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技术元素 作者:凯文·凯利 美国)

章节目录树

技术想要免费

上一章 下一章

实际上,免费的概念很好理解。因此我要为克里斯在整本书中,为解开免费谜团的句句妙言击节喝彩。关于免费我们有太多要谈,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过刚刚开始理解免费意味着什么。我本以为我在10年前就结束了这个课题。然而,在这10年中不断涌现的问题,连同持续的社会进化,以及新的社会动态和新的技术突破,还有其他更深入的研究结合在一起,使我产生了新的想法,特别是我对免费已经在技术当中根深蒂固的论断。在TED的大厅里,我和克里斯一道分享了这些不成熟的想法。在大会结束后我发现,技术和免费之间的联系比我想象的更为深远。现在,我的结论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技术想要免费。

技术想要免费(这里指的是价格上的免费)因为它在变得免费的时候,还可以提升自由度。技术所蕴含的天才、能力、好处,只有在近乎免费的时候,方能得到释放。对免费的追求,可以去除施加在技术元素各个门类身上的枷锁;使其极尽所能地与其他技术门类相互作用;杂交出新的工具,加强工具的生态特征;给使用者更多的选择和自由。当一种技术越来越充裕,越来越廉价,它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小众市场(利基)以存在下去,并以商品的形式对其他技术进行支持。技术走向免费的同时,也会释放自身存有的最后两样东西:选择与可能性。

就在几个星期前,一个硅谷企业家宣布,他已经获得了制造电动汽车的资金。凡是从他公司购买电力的顾客,都可以免费得到一辆。这下我们就能看看把免费运作起来会是什么效果了。不过我们都已经知道,免费在航空业中会发挥怎样的作用。在KLM演讲几年之后,瑞安航空就在欧洲掀起了一场风暴。公司用36美元的低票价策略,将欧洲内部航班价格降到了“几乎”免费的程度。旅客需要支付的,仅仅是机场税费。实际上,往返偏远机场的车费往往高于国际航班的机票价格,许多旅客对此抱怨有加。在KLM这种国有航空公司垄断航空市场的情况下,两位数价格的机票已经“等同于”免费。瑞安航空成立于1985年,但公司在90年代末才演变成为行业里的搅局者。受西南航空的启发,加上欧洲航空业监管的放松,瑞安航空将自己重新定义成了廉价的航空巴士。2000年,它将订票系统搬到了网上,让旅客跳过了从旅行社订票的手续,节省了时间,直接吸引了年轻旅客的市场,从而迎来了井喷似的发展(现在看来,必须通过旅行社才能买到飞机票是多么不可思议)。瑞安航空抓住了“免费”的办法。首先,它将顾客转变成了不用付钱的旅行社,然后在机票当中仅仅包含了最基本的座椅费用,进而对其他服务收费。免费的是旅客手中的机票,但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免费。其中一个例子,就是2006年,瑞安航空开始对行李托运收费。结果怎样?在过去十年中,瑞安的客流量、飞行里程和航班次数每年以25%的速度增长。而KLM呢?早被法国航空收购了。

“今日城市中食品原材料的批发价格占消费支出的4%,在一个世纪之前占20%。”

这一点十分重要。一架航班、一部手机、一辆车,所能够提供的服务远不止一种。汽车和飞机的移动性不过是一件商品而已。汽车可以把你从甲地带去乙地,但它同时还是一个机动灵活的私人空间,也是一间移动的办公室,还是一个娱乐中心,它甚至能够彰显车主的品味,带来设计的乐趣。消费者自己可以在哪些特性需要花钱,哪些特性必须免费之间作出平衡。比方说,你可以免费得到一辆带着你到处跑的汽车,但没准要为车里的音响和导航系统花钱。或者说,你买的是汽车,而音响和导航系统是免费的。这跟机票免费,托运收费;或者机票收费,托运免费的情况又有什么区别呢?正是这些选择才令消费者成为了上帝,因为他们挑选的,是自己想要免费的那部分。

所以猛一看,“食品”特定单位的真实价格一跌再跌。但是他补充了一句:

话虽如此,但别忘了,健康也是我们身体的一种自然状态。我们复杂的身体系统可以抵抗疾病,逃离死亡,保持持续的健康。我们身体的诸多复杂系统——淋巴系统、神经系统、肠胃系统、骨骼系统、心脏系统、脑部系统,齐心协力使我们处于自我维持状态,远离熵的无序状态。大部分的时候,这种自我维持健康的状态更接近自然,或者,至少和死亡的状态一样自然。实际上,这正是活体这样的“外熵”系统的一个标志,整个系统的设计可以令活体尽可能地处于这种自我维持状态。从最真实的层面上来看,我们的归宿是健康,而不是死亡。

随后,我习惯性地用一段预测结束了发言。我当时思考的,是一种对KLM探索免费,非常有效的模式。试想,当你把机票价格定成免费时会是什么样子?我当时说道。如果乘坐某次特定的航班是免费的,或者接近免费,或者“看起来”是免费的,消费者就会为那次航班上的飞行餐、行李架、电影、燃油税、甚至机票预订等等所有的东西掏钱。一个人,哪怕他不订票,不带行李,不吃饭,不打电话,也还是得为燃油税和机场建设费用掏钱。不过,每英里的运输费用还是会向免费下滑。我解释说。人们应该习惯这种观念。即便你觉得它太过荒谬,你也需要考虑考虑,因为你的竞争对手没准会觉得这是一步好棋。

进一步说,免费选择是普遍存在于商品中的,它是面向消费者的选择。并不是说免费选择现在到处都是,只是有些公司迟早会将免费选择应用到产品的各种功能上去的。

就在几年前,GPS还是一种新的奢侈品,非常昂贵。当其技术标准延伸到将地图服务和手持设备领域之后,它就变成了一种必要的基础服务载体,成为免费的商品了。但在GPS趋于免费的同时,上百种基于定位功能的附加功能会被开发出来,从而使更多的人为定位服务支付比现在更高的费用。“我在哪里”这样的信息将会免费,而且无处不在,但新的服务在一开始都是昂贵的。

更重要的一点,是函数中的特定单位要保持不变。相对来说,考察一吨铜在一段时间中的真实价格比较容易,因为50年前的一吨铜和今天的一吨铜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相同单位下铜金属的需求可能会有所增加,也可能有所减少。但考察铜价的函数是不变的。铜的真实价格也便随着函数向免费趋近了。

免费技术有一点比较奇怪:价格部分上的免费实际上是一种干扰。正如我在其他地方论述过的一样,(见我2002年发表在《纽约时报杂志》上关于未来音乐的文章),不花钱只是“免费音乐”具有极大吸引力的一部分。它和其他免费(free)的东西真正重要意义在于free这个英文单词的第二层含义:自由。免费音乐,或者自由音乐,优于盗版的地方在于,免费而又自由地下载电子音乐赋予了音乐爱好者自由,让它们可以去完成夙愿,做一些与音乐相关的事情。这些事情在音乐变得如此自由之前,他们是无法做到的。数字音乐变得自由,意味着人们可以从专辑里将音乐拆分出来,再用他们制作小样、创建自定义播放列表、嵌入博客,人们也可以将音乐分享给好友、配上封面,甚至通过扭曲、拆分、移动、压缩、改写等等方法重新创作。“自由化”使音乐变得以传播,可以与其它的媒体进行互动。在这种自由的背景下,对其免费的合法性质疑是次要的。音乐已经得到了自由,几乎成为一个新的媒体,这才是最重要的。

同样的免费选择应该也会在手机和其他电子产品中出现。你可以免费得到一台手机,然后为通话时间付钱。或者有一天,我们还可以花大价钱买一部奢侈品回来,而打电话则是全免费的。当然,手机和通话也可以免费,但手机上的社交功能和定位功能却会价格不菲。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经济学家布拉德·德隆(Brad Delong)曾经研究过物品效用的长期转变。他写道:

通往免费的道路上压力不断,可是,在技术的内部,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暗示出技术实际上是可以趋近免费的?

我们也应当看到,就在瑞安航空以将近免费的机票蒸蒸日上的同时,价格昂贵的公务飞机出租业务也在飞速发展。在支付数倍商务舱机票价格的金钱之后(花费相当于每年10万美元),你就可以租到一架可以随时调配的小型喷气机飞去相同的目的地。私人飞机旅行是当前航空业中的热点。免费在扩张,高端也在紧步跟上。

技术亦然。被创造的事物,喜欢的不是高价的熵体制,而是免费的“外熵”王国。永远昂贵而匮乏,是违反自然、不可持续的。反之,免费而富足,是被创造之万物的理想归宿。技术元素合力引导产品走向免费,以发挥它们的最大优势。技术的归宿,是免费,而非高价。

在得到一些礼貌性的掌声之后,一位白发苍苍的先生走过来,把胳膊搭在我的肩上介绍自己。他是个挺有权势的人,在开口前,就散发出了迷人的魅力和说服力。他是KLM的CEO,也没准是主席或者大老板什么的。这个我记不太清了。我记得他以荷兰人特有的严肃方式冲我小声说道:“年轻人,那是我这辈子听到的最荒唐的话了。”我顿时无语。我可没有大放厥词,但没准我的想象力走得有点太远了。我的意思是,我的想法听上去确实有些极端,而且我也没有任何证据来证明这种想法是对的。没准是我住在加州太长时间了,得多往国外跑跑。我尽可能礼貌地对他的诚恳表示感谢,然后收拾收拾东西就离开了。

不固定的,而且不免费的是什么?是电信服务。消费者和生产商希望提高语音质量,增添附加功能(呼叫转移),甚至实现那些从未设想过的电话功能。因此,即便作为商品的一分钟简单通话是免费的,你的电话费用还是会继续上涨。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一种成功的奢侈品都是自身的使用价值,以及搭载上的其他事物定义从而形成的。当这些定义完成之后,商品也便成为了商品。

和今天对比,如今的搜索成本可以说几乎为零。我们不仅可以利用搜寻引擎寻找一切,免费而多样的搜索功能还是发布基于内容的广告、标记的地图、寻找实用购物信息的工具,它是其他便于消费者服务的基础,更让无数企业收益,甚至成为了整个行业创新的动力。免费让搜索获得解放。由于成本更低,技术更先进,搜索的更多潜力被发掘出来。随着搜索趋于免费,它也呈现了更多的方式,这些方式是它在昂贵的时候无法应用的。如今免费了,它在技术生态学中变得更加不可或缺,也成为其他技术诞生的动因,并推动着其他技术趋于免费。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免费技术让更多的技术免费,是一个自我维持、自我创造的循环。

有怀疑者就要问了:“如果所有东西的归宿是免费的话,为什么我还要花钱买电脑?”

但是,这种遭遇并没有改变我探寻免费极限的习惯。不久后,我给一些汽车业的人士做了演讲。如今,汽车成本大部分集中在硅电子零件,电脑芯片,以及组装工作上,而不是实际制作车身所需要的钢和橡胶材料。这使得汽车基本上就是“带轮子的电脑”。汽车和飞机都同电子产品一样,趋向于免费。想象一下,我说道,假如你作出让步,免费送给顾客一辆没有装饰的简陋汽车,那顾客自然乐意从制造商那里购买燃料、保险、保养和维护服务,以及附件、升级、导航、卫星广播等等更高一层的服务来让汽车保持运转。这就有点像签了五年合同的免费手机。只不过你得到的是一辆签了五年合同的免费汽车而已。当然,汽车不可能都免费,但至少会有第一个吃螃蟹的,而这就会对所有汽车制造商的竞争格局重新洗牌。演讲过后,没有人对我说我的想法很可笑,但也没有人说我的预测是必然实现的。

乔治·吉尔德(George Gilder)曾指出,在技术的简化中,有一个自我强化的正反馈回路。越小的芯片运行时温度越低,这使他们能够运行得更快,又使他们的运行温度更低,于是他们变得更小,如此循环。技术的免费化也有一个类似的自我强化正反馈回路。浪费和实验只发生在几乎免费的产品身上,产品才因此得以改进,进而增加利润并降低价格,这又产生更多新的改进机会,带来进一步创新,如此循环。这些循环相互作用,让技术和产品相互影响,让整个技术生态学迸发出不可阻挡的势头,趋向免费、趋向新的创造力可能性。

如果技术想要免费,驱动力又来自哪里?我认为是附着在商品上,借助网络传播的技术元素。传统的经济学宣讲道,每一个生产者都试图实现价格的最大化,但却又要为了应对竞争环境,将“最大化最小化”。竞争越“完美”,降低价格的动力越强。过去20年中的重大发明极大地改善了通信条件和市场机制,进一步“完美”了市场。便捷的互换交易、普遍的小额买卖、可搜索的折扣信息、价格聚合、外包交换中心、实时报价、畅通的即时通信——所有这些创新,顺着生产线清理了系统中的亢杂,推动了价格的必然下降。在这个“平”的世界里没有原发的对“免费”的阻力。

免费选择在过去比较罕见,但现在因为网络的驱动无处不在。在上个世纪,免费选择运用的环境并不常见,而且比较特殊,因此经常不会得到重视。免费选择使网络的能量在一夜之间爆发,让网络的价值呈指数级增长。这种增长在图表上看几乎是趋向无限的。大量人数的参与更加迅速、顺利地实现了商品化。事实上,趋于免费的曲线和无限增长的指数曲线基本上是上不同的坐标上的相同的线条。这种一致催生了网络经济繁荣期的一个笑话:“新经济中两个最重要的数字是零和无穷大”——免费、无极限的增长。这其中不乏真理。

大约在1998年,我那篇《新经济的新规则》文章发表在《连线》上不久,我被阿姆斯特丹的荷兰皇家航空公司(KLM)邀请去做一次演讲。我猜可能是KLM的某个中层管理人员看到了我的文章,认为他的同事们应该听听完整版。我不确定我该给一个老牌的欧洲航空公司说什么,但是阿姆斯特丹方面把演讲安排得很顺利,所以我接受了。我的发言是在晚饭后。我花了很多时间解释无形的经济中新的“免费”的因素。比方说从我自己书中引用的一段:

但是,在我们憧憬免费选择能够应用到所有行业、所有产品和服务当中的同时,也要做好功能上附加的价格通常会十分昂贵的心理准备。假如有一天冰箱免费了,那么冰箱调温功能(或者购买食品、预付电费、显示储藏食品名单等功能)的价钱自然就不会为零。我觉得这是免费选择中的不确定原则。如果你将某方面定成了免费,那么其他几个方面就不会是免费的。换句话说,只能有一种功能免费。

听起来也许有些疯狂,在未来(至少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我们所制造的一切几乎都将免费:冰箱、滑雪板、激光投影机、服装等。实现的前提,是这些东西融合在网络节点中,作为网络服务的载体。

让我说得更具体一些:随着时间的流逝,函数中特定技术消耗的成本将会下降。如果这个函数持续得足够长,那么技术所消耗的成本就无限趋近于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任何一种技术费用的函数都会以接近于免费的方式继续下去。

很多人都有一个心照不宣的假设:昂贵是任何被创造之事物的自然属性。他们深信,技术生来就是高贵的、昂贵的,只有经过无情的、繁重的劳动,才能使东西廉价。实际上,根据这个观点,除了天赋和汗水之外,万物都是昂贵的,并且应该一直这样。这种昂贵和稀少的自然水平,只有通过恒定的能量、良好的立法、对技术的警觉,才能够降下来;否则,商品的价格会回到自己那高昂的自然水平。上帝禁止天灾人祸对系统的破坏,会让价格恢复到他们实际上无法企及的水平。

在2007年2月TED大会的空隙,我和《连线》的现任主编克里斯·安德森聊了会儿他的新书,叫做《免费》。差不多10年前,我在拙作《新经济的新规则》(New Rules for the New Economy)中写过一章关于免费和富足经济作用的文字。我给那一章起名叫做《跟随免费》。在我写过的所有文章里,没有任何一篇会比这短短的几段文字更容易让人误解。从那以后,这样的问题一直伴随着我:“您说我们应当拥抱免费。但怎么可能让所有的东西都免费?”

这说明什么?老生常谈:即便是食品这样简单的东西也会拥有我们无法感知到的附加值。

换言之,任何一种容易定义的服务或产品就可以成其为一种商品,而且在价格上趋于免费。一种商品的定义,部分基于它和别的商品共有的基本属性,部分基于其使用价值。简单或复杂并不是用来定义商品的必要条件。如果它的效用函数只由使用价值来决定,它的价格将会是零。一个一分钟的语音电话是一种极为复杂、揉合了多种技术在内的商品,但它的使用价值是固定的(一分钟音质不错的通话),所以它很快会趋于免费。

但是,物品价格的函数在不同时间有所不同。即便是物价看上去更为稳定的商品,函数也会随时间出现改变。铜和其他金属的成色已经开始增加,食品的营养水平也开始升高。50年前的商品质量放在今天肯定无法令人接受。而消费品的进化更具革命性。今天我们使用的笔记本电脑看上去或许同几年前的别无二致,但其实不是。我们虽然把它们称作笔记本电脑,但今天这台已经完全演化成为了新的科技物种。由于商品在名称不变的前提下,性质发生了转变,我们也就无从考察它们在一段时间中的价格变化了。如果我们想要考察3年前的笔记本的真实价格,最好的办法可能是去eBay上寻找相同型号的二手机器价格。在考虑进二手产品的折旧率之后,我们便会很清楚地得出,如果今天购买那一代电脑的全新产品,需要准备多少金钱。同时,比较的结果也很明显——电脑价格在向免费的方向跌落,而且速度飞快。

那么,谷歌呢?它们的免费产品一个又一个。免费邮箱、免费日历、免费文档、免费设计工具、免费地图、当然还有免费搜索。它打破了免费选择的不确定原理?其实,这些产品都具有灵活的免费选择。谷歌与所有的生产者一样,能在这些产品上抓住相同的机遇。他们提供免费的商品,但对高级服务收费。搜索是免费的,但针对企业的自定义搜索是收费的。或者,他们把自己用户的身份从使用者转变成为了广告客户。在谷歌眼中,搜索的主要用户是广告公司,他们正是谷歌收入的来源。另外,他们还开发出桌面搜索之类的附加功能和服务用于出售。总而言之,谷歌的服务和产品迟早也会成为商品。过了一段时间,最终也成为商品。

我们仅仅来举一个例子:铜价的下跌。按时间划分来看,铜价的曲线图是向免费靠近的(下图中浅色的曲线是铜价的真实价格)。虽然曲线本身遵循着一定的数学规律,但是还是在向零趋近。假设技术费用函数保持不变,其价格便永远不会接近到绝对免费的极限,而是逐渐地向极限无限接近。这种向极限接近,但并不与极限相交的图形叫做渐近线。在这里,价格并不为零,但实际效果等同于零。通俗地说,这种情况被称作“便宜到可忽略不计(too cheap to meter)”——即价格太过接近于零,无法计量。

2008年11月14日

此外,这个通信网络也使知识得到了飞速传播。一条如何提高效率的消息几乎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从创新理论转变成技术元素。在线专利、反向工程技术、以及工人中间的流动性,都有助于交流学习。而且,鼓励合作与协作的新技术也为快速创新和创新实践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而对创新的快速实践,又为降低价格带来了更有竞争性的压力,从而使后者的影响更为深远,普及更为迅速。最后,那些灵活机动,能够迅速吸引成员加入的网络又会对成品市场产生推动。产品生产、消费得越多,提高效率、降低价格的学习周期就越短。完善的市场竞争、价格的透明程度、创新的共享机制、协同创作体系和迅速扩张的市场正是推动技术不断向免费前进的五个因素。

这种情形在许多人眼里都不激进,因为它没有超过基础经济学的范畴。但当你指出我们制造的一切东西,无论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无论飞机还是摩天大楼,都有可能迅速转变成为商品的时候,疑惑就来了。

所以我还要加上几点说明。首先要留意的一点,是价格在一段时间里,特别是大段时间里,要去除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影响。在通货膨胀作用下,所有商品价格都以每年4%速度上涨的年份里,如果某种物品的价格以每年3%的速度向免费靠近,那么这种商品的价格便在一年中上涨了1%。这是没法从美元价格上看出来的。因此,我们每年都要调整美元数量,拨正通货膨胀及其他货币价值本身变化所带来的偏差。在经济中,这种调整的表现通常是计算相关年份中的通胀调整价格。这就好比是将旧的物价换算成外汇,然后再按当前汇率重新换算回美元。重新计算后的出的价格被称作定值美元。理论上讲,此时的价格能够反映出“真实价格”。当然,我们在日常生活里是和现值美元打交道,因此在许多情况中,价格向免费跌落速度会慢到无法察觉。

几乎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可以拆分成为各种功能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中,一部分功能是免费的,而另外一部分功能则标以高价,这在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屡见不鲜,例如剃须刀架和剃须刀片,打印机和墨盒,银行和支票户头等等。不过,网络经济的前景,是免费选择能在现在(或者不久后的将来)出现在食品、服装、医药、住房、运输以及媒体等等我们能够想象到的各种领域当中。即便是太空旅行、医疗保健和房地产这些“不可能免费”的领域,也都会采取免费选择的。我敢打赌,向太空轨道发射每公斤物品的花费最终也会变得和零差不多。我也确定,特定计量下药品的价格会向免费前进(不过你要为自己的DNA分析买单)。最后,即便是租房市场,也会运用其免费选择的。

“不同的是,我们今天家务中的许多准备工作都是在外完成:混合,粉碎,预制,组合,冷冻和加工,这些都使做饭在今天比一个世纪以前省去了不少时间。我们今天的食品账单上的数字看来如此庞大,因为我们把饭菜的制作过程也算作一个很大比例的市场开支。一个世纪以前,这个过程大部分都是隐藏在家庭中,从未在市场里流通过。在很大的程度上,今天的美国人就像当年富裕的英国贵族那样食不厌精。只不过今天,上个世纪家庭厨师干的活计搬到了纳贝斯克(Nabisco)这样的公司里,而且用的还是专门的资本和密集的机器生产工序。”

这一点似乎在我们创造的所有东西上都能适用——比方说食品和原材料这类必需品,或者更为复杂的机械,甚至服务这种无形的产品。上述这些产品的平均成本已经随着时间出现了下降,特别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根据2002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名为《商品价格的长期行为》(The Long-Run Behavior of Commodity Prices)),“在过去140年中,商品价格已经出现了每年下降1%的趋势。”在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面,价格已经向零前进了。

技术走向这条道路,是因为免费身上所具有的自我加强、自我创造的特性。我的亲身经历就可以很好地解释这种力量。25年前,搜索是非常昂贵的。在线搜索被公司垄断,他们的费用可以高达上百美元。1981年,我报名参加了一个短期培训,学习如何在线搜索。搜索费用太贵了,你不得不在登录之前,把搜索计划巨细到每一分钟要搜什么。和绝大部分搜索者一样,后来我发现,在搜索时,时钟每过一分钟就流失几美元,非常折磨人的神经,会让人神经衰弱。因为费用太高,你没法把时间花无聊的问题上,比如搜索自己的名字,搜索自己的老同学。搜索很纠结,只限于图书馆似的查询。你无法搜索来做任何事,因为你每搜索一次都要扣掉你很多钞票。

“然而,食品消费在家庭支出中所占份额却萎缩了20%,而不是50%。”

拿我们的身体来做个类比,就可以更直观地理解了。没有源源不断的食物和合理的保养,我们的身体将变得孱弱不堪,饱受疾病打击,然后死去。我们的身体由各种组织构成,从积极的方面来看,死亡是我们身体的一种自然状态。和所有复杂事物一样,如果放任不管,身体将逐渐走向熵增,变得紊乱,然后消失。要想使得身体生龙活虎,就离不开源源不断的激发体力的能量、食物、护理、维修以及关照。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