并且有利可图的,意识到这件事情非常重要。谷歌赚了几十亿美元,因为它不仅提供了人们想要的服务(这是最低的标准),它知道眼球聚集的地方,金钱迟早会跟随而来。于是谷歌不断小幅提升性能,大幅提升设计,这使它持续吸引着眼球。一开始他们并不知道金钱会如何流入,但是他们知道,总有一天钱会来的。Facebook、Myspace、Netflix、亚马逊、iTunes以及其它成千上万的创业者都抱着这样信念。现在,读者的眼球从报纸和杂志转向博客。我们能肯定地说,金钱会随着眼球的移动而移动。财富已经开始从印刷转移到屏幕,媒体世界也会随着眼球的移动继续向这个方向倾斜。
好吧,现在有人注意到我了,钱在哪里?
除了“关注”之外,其它的任何东西都可以作为商品生产出来。奢侈品也只是短时间的奢侈,他们会迅速地被仿制进而流入市场。优质品牌保持高价,只是因为它们储存了过剩的关注。
新经济的新规则可以被总结为:
如果一个新的东西没有用或者不好用,那么它马上会在这个系统里被淘汰。事实是,就算这个新东西“有用”或者“好用”,它也不一定就能获得成功。“好用”和“有用”现在成为了一种最低标准,甚至可以这么说,“优秀的东西”也只是成功最起码的标准。现在想要持续成功,还必须能够持续吸引我们的眼球。
这就是你所需要知道的全部东西。所幸,现在有数不胜数的方法来聚集和维持关注。
全球范围内,技术元素的建立使产品和服务喷涌而出,这一速度越来越快。发明新的东西并且做成成品已经变得越来越简单了,甚至只需要一次点击。巨型购物中心遍地开花,里面充满了各种看上去有用的小玩意。互联网上也充斥着类似的网站。这个实用性的大潮中,产品和服务正变成一种背景嘈音,他们就像风一样无处不在不停地挤压我们,使我们无法逃离这个“有用”的气压。想象一下这样一个世界,充满了无数个各类小机器仆人,都渴望来帮助我们。这个世界离我们已经不远了。
有时候钱来得很直接,不过现在更多的情况是间接而来。广告主支付的费用,便是金钱随着关注而来的一条常见的间接路径。
还在默默耕耘努力实现新想法的先驱们,这句话送给你们:坚守信念!目光聚集的地方,金钱必将随之而来。
得到一时的关注也许还比较简单,可是我们周围的环境当中,有数不清的又好又有用的东西,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持续地吸引关注。对于一个乐队来说,问题不在于如何“被发现”,而是如何保持吸引力。对于网站来说,也不在于获得昙花一现的巨大流量,而是让人们一次又一次回访。对于发明家来说,并不只是让人买你的东西(这只是钱而已),重要的是让人每天都使用它。感受到它的存在,认真思考它,爱上它,并且为它赋予意义。
目光聚集的地方,金钱必将随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