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一日一善·夏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俄国)

章节目录树

五月十日 灵与肉

上一章 下一章
章节插图巴克斯特

自然并不讲正义;而假如我们是自然所创造的,那么我们为什么对自然的不讲正义感到不满呢?为什么结果会反叛原因呢?这种反叛只是由天真的虚荣心引起的吗?不,那是从我们内心深处迸出的叫声,我们的内心里认为自己是独立于自然的,任何时候都不断要求正义的。天地或许有毁灭的一天,但善是会继续存在的,不义则无法永存,这应该是全人类的信条;精神并不依存于自然(外在世界)。

如果有人认为自己的手感觉得到的东西才算真实的存在,那么他仍然是非常无知的人。

义务驱使我们去感觉物质世界的现实性,让我们参与其中的生活,但它同时也让我们远离那个世界。

果戈里

露西·马洛丽

爱弥尔

艾皮科蒂塔斯

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上帝,又事奉玛门(玛门是财利的意思)。

实际上只有一个研究对象,那就是心灵——关于心灵的种种情况及其变化。所有其他的对象,所有其他的研究都只是与它相连的枝子罢了。

拉梅内

爱弥尔

我可以将自己的思想传达给各种各样的人;假如在这些思想中含有爱与睿智等等如同神的力量,那么渡过海洋普及全世界是没有问题的。我的思想是我自己的精神的一部分,因此它是能在同一个时候出现于几千个地方的;反之,我的肉体则一个时间只能存在于一个地方。

马太福音6:24

柏拉图

当你为世俗的事物而烦恼,生活离了谱的时候,你应该想起自己有一天总会死的。如此,则以前让你觉得非常不幸的事,或让你那么激动的事,再也不那么叫你不安了,这一切你终能泰然处之了。

关于教诲有两种情形:一种是肉体的,一种是精神的。留意前者吧,那是把人引向奴隶状态的教诲。受肉欲或物欲控制的人是作茧自缚的人。遗忘精神生活,只过官能生活的人是不幸的;无论个人或全体国民若完全沉溺在肉体方面的兴趣,吸足了这方面的养分,则过的无异是蝼蚁之辈的生活。只有精神方面的教诲能给我们自由,给我们真正的生活,也只有这方面的教诲能拯救我们,能让死亡复苏。

只有精神上的东西是实际存在的;物质上的东西都不过是幻影。

真正存在的东西是只有那看不到的、摸不到的精神方面的东西,也就是我们在自己内心里意识到的东西。所有看得到的、摸得到的东西都是我们感觉的产物,因此那只是表面的东西。

章节插图柏拉图

人可以有两种不同样子的生活:即真正的(内在的)生活,以及虚伪的、空幻的(外在的)生活。所谓内在的生活就是人已经不仅生活在印象之中,人已经透过一切看到一个港口,一个海岸,也就是见到了神;而且努力把神所赐的才能用于工作上,绝不让它埋葬地下,并且了解人生的目的并不在于自我的满足。

我们往往认为最明白的、最容易了解的、最实在的东西都是属于肉体的,是可以凭我们的感觉得知的。但事实上那是最不明白的、最不可解的、最矛盾的、最不实在的东西。

爱弥尔

我们对自己的灵魂与世俗的幸福是无法兼顾的。如果你想要世俗的幸福,那么拒绝灵魂吧。如果你想守住并培育自己的灵魂,那么丢弃世俗的幸福吧。否则你将不断分裂,结果两者都得不到。

一个人若想复活,想从充满腐肉与白骨的古老世界的坟场脱身,那么倾听精神的声音吧!这个声音从哪里来的谁也不知道,因为我们看不到它,我们在杂乱中也听不到它,在大家为了谈论无聊的话题而聚集的集会中也听不到它;它像荒野的呼吸,虽然没有人知道它来自何处,但这个呼吸是明明存在的。再说我们也不知道这个声音将往何处去;今天以为它在这里,明天却发现它在另一个地方。但侧耳倾听者以及准备妥当的灵魂,无论在何处都能发现它;不过它将把愿意受它引导的人带往何处却没有人知道。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