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知道点世界文学 作者:邱立坤 近现代)

章节目录树

我要为20世纪写作——司汤达

上一章 下一章

《红与黑》主要讲述一个木匠的儿子于连·索黑尔的故事。于连个性倔强顽强,精通拉丁文,被委任为当地市长德·瑞那的家庭教师。他与市长夫人发生了恋情,事情败露后,他来到与世隔绝的修道院。不久他被介绍给巴黎的一个侯爵做私人秘书。他又与侯爵之女发生恋情。正当于连陶醉于成功的喜悦中的时候,他以前的情人德·瑞那夫人在教会的压力下写来了一封告密信,断送了于连的前程。于连在忿激之下向德·瑞那夫人开了两枪,这两枪虽不致命,但于连因此被判处死刑。

司汤达的小说《巴马修道院》写一个意大利巴马公国的贵族法布利斯·台尔·唐戈。他青年时代参加拿破仑军队,拿破仑失败后返回意大利,在他姑母的帮助下,到神学院学习,被任命为代理大主教,后来因为几次恋爱失败,隐居到修道院,不久死去。司汤达笔下的法布利斯是一个有才能的、精力充沛的青年,他想通过从军和出任教职来谋求个人的发展,并想在爱情中求得个人幸福。作者也展示了巴马宫廷的政治阴谋和斗争,显示了当时意大利社会的黑暗和混乱。

据说小说的大部分情节是取材于1828年《法国新闻》上载的一个死刑案件。台湾版《红与黑》的译者黎烈文在对《法国新闻》的案由与《红与黑》的主要内容作比较研究后,认为司汤达在《红与黑》的情节上主要是采用这一案件现成的材料,他运用心理分析手法,给那些人物吹嘘上生命,撰成了一部影响后世的名着。黎烈文因此强调,情节的构造在一部小说里面并不是最重要的,只有作者所用的创作方法才是极端重要的。

——司汤达的墓志铭

亨利·贝尔,米兰人,写作过,恋爱过,生活过。

《红与黑》的作者司汤达(1783—1842年)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红与黑》标志着以当代社会生活为题材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诞生,虽然他活着的时候并未引起广泛的注意,他曾宣称到1880年才会有人读他的作品,到1935年才会被人理解;如今,司汤达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得到公认,他对现代小说艺术发展的贡献已载入史册。司汤达侨居意大利期间,深受意大利浪漫主义尤其是曼佐尼的影响。意大利浪漫主义同德、法消极浪漫主义不同,后者宣扬唯心的神秘主义,前者则强调文学要写真实,要提倡民族传统。用曼佐尼的话来说:“戏剧人物的可信与否,全在他的真实性”,“最伟大的诗人都从民族传统中吸取题材”,目的是为当前民族解放斗争服务。

——司汤达

《红与黑》拥有一个谜一般的标题。一般认为,“红”指的是红色的将军制服,即军队。“黑”指的是教士的黑道袍,即教会。当兵和做神父分别是拿破仑帝国时代和王朝复辟时期有野心的法国青年不同的晋升之路。小说主人公原来打算不穿上红色的将军制服就穿上教士的黑道袍,当大主教,可是他最后却上了断头台。

《红与黑》中最难以把握的人物就是主人公于连,但作者写得最成功的也正是于连。于连有才干、有抱负。为了达到目的,他巧于应付各种生存境遇。或反抗,或妥协,或野心勃勃,或投机伪善,但又不失为正直善良。他一生奋斗,激荡着追求自由平等的政治激情,也充满追求个人幸福的利己主义欲望。“于连身上表现的反压迫、求自由,坚定地追寻自我生命价值的精神,体现了人的一种普遍的生存需求,因而具有象征意义,而他的那种利己主义思想,则成了这一形象历来难以为读者完全肯定和接受的根本原因。”(蒋承勇主编《世界文学史纲》)

司汤达创作的《红与黑》,其价值远远超过了描写杀人案的普通社会小说,正如高尔基所说:“司汤达的才能与力量在于,他把一件十分平凡的刑事案件提到对19世纪资产阶级社会制度进行历史的、哲学的研究的境界。”《红与黑》无论在思想深度上,还是在艺术描写上都是一部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

司汤达在文学上主张文学切合现实,为现代人服务。他以罗马凯旋门同法国的凯旋门为例,说“罗马的艺术家是浪漫主义者,他们刻画的是当时的真相,因此感动了他们的同胞”;而完全模仿罗马的法国艺术家的创作不过是毫无生机、墨守陈规的文学。在艺术形式方面,司汤达提倡朴素自然的散文体诗歌,反对墨守三一律和亚历山大诗体的成规。他倡导简单明晰的语言风格,反对夏多布里盎式的矫揉造作和夸张。他的小说就是他文学主张的活证据。

《红与黑》因其在心理分析方面所描写的范围之广,所发掘的程度之深,不仅在法国文学中,甚至在世界文学中也成了一部最成功和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它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其思想和文学风格对欧美各国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一切伟大作家都是他们时代的浪漫主义者,表现他们时代的真实的东西,因此感动他们同时代的人。

上一章 下一章