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系列书籍是这样的:
当冯·诺依曼(Von Neumann)试图弄明白最小的自我复制机器可能会是什么样时(尽管他从未发表这一研究结果),控制论的一个重要时刻来临了。虽说不乏大量大型自我复制机器的实例-——所有生物都是,然而能够自我复制的最小东西会是什么样呢?循着这条调查路线,他提出了开创性的细胞自动机的模型,它最后会生成大量人工生命。近来,生物学家已开始问同样的问题——我们能想到的最小生物是什么样的?生命能有多小?循着这条思路,外太空生物学家和生命起源研究人员对自我复制核糖核酸(RNA)可能的最小编码进行了实验,它比我们在地球自然环境中所发现的RNA要小得多。
这会激发跨代信息交流,因为只有某个第二代参与者成功复制了一个人的永恒之书以后,这个人才有资格进入永恒之书联盟。(第二代创造者可能需要额外的动力来与第一代创造者沟通交流。)我很想成为永恒之书联盟的成员。如果你也对这个主意感兴趣,请告诉我。
而且我相信有不止一颗种子,但还不能证实。压缩并封装技术元素这个复杂事物的方法可能不止一种,正如蛋白质折叠的方法不止一种。我们可以设想各种种子(库),它们通过重新种植、重新发现或完全重新开始就能延续文明的某些方面。其中一些种子可能比其他的大。包含最基本的自启动概念和文明知识的最小图书馆(库)是什么样呢?它必定只包含信息,因为有了正确的信息,就能造出任何需要的工具。
首先,这是一本告诉你如何创造永恒之书以及更多东西的书。在沉思中我领悟到,我的项目实际上是一系列的丛书。每个版本都会在基本理念上进行改进,直到最后一版包含了重启文明的工具包,成为一本能不断自我复制的书。
2)这些副本的接受者中,至少有一个已经制作出一个第二代副本。
2006年2月22日
种子有很多用处。它们启动下一季的新生,也能为某些物种处于休眠模式,从而有助于长时间断层后的种族延续。它们还是其他项目的食物(输入)来源。我们知道,橡树可以简化成橡子,鲸可以追溯到受精卵,因此我认为文明可以被压缩成某种形式的图书馆(库)。这颗种子的解压还原需要有适合的环境和时间尺度(受精卵长大成为幼鲸需要鲸妈妈,橡树需要森林和土壤),因此生物虽没有完全被压缩进这一颗种子中,但这颗种子还是够用了。
这颗种子很可能会是个充满知识或许还有工具的图书馆。现在许多图书馆都包含许多关于文化和技术的知识,甚至还包括一点如何重建知识的知识。但是这个图书馆必须精确记录文化自我复制的全部基本知识。这个种子图书馆并不是囊括所有知识的寰宇图书馆,意识到这一点很重要。相反,它是一粒果核,包含了不能被复制的东西和一旦展开便能使知识复原的信息。
我能想到永恒之书联盟,一个精英阶层,一个俱乐部,所有成员都完成了下述工作:
1)每个成员都创建了他或她自己版本的永恒之书,书中包含创造至少100个永恒之书副本的知识。
然而,据我推测,创造一本高深的技术元素永恒之书的真正挑战在于,重建技术所需要的大多数知识甚至还没有被记录下来。各类专家头脑里数量庞大的隐形知识虽然在工厂和办公室里被不断传承,却没有都记录下来,尤其没有记录在图书馆里。提炼这样的基础知识对外行来说不太可能。
而我可以想见,永恒之书计划会点燃狂热爱好者的热情,会有个人版本让大家共享并获得赞誉。“想看看我做的永恒之书吗?”还有谁会如此跨学科地关照人类知识呢?还有谁愿尝试再现我们走到现在所需的每一步?
我一直在思考,如果做个试验,怎样才能创建这么一本永恒之书。
我一直把文明看作一种生命形式,一种自我复制结构,并开始对包含最少文化“基因”的文明种子会是什么样感到好奇。它要能再次发芽结果,直到长出另一颗种子。或者说,可能存在的最小的技术种子会是什么样?它一定是一颗能够长到繁殖年龄并成为一种成熟文明的种子,而且有自己的后代——另一颗有复制能力的种子。
第4版是一张DVD或类似东西,讲的是如何从手工制作书籍的技能开始制作DVD(或类似东西)。我不确定你用硅、铝、石油和铜这样的基本原料就能重新制作出DVD。要涵盖制作DVD的完整知识,可能需要一整个书架的DVD。
但是真正的绝技是将重启文明到我们现在的文明程度需要的最小知识量装进一个信息源中。用三代人的时间重启技术元素需要的最小知识量是多少呢?一代的时间呢?
第2版是一本激光印刷的书,它包含如何从零开始制作书的类似信息,而要完成亲手制作几本书的计划,这些信息就要进行专门改进、综合与测试。用第2版的书你能制作一本书,但不是开始那本书。
第1版是一本激光印刷的书,它重新印刷了古老手册中关于如何造纸、如何进行活字印刷、如何装订书籍等内容。因此它包含了如何制作和自己一样的另一本书的基本信息。(我的实验正处于这一阶段。)它主要涉及概念层面,但是可能很实用,也可能不怎么实用。制造纸和墨水没有多难,但是造活字很难。
永恒之书还可以作为教学设备。正如斯图尔特·布兰德所说:“其吸引力在于,每一个新人类通过接受永恒之书的教育,实际上就可以重启或者至少重新发现文明。”尝试通过组合并完成文明重启手册的中的每个元素,这也许就是可能出现的最好教育了。
人们对技术和文明的定义不同,因此有许多方法可以得到这个种子。这颇为有趣,就像做备份。不同的需求会催生不同的策略。一些人希望这个自我复制的图书馆“种子”能够快速重启——一个十年瞬间启动包。也许你想在太空船上也放一个文明种子。或者希望这个文明种子能够深刻而缓慢地展开,虽需经常呵护却能产生非常稳健的技术元素。一些永恒的种子或许专门用来创建某种特定类型的文明,比如某个拒绝或欢迎宗教的文明,或是转变女性观念的文明。这个种子的另两个版本:“野生”版是一个能够在荒野之地茁壮成长的种子,无需哺育,无需土壤,这是世界末日后的版本。它几乎无需扶持便能够重启文明。这个版本必须能够完全自证,并且能与愚昧无知相抗衡。第二个版本必须在与涌现出来的其他永恒种子甚至是已有文化的竞争中迅速成长到成熟阶段。它必须像野草一样坚韧顽强,对由其它种子造成的破坏有很强的恢复力。打开一本永恒之书的方法也可能成千上万。
这样推测下来,图书馆之间会存在“竞争”。取胜之道是在创建自己的永恒之书时做到清晰明了、合乎逻辑以及条理分明,这样其他人便可以遵循它来重新制作你的“永恒之书”。这是争夺第二代人的竞争,看第二代人会先做出谁的永恒之书。
第3版是一本按此基本过程完成的全手工制作的书。这本书讲的是如何制作出和它一样的书。在手抄纸的部分会向你描述如何制作你正在阅读的纸张,讲墨水的章节将用按其所列方法造出来的墨水印刷,如此等等。这是一本真正的永恒之书。
我想除了我没有人会对制造一本第1、2、3版本的永恒之书感兴趣,它们由桑树皮和油墨制造而成。但是我可以想象,许多人对制作一本第4版永恒之书感兴趣。他们愿意用多年时间仔细研究、选择和权衡书籍、视频、音乐、知识及网站的内容,这需要把自我复制图书馆嵌入现代媒介之中。亚马逊网站书目、文献书目及博客和其它链接列表的流行,证实了建立最基本知识大名单的吸引力。它们的最终信息源名单必须能让任何研究这些材料的理性的人至少能重建该列表工具并复制列表内容。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随着媒介变得越来越复杂,它也变得越来越困难。(想象一下需要多少说明细则来教人制作DVD)。当然我们的知识图书馆每天都在扩展。
显然,与所有其他东西不同,这样一个图书馆必须能传授建立一个全是书籍的图书馆的知识,因为从许多方面来看这都是文明不可或缺地重要部分。这样,我们就有了能够自我复制的图书馆,也就是永恒图书馆。能够自我复制的最小永恒图书馆可能是什么样呢?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以后它或许就跟今天一本书一般大。由于它包含的主要是信息,因此我们可以把自我复制的永恒图书馆看作一本自我复制的书——“永恒之书”。
下一步将是一本扩充版的永恒之书,它会更像一个永恒图书馆。
技术元素的种子一定是一个自启动设备。基本信息能够指引人们打造工具,有了这些工具就能解锁更多知识,而这些知识又用于理解其余的信息,掌握了这些信息又可以创造更多工具,理解更多信息。这样无尽地递推下去。
这样扩展下去,我们就需要一个囊括DVD、硬盘、电脑和网络的图书馆,这些软件和硬件就包含了复制这个软件和硬件知识库所需要的全部知识。这个图书馆本质上是一个重启文明的工具包,拥有能够自我复制的知识,它记录着一些基本的文明技能。它可以很大。大到极致,现在地球上所有书籍和文献所构成的元图书馆,就是一个永恒图书馆。我们所知道的一切必定包含如何重建它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